APP下载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公司价值相关性

2022-04-29张煦秋娄雨轩

财务管理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司价值上市公司

张煦秋 娄雨轩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于所获取信息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要求越来越高。IAASB在2015年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该准则最重要且最重大的变化是要求专业审计师在独立审计师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了顺应这一变化潮流,中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在2016年修订并颁布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并于2017年1月1日率先在A+H股上市公司中实施。本文选取中国A+H股上市公司2018年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关键事项披露水平评价指标,研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公司价值有无联系。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公司价值;上市公司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受托经济责任的对象和委托人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责任委托人增加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为了得到更多关于公司的有效信息,股东、潜在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能够反映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绩效和业务的可持续性的相关信息产生了更多、更严格的需求。审计师可以通过提供审计鉴证服务,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并发表相关审计意见,指出财报中的不科学披露事项或肯定财报的表述,从而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RC)[1]、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已分别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修订了相应审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审计师在和管理层经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后,将重大错报风险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审计报告中。审计报告改革掀起了一股国际化浪潮,为顺应这一浪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16年1月8日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3],同时要求A+H股上市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审计报告中率先应用此准则。A股和H股上市公司被要求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这一准则。

王雯[4]认为,机构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为获取目前财务框架下无法得到的额外信息,对可定制长式审计报告一般持欢迎态度。如果通过关键审计事项段落披露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和困难问题等,确实会增加有效信息。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有效的判断,从而间接影响公司价值。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A+H股上市公司2018年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和相应的公司价值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关性。

1 文献综述

新审计报告准则发布以来,一些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研究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方面展开专项讨论,对此,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内容方面,张革[5]详细讨论了审计报告模式和语言表达的变化,他认为:一方面,与管理层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财务决策过程中的关键领域,有助于实现注册会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报表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审计报告模式的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唐建华[6]认为,加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财报使用者评价审计质量提供了更多可靠的增量信息,而且也更加方便财务报表使用者从另一个普通层面理解财务报表。可见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被普遍认为可以为利益相关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效增量信息,但其包含的信息价值是否稳定、价值究竟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并无定论。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实施,阚京华[7]深入探讨了当前国际审计准则(ISA)变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有效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为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就所披露的相关重大事项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信息含量。Brasel[8]等提出,审计师在缺乏经验或缺乏专业判断时,可能会披露很多“样板式”关键审计事项,而审计报告的增量价值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从实施情况看,新审计报告准则尚未完全普及,审计师的经验可能不够充足,所以实施的效果暂时无法完全确认。在长期披露效果方面,Pranil Prasad和Parmod Chand[9]分别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估了审计报告模式变革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的影响。他们认为,当对关键审计事项实施更多披露时,审计报告的信息价值也会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键审计事项演变成标准模板,审计报告的价值可能会降低。

由此可见,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大部分研究均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受审计师经验、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2 关键审计事项详细阐述

2.1 关键审计事项的定义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ISA701和CSA1504没有明确界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定义,只是描述了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原则。朱小平[10]探讨了审计执业判断与行业专长的关系,认为整个审计过程都涉及审计职业判断,只有具备行业审计专长的注册会计师才具备做出高质量职业判断的必要条件,而行业审计专长这一职业能力必然会影响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对保证和提高职业判断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坤[11]探讨了审计决策与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提高行业专长来有效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合理性。刘素珍[12]也认为,审计判断的合理性受到审计行业竞争、被审计单位性质、财务特征和法律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审计决策非常重要,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审计专业判断,以及当期的重大交易和事件,大多与关键审计事项有关。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

2.2.1 关键审计事项数据来源

A+H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与普通A股上市公司相比更为完善,在很多方面领先,最初几年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可能不能全部代表A股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的实际情况。但A+H股上市公司与普通A股上市公司一样绝大部分是工业企业,且新审计报告准则在A+H股上市公司实施的时间比A股上市公司更长,披露情况最接近稳定、最具有代表意义,所以本文选取A+H股上市公司2018年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作为研究对象。

2.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

A+H股上市公司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及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

在全部A+H股上市公司中,身处工业、金融业、材料业的公司共72家,占比66.06%,其余行业的A+H股上市公司均不足10家。在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方面,工业上市公司约一半由国际“四大”进行审计,其余公司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布相对分散。七成材料业上市公司由“四大”审计。金融业上市公司中“四大”参与的比例更高,只有2家金融业上市公司不由“四大”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四大”“承包”了75家A+H股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约占A+H股上市公司七成,这有利于进行横向比较。

2.3 关键审计事项分类统计

关键审计事项中,资产减值类事项最多,共计142项,占全部关键审计事项的58.63%,从FRC于2015年发布的数据看,英国企业披露最多的也是资产减值类事项,但其占比不到我国的一半;收入确认事项39项,占全部关键审计事项的16.11%,与路军[13]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收入确认被列示为关键审计事项的主要原因是金额大、有操纵风险,以及完工百分比的不确定等。从英国的情况看,收入确认舞弊事项和收入确认与核算(不含舞弊)加起来占15.39%,比我国稍低。

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情况与英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在类型和分布上具有较高相似性,局部细节存在一些区别。我国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中也很少涉及除税务及重大诉讼之外的法律问题,而英国各方面的披露更加多元化。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17年,A+H股公司率先在年报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从过往文献看,A+H股上市公司的披露相对普通A股上市公司更具示范效应,所以本文以A+H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有学者认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效应会逐年下降,因此本文从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搜集了111份A+H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和审计报告。整理后发现,中信银行由于未知原因未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信息,ST东电无年报,所以最终获取109份有效的A+H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

3.2 变量定义

3.2.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计量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已经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几乎均增强了投资风险意识,以及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减值或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再结合国内外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界定,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计量进行如下定义:如果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描述性地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中的某一项且给出了相应审计意见,则分值为1,累计分数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数。

3.2.2 公司价值的计量

根据以往文献经验,本文选择Tobin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不仅因为TobinQ值是最经典的表征公司价值的定义之一,同时也因为Tobin将Q值定义为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的比值,包含了股价波动和市值等因素,既体现了公司市场价值的创造过程,又帮助投资者衡量公司长期发展能力和成长性,这与本文认定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公司价值的作用链相同。TobinQ值越小,公司价值越低。

3.3 模型设计

根据以往文献中列示的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数作为自变量,TobinQ作为因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TobinQi,t=α0+α1idkami,t+α2guoki,t+α3lnasseti,t+n4(ld/asset)i,t+

α5top1i,t+α6top2to5i,t+α7top6to10i,t+ε

模型中,TobinQi,t代表企业价值,为因变量;idkami,t是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数,为自变量,计量了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水平。

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见表2。

考虑以下控制变量:陈晓[14]等发现国有股比率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将国有股比率列为控制变量;债务融资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用长期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控制;公司规模也需要被纳入控制范围,通常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代替。白重恩[15]等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U”形关系。夏立军[16]等认为,第二~五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以及第六~十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影响着公司的价值,因此分别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topl)、第二~五位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top2to5)、第六~十位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top6to10)来表示,这些变量也会影响企业价值,所以引为控制变量。

对模型进行回归,可计算出idkami,t与TobinQi,t的具体方向的相关性。

4 实证结果与说明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公司价值、关键审计事项指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无论是TobinQ值还是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标,其平均值都为正且在预期范围内,说明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趋于稳定的2018年,A+H股上市公司平均披露2~3个关键审计事项;平均TobinQ值小于且接近1,说明这些公司平均已经趋于无利可图的水平。

4.2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是一种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的是变量间的密切程度。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产生干扰,使用SPSS软件自带的皮尔森分析功能,对样本公司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数与会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1)公司价值TobinQ值与关键审计事项指数(idkam)在0.01水平明显负相关,系数为-0.315;与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相关水平最显著,系数为-0.548;与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水平不明显,与是否是国企轻微相关。

(2)关键审计事项指数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相关度最高,指数为0.337,说明资产越多,相应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也会增多;关键审计事项指数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也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4,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相应的关

键审计事项数量也趋向于增加。

(3)一些控制变量之间也呈现显著相关性,如国有股比率(guok)与公司规模,也就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在0.01水平明显相关。

由于变量之间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比如总资产与长期负债和总资产的比值可能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公司规模越大,需要注意的风险也越多。所以为取得严谨的结果,使回归结果更加可信,再对相关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略大于1,符合小于10的标准,各变量之间共线性较弱,实验结果可靠。

4.3 回归分析

对TobinQ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Sig值为0.004,远小于0.05,模型的显著水平较高,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高。观察结果可知,模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明显的,TobinQ值与解释变量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数(idkam)在0.01水平明显负相关,可以得出短期内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公司价值越低的结论。另外,TobinQ值与国有股比率(guok)、长期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ld/asset)在0.01水平显著负相关;TobinQ值与第二~五位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top2to5)和第六~十位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top6to10)在0.01水平显著正相关;TobinQ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

4.4 稳健性检验

对关键审计事项指数(idkam)和TobinQ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表7。

从表6、表7可知,关键审计事项指数和公司价值Sig值均小于0.05,通过了稳定性检验,验证了上述实证结论的可靠性。

5 结语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与传统审计报告模式相比,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多增量信息,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在短期内,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公司价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即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公司价值越低。

关于本次研究,需要说明以下缺陷:

(1)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存在某些固定模式,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A+H股上市公司刚开始实行新准则,审计师经验不足,导致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更弱,具体需要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更长时间、审计师经验充分、披露趋于稳定后进一步分析。

(2)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价值,但不能完全代表,每一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究竟降低了多少公司价值还需要深入探究。

(3)本次实证分析建立在短期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长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判断。

参考文献

[1]FRC.Extended auditor's reports:a review of experience in the first year[R].2015.

[2]IAASB.ISA 701 communicating key audit matter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R].2015.

[3]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16]24号[A/OL].(2016-12-29)[2022-02-11].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612/t20161229_2507976.htm.

[4]王雯.独立审计报告的发展变革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5]张革.IAASB审计报告改革及影响展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7):97-100.

[6]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1):60-66.

[7]阚京华,曹淑颖.基于审计报告变革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0):68-72.

[8]BRASEL K,DOXEY M M,GRENIER J H,et al.Risk disclosure preceding negative outcomes: the effects of reporting critical audit matters on judgments of auditor liability[J]. 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2016,10(2):1-10.

[9]PRASAD P,CHAND P.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auditor's report:implications for suppliers and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17,27(4):348-367.

[10]朱小平,刘西友.代理理论、审计质量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9):110-117.

[11]孙坤.审计决策与专业判断[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12):17-19.

[12]刘素珍.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审计研究,2001(5):23-25.

[13]路军,张金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初步研究:来自A+H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8(2):83-89.

[14]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J].经济研究,2000(8):28-35.

[15]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16]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5):40-51.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简介:

张煦秋(通信作者),女,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审计。

娄雨轩,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监管与金融审计。

猜你喜欢

公司价值上市公司
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实例运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现金流量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