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类比中学习文言文倒装句

2022-04-29程剑萍

新教育·综合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

程剑萍

【摘要】英语的某些句式与中文某些文言文句式非常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将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似句式进行类比,利用学生的英语基础强化其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通过生动的举例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听,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类比教学;提升阅读能力

文言文是古典文学的精髓,历经五千年传承积淀,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对于研究古代文学,提升国学修养,传播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文言文不同于浅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久远,枯燥无味,艰深难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怕,一上文言课文就晕;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口舌,学生却不知所云;学生解答文言题目时,总是错误百出,甚至意思完全颠倒,令人啼笑皆非。笔者基于自身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发现英语中部分句式与某些文言文句式非常相似,把文言句式和英文句式作比较,通过生动的举例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听,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文言文有多种句式,文言文句式分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两大类。其中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四大类。各种句式,各有特点,其中倒装句是最复杂的。本文特以倒装句为例进行分析与类比。倒装句有四种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四类。下面逐一分析。

一、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语句的顺序一般是主谓宾结构,宾语置于谓语之后,但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前,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灵活,既重点突出宾语的内容,读起来又音节明快,短促有力,从而使整句话表达的意义更加鲜明,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有力。例如:“忌不自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良问曰:大王来何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然而,很多学生不习惯认读这样的倒装句式。例如,在讲到《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把它翻译为:邹忌没有自信心。显然,他们没有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分析技巧,导致翻译错误。

宾语若需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何陋之有?”“夫晋,何厌之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种类型的句子其关键是疑问代词充当了宾语(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显然,这种句式和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很相似。例如: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你在找什么?

Who(m) did you meet on the street?

你在街上遇到了谁?

在英语的特殊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则形成了倒装句。在对学生讲解文言句式时,用此类通俗易懂的英语句型和文言句型进行类比,学生会发现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理解起来就不再困难。

2.在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这类句式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必须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等。

在英语中,当never、hardly、seldom、little、few等否定词置于句首时,其后要用部分倒装。例如:

Never did I see him again.

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他了。

Hardly does she have time to listen to music.

她几乎没时间听音乐。

从上述举例可见,文言文否定倒装和英语否定倒装非常类似。既然学生对英语的否定句型耳熟能详,那么通过课堂比较之后,他们再遇到文言文否定倒裝句时,就能轻松地理解宾语前置句式了。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宋何罪之有?”在《庄子》中“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里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学生总是分不清楚此句中“之”的意思。如果能理解这里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以后就不会混淆文言文中“之”的用法了。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句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二、定语后置

宾语和定语是两个不同的语素,在句子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接受者,而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其后面的主语和宾语。在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4.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巧合的是,在英语中也有定语从句,并且也是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

例如:

Mary is a girl who is beautiful.

Mary是一个漂亮的女孩。

本例中,主句是“Mary is a girl”,从句是“who is beautiful”,用来修饰前面中心词“girl”,强调是漂亮的女孩。“Who is beautiful”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作定语修饰前面的“girl”,这种句式在英语中称作定语从句,文言文中叫做定语后置,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三、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与定语后置易混淆,区分这两种后置句的简单方法是看中心语的词性。定语是指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修饰的中心词是名词或代词。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方式、状态的,一般由形容词和副词充当,修饰的中心词是动词或形容词。

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状语后置通常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后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无独有偶,在英语中状语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也是状语后置。例如:

l w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in Beijing.

我一到北京就给你打电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一般都作状语后置。

例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详细地把事情告诉了他。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译文: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本来也比我早。

文言文中常用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而英语中常见的是从句作状语后置。既然类似,即可进行类比教学。英语中常见的状语后置句型有:

She goes to work early.她很早去上班。

You should have put the book where you found it.

你本应该把这本书放在你曾找到它的地方。

I was not kind to him when he was rude.

当他粗鲁的时候我对他不友好。

四、谓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一般置于主语之后。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不带宾语的谓语,就可以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以强调谓语,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情感。谓语前置也称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表达者就是为了强调突出“甚矣”两字的语气与情感,特意将它置于主语“汝之不惠”之前。但是如果按照句式直译—“太过分了,你这么不聪明”,则表达不出作者的原意了。

此类倒装句,英语中比比皆是。例如:

Here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Away went the runners.

赛跑选手们跑远了。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English.

只有这样才能学会英语。

我们在英语翻译时,遇到这些特殊句型,自然会用主谓倒装句。在文言文中,我们同样可以借鉴主谓倒装句的翻译方法。前提是要区分“谓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1.谓语因具有询问意义而前置。例如: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

“谁与,哭者?”其中的“与”是语气词“欤”的意思,整体可视为谓语前置句,谓语因具有询问意义而前置,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哭的人是谁呢?”

2.谓语因具有感叹意义而前置。例如: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景公感叹说:“这屋子真漂亮啊!不知道以后将被谁据有?”文中为了突出强调这房子漂亮,将具有感叹意义的“美哉室!”予以前置。又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句话也把谓语放到主语前面了。

通过上述分析和举例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英语的倒装句型确有可资借鉴之处,适当引用英语的倒装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言文倒装句的理解。

猜你喜欢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重点: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