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合作”东风,推动高中生物的“帆船”
2022-04-29蔡惠华
蔡惠华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选择重难点知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层次性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选择迁移性呈现促进学生发展,选择创新性合作促进学生创新。
【关键词】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移迁
合作学习跟随着新教学改革的春风,逐渐走进高中生物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相互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巧借“合作”的东风来推动高中生物发展的“帆船”不断前行。
一、选择重、难点知识设计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理解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当堂学习任务。在一节课中,有的知识需要教师讲授,有的知识需要学生思考,有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探讨……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思维的火花不断蔓延,学生在自己动手以及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这样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物知识,也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领悟到了学习生物知识的真谛。
例如,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来设计小组合作,从而使学生掌握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原理,教学难点是理解如何控制变量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医生在医院用双氧水帮助患者消毒”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其过程,描写讲述双氧水其实就是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教师讲解在细胞代谢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过氧化氢的这一反应。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幸好在细胞中有能及时分解过氧化氢的酶—过氧化氢酶。那么过氧化氢酶对细胞代谢的作用和意义是怎样的呢?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本设计实验,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设计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之后,各司其职,认真完成实验并且细心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深刻地认识到过氧化氢与无机催化剂之间的差别,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在对照中领悟到其重要性,也会去摸索如何去设置对照实验,如何才能使实验更加科学。
二、选择层次性内容,扩大学生参与
例如,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时,这节课涉及到两个经典实验,一个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个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想办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朝着这一方向去探究,尤其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把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展示出来的呢?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设置问题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1.噬菌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有什么样的结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赫尔希和蔡斯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3.可以把噬菌体直接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吗?应该怎样去标记噬菌体呢?4.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保温?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保温时间要短,为什么?保温时间过长的话又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5.离心和搅拌之后,得到上清液与沉淀分别是什么物质?6.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在沉淀中放射性会很低的原因是什么?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的时候,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的原因又是什么?7.你能试着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吗?这样,教师借助这些小问题就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完美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分成小组来探讨这些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探究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上述案例,就是把教学重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交流,争取展示出本小组最完美的答案。
三、选择迁移性呈现,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认知发展才能顺利地进行。在良好、积极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去合作探究,进行知识迁移,学生的求知欲便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在情境的不断启发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迁移呈现。首先,从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开始。再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是需要光照的,并且需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之后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证明?层层推进,最终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光合作用的发展史。各小组成员首先进行讨论,大体上把光合作用的发展史理顺之后,选择本小组的呈现方式。有的小组设计了成果展览,有的小组选择制作模型进行展示,有的小组改编成了小话剧,有的小组选择制作宣传小册子……大家各显神通,分别把光合作用的发展史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在这样的迁移呈现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思维更加活跃。
四、选择开放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开放性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生物知识开放性地呈现出来,突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探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从生物前沿科学中寻找生物知识的影子,从热点实事中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开放型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学生依照探究的过程来设计课本中的实验。在学生基本掌握、理解课本中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这个实验是不是还存在着误差?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如何改进才是最合适的?各小组进行激烈探讨,最终设计出最佳方案。有的小组甚至还提出了新的问题:1.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能会有酒精产生吗?为什么?2.开始实验时装置中就存在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如何才能证明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如何才能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干净了呢?3.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有没有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呢?……学生在探讨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并在合作探究中去想方设法设计实验验证解决……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发地发现问题,并且尝试着解决问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及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开放性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学习方法,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五、选择创新性合作,促进学生创新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创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借助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尤其是生物教材中涉及很多操作技能性很强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实验带领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要敢于放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新学习。如果基因与染色体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怎样呢?会有哪些现象呢?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关系,又会有哪些现象呢?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就会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1.基因和染色体是相同概念吗?2.基因和染色体对于生物体来说哪个更重要呢?3.在形成配子时,它们都有怎样的行为?……这样,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惑,大家相互探讨、互相合作,很快就摸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合作”东风,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