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选择
2022-04-29马静
马静
摘要: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新闻同质化、低俗化情况的频频发生,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下降,影响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方法乃至受众的接收信息的习惯、喜好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这些新变化都对各大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应新时期媒体运行与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媒体在新闻报道时角度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这是报道能够出新出彩的前提和基础,广播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本文将结合笔者作为主创人员采写的两篇获奖稿件,系统探讨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广播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创新
所谓的新闻报道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开始之前事先设定想要深度挖掘和阐述事实的着力点,然后在报道中从这一着力点发力,对新闻事实进行有侧重的叙述。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是产生优秀新闻报道的前提,因为在一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价值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种事实表达中,而是有侧重地分布,找到其中新闻价值最大、最能够打动听众的恰当角度,在稿件中重点表现出来,对于提升报道效果意义重大。
广播新闻报道也是如此,即使是同一条新闻,同一个采访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稿件会截然不同,报道出来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好的广播新闻报道角度能够让受众一下子抓住新闻的核心和亮点,而不好的新闻报道角度可能会掩盖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索然无味。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选择,是帮助广播媒体实现差异化竞争,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一、新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报道角度创新的必要性
(一)形成差异化竞争,让报道更出彩
如今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争夺着有限的受众。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高,一则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快速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各家媒体都会蜂拥而至对其进行报道。同样的报道主体、同样的新闻素材,最终的结果就是新闻报道同质化严重,所有报道都是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缺少新意和创意。
广播媒体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网络新闻报道相比并不占优势,其单纯依靠声音符号传播,在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上与电视新闻报道及网络视频新闻报道相比也不占优势。如何与视听合一的电视新闻报道或时效性更强的网络新闻报道一较高下?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是一条有效途径。[1]广播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前的能动性思考,找到采访中的最佳角度,然后在稿件中对这些信息加以个性化和新颖化的处理,形成与其他媒体着眼点和重点不一样的差异化报道,提供别的媒体无法提供的新闻信息,无疑能够让给报道更加出彩,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优化报道质量,满足听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是记者结合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及受众的信息需求,经过深度思考做出的能动性选择,可以更加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凸显新闻事件本质,更好地帮助受众了解事实真相,这对于优化新闻报道的质量意义重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总量的增长速度惊人,人们被“过量”信息包围,并不缺乏一些浅层次的新闻信息,但与此同时,人们处于信息海洋中,对信息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更加旺盛,他们渴望能够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新闻报道。这时广播新闻报道的角度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这种“不一样”的报道可以有效地吸引受众的关注,提高新闻的收听率和社会影响力。
二、新时期广播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创新策略
(一)结合新闻事件发生的侧面找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句千古绝句阐明了一个道理,即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同一个事物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同样的新闻事件,报道角度不一样,也会给受众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传统的广播新闻报道,一般在选择报道角度时,会侧重于正面报道,这也导致听众对于事物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忽视了新闻的内涵。其实,整齐划一的报道形式往往会给观众一种程式化的感受,看多了自然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记者的思维足够跳脱,学会从小切口和侧面对新闻进行报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报道角度都是小切口和侧面,如何能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宏观反映呢?笔者在实际操作的做法是,给一则新闻报道设定一个大框架,即大的报道角度,然后在大框架里添加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上就要从小角度来出发,从各个侧面印证大主题,这样一来,既不会偏离大主题,又通过一个个鲜活独特的小角度将新闻视野扩大,让新闻不会过于枯燥,更加独特生动。[2]以笔者作为主创人员采写的《新闻特写:延期的高考,不延期的梦想》报道为例,这篇报道在2020年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频率2020年7月10日的《新闻早高峰》节目播出,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每年的高考都备受关注。2020年,安徽歙县因暴雨洪灾导致高考延迟,原定7月7日语文、数学两门科目的考试临时延期到7月9日举行。这起牵涉利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的考试延迟事件,备受社会关注,牵动千万家庭。针对这起突发性新闻事件,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迅速成立新闻报道小组,紧急召开了策划会,我们把报道的主题定为“密切跟踪安徽歙县高考延迟事件,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执政理念”。大的主题定下来了,那么报道该如何展开呢?我们选择了一个小切口突围,报道的开篇是这样的:7月9号下午5:15左右,在黄山歙县二中高考考点外,上百名完成最后一科考试的考生并未着急离开。两位考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将一面写有“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递交至值岗武警官兵手中,连声道谢。人群中涌动着感谢的话语和致敬的掌声。考生方信搂着同学的肩膀走出考场,轻松地说:“还行吧,感觉自己准备得还挺充分的,其实还挺平稳的,没事。”
短短100多字的文字里,就有好几处细节描写,鲜活地写出了高考结束后的场面,井然有序、轻松愉悦;考生完全没有受到高考延期的影响;为了保障高考的进行,武警付出巨大努力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从细节描写中展示出来。而这篇时长为5分27秒的录音报道中,有多处类似的细节描写,如“舒展了彻夜未眠人们的紧皱眉头”“‘ 迷彩服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彻夜赶工,蓝色的浮桥在他们的手中慢慢延展”“武警官兵湿透到膝盖的裤腿”,这些细节性描写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当地面对突发状况及时研判、果敢决断的作为,为考生护航,助考生圆梦,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二)在共同话题中寻找新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热点话题一直在层出不穷地涌现,从实际出发,结合人们热议的共同话题,从新鲜的角度进行新闻采写和报道,也是当代记者必备的技能。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可以分为有意关注和无意关注,广播节目本身的伴随性很强,听众在收听新闻报道时,往往同时也在做其他事情,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无意收听的,注意力处于不集中的分散状态。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迅速引发听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快速产生收听兴趣,进入高度关注的状态中呢?无疑是那种听众在平时就很感兴趣或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如近期驾驶员对于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分析,以及油价的未来走向无疑是非常关注的,如果记者能够采写此方面的权威新闻报道,无疑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关注。[3]
广播新闻记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从听众的需求出发,找到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后站在广大听众的角度来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我关心这个话题?我最希望看到新闻报道关注这个话题的哪个方面?厘清了这两个问题,就找到了新闻事件的最佳报道角度,能够迅速激发听众的收听兴趣,写出一则鲜活的新闻,让听众愿意花时间去收听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从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创新报道角度
广播新闻记者在确定报道角度时,绝不能止步于就事论事,机械地将新闻事件死板报道出来,单纯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新闻要素的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次新闻报道,网络上比比皆是,人们哪儿都能看到,何必要去收听时效性不高,且没有画面的广播新闻呢?要做到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记者还要学会的就是有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寻找新的视角,这样才能保证所写的新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对广播新闻记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求他们有较强的新闻认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对其价值进行判断,而且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有自我突破的信息的勇气,对待新闻事件有不同于寻常人的观点和看法,提纲挈领地概括,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才能找到新的报道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网络阅读的影响下,受众对于信息的耐受度不断下降,只有那种富有新鲜性特质的信息才能成功吸引受众的关注,因此广播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就是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闻报道规律,从不同的视角对新闻进行关注,但是从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新闻事件,做到角度新颖,这样才能让听众有新鲜感。其实,新鲜性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填补他们的信息空白,只有新鲜的信息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当广播新闻记者在拿到一个新闻选题时,就要第一时间去找这则新闻事件中人们不知道的、没有接触过的信息,再设定一个其他媒体没有关注到的新角度,使其新鲜性的特质更加明显,这样才能标新立异,更有创意。[4]
(四)站在宏观角度形成大局意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一句大气磅礴的诗词对于新闻角度的选择很有借鉴性。记者在进行广播新闻报道选择时,一定要有全局意识,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报道,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跳出“就事论事”的小格局,而是有更深、更远的立意。
以笔者主创的系列报道《一家人,一片林,一座山》为例,这篇报道2019年3月18-20日连续3天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全省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包括《上篇:一个四代传承的护林世家》《中篇:彰显坚守与信仰的一片山林》和《下篇:“青山”变“金山”的生态发展新路径》,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一季度优秀奖,这篇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与其报道角度选取上的宏观意识密不可分。在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深处,有一个四代人24位成员坚守植树护绿的家族,他们始终牢记祖辈对荒山的承诺,将满腔质朴的情感倾注于大山的一草一木。以高青旺和高家人为代表,从最初的几十位到如今的数百位林场职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奋斗60年,终于让6万亩荒山绿意盎然,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谱写出“塞罕坝精神”的皖东实践。这座大山也创造出“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报道?我们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决定把报道的角度落在普通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维护生态环保这一大主题上。确定了这样的报道角度,我们对四代人进行了深入扎实的采访,用流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不浮于表面,不止于个案,以点带面地描绘出皇甫山林场人一代代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坚守一片山林,用行动践行环保理念的伟大历史画卷。稿件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抓住事物的个性寻找角度
创新新闻报道的角度还需要抓住事物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让报道更加新颖,特别是在一些例行的常规性报道中,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3?15维权报道、春运报道等。这些新闻事件每年的形式大都类似,如果报道没有一点创新元素,很容易给人雷同的感觉,引发听众的反感,不愿意去关注类似新闻。但是实际上,这些例行的常规性事件虽然类型一致,但每一年肯定都会有一些新的特点,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个性化一面,然后据此确定新的报道角度,这样就能吸引听众的耳朵,让“旧闻”变成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何找到事物个性化的一面?这需要记者在进行报道时积极思考,重视思维的活跃性,如适当的时候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另辟蹊径选择新的新闻切入点,从大量的题材和话题中挖出有价值的新闻,有时看似毫不起眼的新闻线索,反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和写作角度,沿着这条线深入下去,就能抓住“活鱼”。
三、结语
新时期,做好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创新意义重大,因为选择新闻报道角度的好坏对于播出稿件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广播新闻报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以品质赢得赞誉,就必须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创新做起,要结合新闻实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受众的信息需求,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找到与众不同的报道切入口,深入浅出,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信息传递给广大听众,这样才能让新闻报道独具新颖性和独特性,也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芬.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J].传媒论坛,2017(10):88-90.
[2] 吴丽.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与切入[J].新闻导刊,2011(6):27-20.
[3] 王维俊.浅谈最佳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J].现代交际,2016(8):87.
[4] 张立新.浅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J].新媒体时代,2015(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