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2022-04-29肖岩
肖岩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视听选择。而这一转变,直接加剧了传统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如若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不能在当下时代有所突破、有所改变,就无法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应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问题为主要着力点,依照时代的变迁以及观众的切实喜好与需求开展相应的服务内容。因此,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若是想要积极迎合融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就要积极创新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内涵。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列举出了其在当前时代所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以期能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以及广大学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生节目;传统媒体;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冲破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电视台得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扶下,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且具有创新性的民生节目。民生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娱乐节目,其素材往往源自于人民真实的生活,因而民生节目的选材内容要更贴近人们生活,由此才能凸显其服务性。现阶段,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我国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以及追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纯粹的娱乐性或服务性节目并不能满足当下观众复合型的需求喜好,传统理念下的民生节目如不能进行及时创新、变革,便终将会被新时代的观众所抛弃。由此,民生服务类节目更应该积极融合融媒体时代,提高节目品质、加速节目创新,进而借助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节目内容,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发展机遇
首先,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民生类服务节目提供了更广阔的选题范围。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人民可以自由地将其生活中的趣事、难处、诉求等发布在微博、知乎、贴吧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而这无疑成为民生节目工作人员绝佳的选题资源库。工作人员既可以选取某一网络热点民生事件作为民生节目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截取某一时间段广大网民所喜爱的事件类型,进而完成相关主题节目的创作[1]。
其次,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民生类节目服务模式单一化的僵局。服务性是民生节目的核心,而传统媒体视域下的民生节目受制于平台与播出时间等条件,并无法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节目可以通过开通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服务号的方式,引导观众在新媒体平台中跨时间与区域的观看、讨论节目。并且相关节目的主创人员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与观众进行近距离的沟通,进而准确地获取观众对节目的真实看法以及改进意见,针对部分观众的生活诉求、提问等,也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与解答。这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结合,能够提升观众观看节目的体验感、互动感与真实感,从而在吸引新观众的同时,增加既有观众与节目之间的黏性[2]。
最后,融媒体时代赋予了民生节目更广泛的传播渠道。现阶段,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观众可以凭借其喜好将民生节目的精彩片段、画面等上传至各个新媒体平台之中。原节目片段、二次剪辑、解说等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都可以在其各自的领域中为民生类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以成都电视台中的《谭谈交通》为例,其节目热度之所以能够在近年来再度翻新,除去其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外,便是由于有部分网友将该节目中较为有趣、生动的片段上传至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随着“二仙桥”“腰马合一”等经典片段的广泛流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民会选择在成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等处搜索,观看《谭谈交通》的相关内容。如此,不仅该节目以及成都广播电视台的热度有所上升,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能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加强对交通知识的了解,促使该节目发挥出了民生类服务节目的最大价值。
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发展瓶颈
一方面,互联网主导地位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媒体观众的流失。新媒体传播具有形态多样化、端口正增长的特征,加之几年来智能手机以及5G移动网络的普及,更是促进了广大观众视听习惯的变化。相较于固定平台以及播出时间的电视节目而言,具有即时性特征的视频传播或图文传播往往会更受观众的青睐,电视台的视频送达效率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的分流,促进了观众结构的变化。基于年龄层面而言,受到观众观看节目习惯的变化,使得电视生活类节目受众中大量的中年、青年观众被分流至新媒体平台中[3]。而基于文化水平层面出发,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观众多被分流至新媒体平台或是中央级别的媒体平台上。在此情况下,部分民生节目为巩固既有观众群体,会向着情感化、通俗化甚至恶俗化的方向转型。以某电视台的某档民生情感节目为例,该节目制作方为有效提升其收视率,会通过恶意剪辑、语言引导等方式达成激化嘉宾间矛盾、引导嘉宾不良言论等目的。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该节目的收视率以及讨论热度的确有所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该节目乃至该频道、电视台的公信力以及口碑皆有所下滑,最终得不偿失。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举措
(一)依托互联网思维,变革经营制作观念
纵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其制作观念于当前时代已经逐渐由“传者本位”演变为“受者本位”。现阶段,观众可以在各种途径、平台中收看电视民生类节目内容,并且其所能够接触到的民生类信息的种类也越发丰富。观众难以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市场环境中保持对某一档节目长久的忠诚度,这使得“受者本位”的经营制作观念再难以培养稳定的观众群体。由此,民生节目制作人应该适当地调整工作思维,加强对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的思考,进而做到秉持“以观众为本”的制作观念,在节目选题、制作等各个环节中都应以“观众为中心”进行衡量与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观众需要什么服务,电视台便制作出怎样的民生节目内容,如《职来职往》《暖暖的新家》《生机无限》等民生节目,该类型节目的定位越发精准,服务性也越发强烈,自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观众。相关节目制作人可以在其电视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平台中建立起能够聆听、吸收观众意见与诉求的空间,从而依照不同阶段中观众的不同需求去及时调整、转换其节目制作方式,同时相关制作人也应更广泛地探寻观众的需求与喜好,进而创作出确有实效又出其不意的民生节目。如冬季之前制作保暖衣物测评节目、节假日前讲解正确交通知识等,同时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引导观众在其中针对节目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做到“使观众满足”。
(二)强化民生类节目创新性与服务性,提升内容质量
应落实节目内容方面的创新,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民生类服务节目。应避免节目的过度“同质化”,避免单一题材的反复提及与引用,以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应依据观众审美、认知等方面的新需求,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节目类型。针对新节目的构思与创建,相关制作人便要积极避免其内容、主题等方面的同质化[4]。可以通过网络数据调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基于观众的角度去探寻现有节目内容创新性方面的不足,进而在观众的意见中融合专业内容与技巧,创造出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民生节目。例如,针对“美食”这一主题设计节目时,制作人便应该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其真正需要的节目类型,可以将视线聚焦于争议更大的“外卖”素材上。一方面为观众介绍更健康、卫生、美味的优质外卖商家,以缓解部分家长对外卖的过分警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观众检举部分标准未达标的外卖商家,以避免学生群体以及年轻上班族群体长时间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同时,可设计出如“有奖举报”“有奖推荐”“观众测评”“外卖体验”等多元化的互动环节,意在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观众对相关节目主题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了解,落实民生节目的服务性。
(三)创新技术研发,加强多领域合作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媒体行业有着直观且深刻的影响,民生类服务节目应重视技术研发,与多元化的机构、领域等达成合作,以实现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例如,针对部分民生事件的现场还原,可以在保留传统“旁观者口述” “播放监控录像”等节目内容的同时,结合动画制作、全息影像投放等方式,为观众呈现出更真实、直观的事件现场。并且可以对民生节目在新媒体客户端的转载与播放进行技术革新,持续性地提升画面的流畅性、色彩饱和度、声音清晰度等,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视听感受[5]。
针对民生节目的制作方,也需要同步进行技术层面的创新与改革。民生节目制作人应为其制作方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资源共享系统以及媒体资源发放系统,全面性对推动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平台的高度一体化结合。例如,电视台在播放民生节目时,外派记者便可以通过相关网页、APP等进行更便捷的视频拍摄、编码与传输工作,进而保障记者所整理内容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呈现在电视节目之中。除此之外,民生节目栏目组也可以选择与更加成熟地播出端口进行深度合作,如民生新闻类节目《都市110》便与今日头条达成了良好合作以及浙江卫视广电与新浪微博之间的密切合作。现阶段,浙江卫视广电管理下的电视节目在电视平台进行直播的同时,新浪微博便可以将其节目内容制作为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分发与传播,这也是现下较为流行的短视频直播的传播创新。
(四)转变思路,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营销模式
民生类服务节目栏目组必须在维持既有观众的基础上,在互联网移动端口以及场景上进行创新,依照观众分析以及大数据调查,将节目内容、服务方式等内容与节目既有平台进行融合,从而加强对各渠道、平台的掌控力度,避免沦为商业平台的工具。因而,需要节目组在节目制作与播出、技术保障、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投入。既要充分保障观众的体验感,又要保障节目自身以及电视台的经营效益[6]。可以从广告创新入手,对已经达成合作的广告进行分类,从而依照不同民生节目的内容形式,投放与之相关的广告内容。也可以通过对不同节目受众需求的探知,去洽谈可以有效提升节目服务性的广告。例如,在播放与《谭谈交通》相关的民生交通节目时,便可以重点播放如地区驾校、电动车、儿童安全座椅等广告内容,在满足节目营收的同时,给予观众一定参考。同时要注意,投放广告之前,务必在质量、使用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对其产品进行反复考察。以此保障观众的消费权益,维护民生节目的公信力与口碑[7]。
(五)发挥电视台优势,培养实用型融媒体人才
融媒体时代下,物质水平大幅提升,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传播媒介更是日益丰富。媒体传播从最开始的收音机、电视等媒介,再到今天的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传播形式,可以看出信息传播形式日益丰富多元[8]。因此,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将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也对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负责人、主持人等创作者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电视民生服务类节目负责人作为民生新闻的主要接触者,同时也是新闻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端正学习思想,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一方面,电视台应加强对实用型融媒体人才的引入与培养。针对新人才的引进,可以与相关培训机构以及专业院校达成密切合作。以提供实习岗位的方式解决在校生的实习、进修需求,同时可以方便相关栏目组对人才的筛选与保留。针对老员工,可以通过外派学习、组织参观等方式,加强对新媒体、新兴信息技术的认知与理解,达成工作经验与新型技术的密切结合。
另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位参与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其自身的工作使命与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轮岗体验的方式,保障每位工作人员都有与采访、选材、组稿等各项工作密切接触的机会。同时,可以积极组织公益类团建活动,引导工作人员到孤儿院、养老院、特殊学校等机构进行参观,以最真实的方式激发其工作灵感、强化其责任使命感。保障其能够在日后以更严谨、客观的态度完成民生类服务节目的制作。
四、结语
尽管新媒体在当前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但是电视台、广播等传统媒体仍然是被大多观众所认可、信赖的主流媒体平台。因此,电视民生类服务节目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结合时代需求,运用互联网运营思维将传统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带来丰富多彩的互动传播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视觉体验。在有所变革、有所创新的同时,也需要相关节目制作人能够牢记其职业操守,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设计、展现节目内容,坚持正确的服务意识,谨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力求为广大受众提供更有用、有趣的新时代民生类服务节目。
参考文献:
[1] 章卫华.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叙事路径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21,26(6):98-104.
[2] 黄雅洁.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民生节目的蜕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0):53-55.
[3] 胡庆亮.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记者观察,2021(29):133-135.
[4] 求剑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思路[J].青年记者, 2021(16):73-74.
[5] 吕煜昊.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1(15):89-90.
[6] 杨叶超.节目观察 互联网时代 民生节目再进化[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3):64.
[7] 王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21,42(11):61-63.
[8] 张攀.融媒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9):63-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