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政赛证融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2022-04-29陈文芳

新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史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陈文芳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存在的“一短三高”难题,通过岗政赛证融合课程思政,在思想上铸魂育人,在内容上融入“四史”教育,挖掘 “红色娘子军”“琼涯纵队”“海垦精神”“南洋机工”等地方红色事迹,破解职教难题,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教育;“四史”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与基础教育并重。这一前提下,如何培养人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摆在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面前的一个必答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它具有跨界、整合与重构等特征,给我们提供了明晰的发展道路,即岗政赛证融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岗政赛证融合以解决“三难”问题

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向,构建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寻找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是解决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教学难这“三难”问题的关键和手段。创新“个性化”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方式实现五个对接,采用五元合一体系,讲究四个融合(工作岗位、思政课程体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图1见下文)。如在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课程中,笔者按照教育部的政策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参照1+X考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技能竞赛的评分方案等依据重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

驱动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小组协助、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合作探究与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针对周边中高职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点,结合本校的教学基本条件和办学条件,抓住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个人能力的“痒点”(志愿),按照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高职院校合作“3+2”办学,也是破解“三难”问题的一剂良药。

二、结合地方文化,构建思政融合的课程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中国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融入“四史”教育,挖掘地方“红色”事迹—“红色娘子军”“琼涯纵队”“海垦精神”“南洋机工”等地方特色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破解中职教育的“一短三高”问题。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原因,就读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多少都有“志向短浅”“流失率高”“离职率高”“犯错率高”等一短三高的问题,对学生个人、专业建设甚至是学校发展都带来了严重挑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融入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科学的应对办法之一。

1.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首先,思政教学应结合时事政治教育,植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职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少年,服务社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结合实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结合时事政治,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立下鸿鹄志向。通过《大国工匠》引发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探讨,让学生为祖国感到自豪;通过《复兴之路》引发学生思索,激起内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

其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学生思想,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的服务社会的建设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宏伟的发展目标,感受到国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者,通过榜样引导好学生。榜样是指可作仿效的人或是事例,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等。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引导学生品德。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引进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如《大国工匠》里焊接长征火箭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的事迹等,通过观看视频,指导学生在学习和行动中向榜样人物看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组织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榜样的力量,使榜样的品德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以教育理论支撑,融入“四史”教育。挖掘 “红色娘子军”“琼涯纵队”“海垦精神”“南洋机工”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扶志与扶智相整合。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还要体现在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做到全员德育,对学生扶智又扶志,关注其德育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和技术技能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社会进阶资格,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习得知识、技能、品性等,并不等于具备了职业技能,只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以职业教育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支撑,实现知识、技能、品性的迁移、整合,才能引导学生具备职业能力,成才成长。此理论在全国和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能力比赛中得到论证和展示,比如在“咖啡技艺”课程教学中,笔者就结合地方特色,将思政融入课程,重构课程内容。

在“咖啡技艺”课程的重构中,将海垦母山咖啡“拓荒牛”精神、福山(澄迈婆)咖啡“实业报国”精神、兴隆咖啡“归侨赤子”精神等进行“基因式”融入,并作为课程建设重点,将海南咖啡文化的传承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有效实现教学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学校、企业咖啡馆为基地,构建“海南咖啡产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深入挖掘“咖啡技艺”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契机,以海南咖啡产业升级发展为切入点,弘扬海南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建设精神,构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以“拓荒—建设—发展—腾飞(自贸港)—筑梦(中国梦)”为主线的海南建设发展历程,课程(教材)内容结合海南咖啡文化传承,优化挖掘出“领袖的情怀、侨民的情结、百姓的情谊”“福山福地福山咖啡、福山咖啡天下陶醉”“奋击自贸港、逐梦海之南”3大主题8个主旋律:

主题1:领袖的情怀、侨民的情结、百姓的情谊。

项目一:拓荒奋进话咖啡:苦尽甘来维也纳—维也纳咖啡制作;

项目二:赤子红心燃咖啡:烈火伴随品皇家—皇家咖啡制作;

项目三:艰苦创业制咖啡:层层递进泡拿铁—拿铁咖啡制作;

主题2:福山福地福咖啡、福山咖啡天下陶醉。

项目四:天涯情缘系咖啡:火焰燃烧爱尔兰—爱尔兰咖啡制作;

项目五:琼崖精神振咖啡:精雕细琢拉花式—卡布奇诺制作;

主题3:奋击自贸港、逐梦海之南。

项目六:振兴实业创咖啡:一带一路传越南—越南咖啡制作;

项目七:产业升级自贸港:口齿留香研摩卡—摩卡咖啡制作;

项目八:扬帆起航:筑梦海南咖啡—海南咖啡馆创办。

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实践式教学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网络平台交流相结合,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改革相结合,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确保“课程思政”有人干、有人管、有人查、有人评,突出育人价值。

三、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利用SWOT分析等科学工具,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诊断,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理想。

SWOT分析是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个人SWOT分析应遵循以下步骤:1.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身长处所在,找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和自身弱势。2.列出个人认为自己所具备的强项和对自我职业选择产生影响的弱势。3.找出个人的职业机会和威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都面临不同的外部机会和威胁,这些机会和威胁会影响自我第一份工作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找出这些外界因素有助于个体成功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职业学校通过SWOT分析进行个人分析诊断,实现了就业指导方式和内容的突破与创新,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其进行职业角色定位,正确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方向,实现学生的法律普及、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林育彬,蓝赛花,张树萍.教育改革背景下酒店管理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虞丽娟.上海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经验摘编[EB/OL].http://www.jyb.cn/zgjyb/201707/t20170706_696929.html2017-8-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贸港背景下中职酒店服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01027)

猜你喜欢

四史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