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2022-04-29朱沁远蔡海生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江西省院校人才

朱沁远 蔡海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日益加重,乡村人才持续外流,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为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高职院校培养农业人才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江西作为农业大省,更加需要大量懂农业、懂管理、懂经营的农业专业人才,为江西乡村振兴填补人才短板。

高职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人才力量,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江西省的乡村发展进程对全省经济助推效应显著,因此以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江西省乡村振兴是当前以及今后重要任务之一。

一、江西省乡村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要实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关键要靠人才支撑。乡村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从江西省的乡村人力资源情况来看,在劳动人口总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几个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乡村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农村劳动力是乡村人力资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发展进程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的二元结构分化使得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截至2019年,我国乡村人口为55162万人,较2010年下降了11951万人,乡村就业人口下降了8194万人。2010年至2019年间,江西省乡村人口由2493.09万人下降至1989.6万人,乡村就业人口由1696.74万人下降至1425.36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口比重从67.9%下降至54.15%。

由于就业市场普遍以城镇为中心,大部分农村就业群体流向城镇。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失,使乡村发展步伐变缓慢。江西省乡村就业群体的人力资源基数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更显单薄。

(二)乡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也要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据2017年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从事农业生产行业的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91.8%。江西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比92.6%,初中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比7.4%。

(三)乡村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乡村人力资本老龄化严重。根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年龄55岁以上的占比33.6%,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比19.2%。根据江西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才队伍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比31. 93%,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比15. 48%。

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一部分从业者综合管理能力不足,对新技能知识的接受、市场动向的把握、网络媒体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弱势,进而导致乡村在农业产业上缺乏人才资源储备。在乡村旅游、乡村公共服务等综合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会导致乡村发展停滞不前,大部分的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

二、乡村人才振兴对于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随着新时代、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催生了更多的新兴职业。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呼唤新技能。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当前乡村人力资源问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一)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乡村人才整体素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乡村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亟须培养一批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和涉农专业人才。2019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产值为24757.5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057.56亿元,占比8.31%;三次产业社会就业总人数为2632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700.8万人,占比26.6%。2014年至201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801.4万人下降至700.8万人。农业从业人数下降,这不仅影响江西省乡村振兴进度,更制约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农业类高职院校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为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二)优化涉农专业建设,满足乡村专业人才需求

江西省有62所高等职业院校,其中农业类专科院校仅有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和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且这两所学校中农学类专业占总专业数比例仅为31.5%;其他含有农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有9所,农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比例的平均数仅为6%。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设置不合理:一是盲目跟风,跟随当下热点,增设的学科与农业关联度较低,而学校自身又缺乏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不精、业务不熟;二是农学类相关学科设置不全,如农业环境学、农业经济学、农业工程学等学科存在空缺,使得学校农业学科综合性研究不够深入,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振兴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使得服务农村的人才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农业类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宽领域、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以满足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物联网+粮食”等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因此,农业类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需要注重其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发展诉求。

三、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的颁布为培养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要求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明确了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为此职业教育改革也应面对需求持续发力。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总量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提升科技创新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为此,高校必须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变革,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课堂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元、灵活的人才输送渠道。一是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流通渠道。探索学分银行制度,使学校系统外的农民、学生能够通过校外职业培训获得各类技能等级证书、参与农业技能科技研发、进入农业企业或乡村实地工作等方式积攒学分,获取相应学历、学位,增加涉农专业人才数量。二是建立属地化农业教育学院。涉农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区域特色以及产业规模分布,在农村设立本校的农业专业分院,将教育教学任务下移至农村一线,结合农忙季节开展实践、现场教学,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三是创新学习方式。涉农高职院校可以在当地设置农业教育分院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灵活安排学习、上课时间,通过半工半读、线上线下等方式在农业合作社、产业园区等进行现场学习,以训促学、学用结合,提升农业人才技能专业水平。

(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适应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需求

江西省涉农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过程中,必须符合本省农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一是开展农业产业调研,切实把握江西省农业行业的发展形势,结合各地乡村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认真分析江西省乡村的产业发展规律,把握农业发展总体人才类型需求状况,并根据不同学生、农民的认知和学习偏好,进行技术、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二是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合理设置学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特点,进行农林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农业工程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动态调整、更新专业内容和知识,培养真正适合江西省乡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专业人才。

(三)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发展将朝着农业现代化不断迈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则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农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要深入研究农业生产各个领域,探究科技、商业、金融、服务等各要素对农业产业体系各环节的影响,适应乡村文旅、乡村餐饮、乡村康养、乡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要求。二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拓展学生对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网络直播、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挖掘农业附加值,打通产销各环节,从而实现农村发展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江西省院校人才
模拟成真
人才云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