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里的“秘密”
2022-04-29胡慧娟
胡慧娟
月亮,悄悄爬到天边,躲进淡淡的云层中。还有十分钟,晚自习就要结束了。
教室门口,一个人影晃了一下。我连忙起身,一看是值班老师。见我走出来,他连忙凑近,满脸严肃,压低声音说:“第二组最后一排的女生在玩手机。”玩手机?在我的课上?我惊住了。
自从班级订立了手机使用公约,尤其是学校加强了手机管控之后,班上违规使用手机的现象几乎消失了。真想不到,竟然还有人会公然在班主任的课上玩手机,太放肆了!
我下意识地扭过头,朝教室里看过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低着头,盯着课桌下面。是她!一丝厌烦的情绪迅速升腾,弥漫了我的心。这个孩子怎么总是搞这些小动作。
认识小宁是在新生见面会上。2020年的9月,因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孩子都戴着口罩,我只能勉强凭身高、胖瘦分辨他们。
然而,一次自我介绍,却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小宁。她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皮肤白白的,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对那些稀奇古怪的游戏术语如数家珍,自信满满地罗列自己不败的战绩并热情地邀请同学们一起加入游戏的行列。她毫不理会我的瞠目结舌,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欢天喜地走下讲台。
我一面明显地装笑,一面默默地把她划入沉溺游戏的“瘾君子”行列,对她的学习忧心忡忡。只要她上课睡觉,作业没写,成绩下滑,甚至于眼神迷离,魂不守舍,我的心里都会涌出几个字:玩游戏去了吧。
然而,事实却让我大跌眼镜。听小宁的爸爸说,初二时小宁沉溺于手机游戏,成绩一落千丈。从初三开始直到現在,家里就没有给她买电脑、手机,甚至彻底断网。
她的“游戏经”是在哪里“念”的?难道是在梦中?我一头雾水。面对我的询问,小宁倒十分坦然,关于游戏的所有描述,都是她想象出来的。她不仅想象着玩游戏,还用文字把游戏过程记下来,发在妈妈的微博上,吸引了不少追捧的粉丝。
她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我心里却是大大的惊叹号。 一个整天摆弄手机、沉溺游戏的孩子,一个没有手机却日思夜想的孩子,到底谁更不能自拔?这个对游戏魂牵梦萦的孩子,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我把她的周记一篇篇地看过去,从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她在外省长大,后来随父母迁居到武汉,环境的变化,让她有些手足无措。原本酷爱阅读写作、成绩斐然的她,感觉一下子被世界遗弃了。孤单失落之时,她在网络和游戏中找到了慰藉,成绩也一落千丈。于是她被没收了所有的电子产品,被断了网络,只能在心灵的世界里畅想。
后来,我找她谈心:“我没有经历过转学、搬家,但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无助。你一定曾经一个人走过一段艰难、漫长的路……”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的眼泪已经无声地流了下来,打湿了口罩。
我跟她的父母谈心,使他们明白小宁的心意,明白对于手机管理而言,疏比堵更重要,希望能够让孩子正常使用手机,并订立手机使用公约。小宁开始正常使用手机,她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谁知好景不长。军训期间的一个下午,我刚在家长群里发布了孩子们的军训照片和视频,小宁的家长就给我留言,说没有看到孩子。
我心里一惊,连忙跑到队伍里仔仔细细地查找了一遍,果然没有她。我气喘吁吁地冲到教室,一把推开门。只见教室里,她和另一个女生正坐在一起,头挨着头,看着手里的手机,有说有笑,正高兴着呢。
我的心态瞬间爆炸了。全世界都不让你用手机,我理解你;全世界都不相信你,我信任你;全世界都不关注你,我关爱你。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吗?
看到我,她俩的笑容瞬间凝固了。是的,那是小宁的手机。站在我的面前,她有些难为情。我很生气,盯着她,一句话也不说。许久,她才开口说:“老师,因为皮肤过敏,我不能晒太阳,我跟教官申请做后勤。我的事都做完了。”她略微停一停,吞了一下口水,鼓足勇气接着说:“对不起,我不该偷偷把手机带过来。可我不是自己要玩,是她要我带过来的。她的手机被她妈妈收了,她想借我的用一下。”
说完,她看了看旁边的女孩,又抬起头,怯生生地看着我。她说的话,我都相信,可是这些话不足以熄灭我心中的怒火。她的家长不让她用手机,你就给她用?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在破坏自己的规则吗?
我不说话,继续看着她,一言不发。她突然爆发,用哽咽的声音低声喊:“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我不能不带给她。她有好多朋友,可我只有她一个,我不想失去她。”眼泪,又一次打湿了她的口罩,也打湿了我的心。
后来,她的周记经常被当作范文,在语文课上读给同学们听;她毛遂自荐,担任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她在班级的小品表演中表现突出,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她交了好几个朋友,中午吃饭的时候,开心地坐着说笑。
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我没有想到,今晚,她又在自己的课桌里藏了“秘密”。
我快走到最后一排了。我的脚步声很轻,淹没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中。她依旧低着头,摆弄着课桌底下的“秘密”,丝毫没有发现我走近。不要愤怒、不要发火、不要怨恨,先平静、冷静、镇静,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明白她对集体的习惯性恐惧,也懂得她对友情的渴望和希冀。每一个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也许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但一定和孩子的特殊心理吻合。
课桌里的“秘密”,一定是手机,窗外的老师不会看错。但是,小宁在用这部手机做什么,也许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眼下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并不是揭开她的秘密,而是了解她需要我帮助她什么。
伸出手,找她要课桌里的“秘密”吗?也许她会爽快地拿出来,也许会和我僵持几分钟,等我发火后,然后不情愿地拿出来。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她都将承受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将和我产生嫌隙。
想一想,再想一想,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来不及多想,我已经站在了她的面前。她抬起头,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惊异之后,竟然都是坦然。我给了她一个微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转身离开了。
是的,我就这样离开了,似乎什么也没做,但似乎又只能做这些。不知为什么,回到讲台的那一刻,我的心异常平静,甚至有一丝丝的窃喜。我看到了她的需求,保全了她的尊严,呵护了她原本纤细脆弱的心灵。
下课后,她追出教室,叫住了我:“对不起,老师。我的课文读完了,我想做数学题,不想把数学题带回家。有个题目算不出来,就用了一下计算器。以后我不再这样了,上什么课就学什么课的内容。”
她的眼里都是真诚,我的心中溢满欣喜,从未有过的欣喜。
教育的神奇与美丽之处,就在于每一个下一秒都充满了悬念。也许我们无法预知这个悬念,但我们却可以尝试用最大的宽容,拥抱这个悬念。因为,每一个悬念的背后,都是成长。
抬起头,月亮正在前方,微笑着看着我……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