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祥胜的故园情: 退休县委书记当村支书

2022-04-29徐炯权贺程

老年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杂交红军贫困户

徐炯权 贺程

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林祥胜,20世纪70年代末当过新田县委书记,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担任永州市政府助理巡视员。6年前,年过七旬的他放弃城里安逸的生活,回老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筹资1200多万元。当了多年村支书的他,不但没拿一分钱报酬,全家人还倒贴200万元进去。

副厅级干部退休回村当支书

湖南宁远县中和镇河西村(由原白田、木华山、蟠龙井、泮塘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牛漯自然村,四周高山环绕,林木葱郁。近几年来,退休副厅级干部林祥胜把这里打造成了有名的“红军村”,前来参观旅游者不但被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元素所吸引,更被林祥胜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党员奉献余热、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的故事深深打动。

牛漯自然村是湖南宁远县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过去,村民守着这块风水宝地,却过着穷日子。2002年,林祥胜从永州市政府助理巡视员岗位退休后,每次回牛漯村,只能搭顺风车到镇上,去村里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狭窄山路,不能通车。外人进村、村民出村都只能走路。家乡交通不便,不但农产品销不出去,城里人也不方便来此欣赏好山好水好风景。看到很多村民的房子破烂不堪,有的连被子都是破的,林祥胜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名副厅级干部,一种振兴家乡的强烈使命感油然而生。恰好这时,牛漯自然村所属的白田村党支部向镇党委递交了报告,请求上级批准林祥胜回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镇党委经过研究并报县委批准了白田村党支部的请求,镇党委书记征求林祥胜的意见后,林祥胜也没有推辞。然而,当林祥胜把回老家当村支书的消息告诉老伴时,老伴表示强烈反对:“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老家离宁远县城将近1小时车程,万一头疼脑热怎么办?”老伴甚至撂下狠话:“要去你一个人去,出了事别怪我没提醒你。”

除了老伴的反对声,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友善的议论声。有人说林祥胜官瘾足,还有人说他作秀。面对这些议论,林祥胜都一笑置之。他缓慢而坚定地说:“我是1966年入党的,有50年的党龄了。我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但共产党员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的努力,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奉献一分光和热。”

林祥胜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以及他对党员身份的坚守,深深地打动了老伴,老两口演绎出互相体谅、相濡以沫的暖心故事。

有一次,林祥胜在去慰问村里贫困户的路上,因为山高路窄,又下着雨,不慎摔了一跤。老伴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地拖着老迈的身体赶到林祥胜身边,只见他躺在泥泞路上,狼狈不堪。观察到林祥胜身体并无大碍后,老伴慢慢把他从泥泞中搀扶起来,坐在路边休息了一会,然后搀扶着他慢慢地走回了家。

老代表的新作为

如何在新时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林祥胜上任村支书之初就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搞调研。

林祥胜发现,白田村的土壤升温快、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良好,适合种水稻。他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两人在去北京开会的途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8年,林祥胜担任新田县委书记期间,在袁隆平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农业,推广杂交水稻。当年新田县就种植杂交水稻7万余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产量每亩增长300斤以上。

2016年12月,林祥胜上任白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时就找到袁隆平,表明了村里准备发展超级杂交水稻的想法。袁隆平当即赠送林祥胜300斤超级杂交水稻谷种,用于建立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并给白田村题写了“科技兴村”四个大字,还称赞林祥胜“退休不退志,回村献余热”。

2017年,白田村种植超级杂交水稻120亩,亩产在1700斤以上。村民欧阳守仁种植16亩超级杂交水稻,加上养殖生猪,年收入4万多元。不久,白田村并入河西村,深受村民拥戴的林祥胜被组织任命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河西村的自然村多,全村6800多人口,贫困户占100户。林祥胜认为,河西村要脱贫致富,光靠种超级杂交水稻还不够,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针对河西村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坚持产业带动,突出种养,保持原生态”的发展模式,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生姜种植合作社、特种养殖合作社。当年,河西村种植优质烟约300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中和镇的一半。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全村饲养香土鸡13500只,建稻蛙养殖基地5亩,总产值达10余万元。另外,村里还推广特色种植,种植百香果20亩,发展蔬菜大棚20个。仅上面几个项目,当年就为全村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闭塞的交通制约了河西村的发展。一些原本有意来投资的企业家,看到村里路窄弯多,不仅大货车无法进村,小汽车也不能安全行驶,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为了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林祥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老部下、老朋友联系,出面找各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不但拉通拓宽和硬化了4.5公里村道,还新修了白田至蔡子漯1公里水泥路。交通状况改善后,原先那些打退堂鼓的企业家又来村里投资了。

林祥胜深知,乡村振兴先要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他找到宁远县水利局、烤烟办等部门,安排资金帮村里修缮了4公里排灌渠,整修了几处荒废了的山塘水库,新增蓄水量2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800亩稻田逢干旱无水灌溉的问题。此外,他还争取县里项目资金,帮村里新修了5处健身娱乐场所,大大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了彻底拔除穷根,林祥胜不仅用自己建立的种养殖基地为附近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还积极为贫困村民提供养殖平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住房、鸡舍和养殖技术,并帮他们销售。62岁的村民林顺清家里有两个老人和三个小孩,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他们夫妇与另外几个村民在林祥胜的种养殖基地打工,除了免费吃饭,每天还有150元的收入,两年下来,家里生活得以明显改善。

薛来清原本是河西村的一名贫困户。在林祥胜的鼓励和支持下,他饲养了30余亩牛蛙,不但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之路。2020年,了解到欧阳中标一家是村里100户贫困户中唯一没有摘掉贫困帽的,他坚定地说:“我们现在迈进小康社会,有一户贫困户没摘帽都不行。”

一天,林祥胜来到欧阳中标家,看到正在照料高位截瘫的丈夫的蒋万娇双手溃烂,十分同情,立马开车拉着她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蒋万娇患的是多发性脂肪瘤,但万幸的是,属于良性的皮肤肿瘤。回到村里,林祥胜马上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开会,为欧阳中标申请残疾人证,调整他家的低保等级,还安排蒋万娇担任河西村的保洁员,让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至此,河西村100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到2021年为止,河西村农户人均增收700多元。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林祥胜提出“书香河西,教育兴村”战略。从白田村走出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廉政建设与社会评价研究室主任蒋来用,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主动赞助一部分资金为村里建学校、科教基地、图书馆。在林祥胜的倡导下,村里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奖励基金,用于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上学和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几年来,林祥胜一共为村里的建设筹资1200多万元。

红军后代传承红色精神

三栋分别以“百岁楼”“红军堂”“民族馆”命名的木质房屋,镌刻着六位红色军人的英雄事迹,这是河西“红军村”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坪前的宣传栏上,写下一个个英烈的名字:林智修、林桂清、林诚古、林石旺、林石亮、林石祥;屋内展览室里,讲述着一个个英雄流血负伤的故事:“抗日战争中,战斗十余次,受重伤四处、轻伤十多处”“抗美援朝,两次用人体搭桥,受重伤四处”。任何人来到这里,无不被这一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所感染、所震撼。

新中国成立前,牛漯自然村只有6户村民,却有林智修等6人当过兵,其中2人参加了红军,3人参加过抗日战争,1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荣立三等功。红军战士林智修就是林祥胜的父亲。他于1931年在江西省广昌县参加工农红军,为二十八团三营一连一排一班战士。1934年为掩护红军战略转移,林智修所在团部受命阻击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大围剿。林智修和战友们在阻击战中与敌人血战4天3夜,战友们全部壮烈牺牲,他中枪后昏死在地,直到战役结束,当地地下党组织去收尸时,才把他从死人堆里扒出来,经过精心医治,总算捡回了一条命。1961年他去世时,身上还有两处伤口流着脓和血。

“先烈们的鲜血不能白流。”林祥胜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同时,看到村里一些青少年对村里的历史和革命英烈的事迹知之甚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作为红军的后代,有义务宣传和弘扬牛漯村6位军人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事迹,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2018年春节,林祥胜趁5个子女回家过年的机会,召集他们商量创办“红军村”的事,子女们都十分支持。看到年迈的父母拿出了他们省吃俭用的100余万元积蓄,5个事业有成的子女也毫不犹豫地每人支持了26万多元。就这样,一家人筹集了200多万元。

有了钱,林祥胜陆续请人修建了木质结构的“红军堂”“百岁楼”“民族馆”。“红军堂”陈列6位英烈的照片与感人事迹,“百岁楼”介绍村里人的长寿经,“民族馆”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了建好3座古香古色的主题建筑,林祥胜在工地上搭建了简易房屋,日夜守护着。房屋竣工后,他还撰写推介文章,收集、摆放相关的资料、文物等。第二年,他又在村里修建了一个健身场馆、一个植物园和一家农家乐饭店,以及一个河道游泳漂流处,为前来参观者提供了便利。

2019年10月1日,“红军村”正式对外开放,林祥胜担任义务讲解员。前来参观的人听了他的讲述后,深深地被6位英烈的事迹所打动,纷纷在留言簿上留言。有一条留言这样写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红军村”创建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累计达2万人次。宁远县委和永州市政府办分别在村口挂起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等引人注目的招牌。更令林祥胜欣慰的是,他在创办“红军村”的过程中,帮15户农民提供了以工代赈的增收方式,其中聘请的5名农民建筑工年人均收入达4.4万元。

“‘红军村清澈的河水养殖的鱼鲜嫩爽滑,村里栽种的果子甘甜可口。”一对来此参观旅游的六旬夫妇发自内心地说。这里不但山清水秀,负氧离子多,还能耳濡目染红色文化,很适合养老。

2020年8月,林祥胜主动让贤,不再担任河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组织上任命他为河西村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的离退休老党员继续为乡村振兴和传承红色文化奉献余热。他的一腔热血与情怀,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与褒奖。近年来,他先后获评永州市和宁远县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还获得中组部统一制作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厚植红色情怀,情系桑梓故里。”林祥胜这位退休县委书记为自己的村支书生涯作了生动的诠释。

编辑/徐炯权

猜你喜欢

杂交红军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