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策略
2022-04-29巫艳秋
巫艳秋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核心目标,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做深度解读,利用多种教学设计和活动践行相关理念,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做研读,对学生学情做观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方向,组织适合的学习活动,都能够创造学习契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拓宽,都能够体现教学创新的意识,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科教学顺利推进展开深度分析,有效启动学生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学习中培养学科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亟待创新,教师要对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从教学设计到学法指导、从教学组织到拓宽训练,都需要做好渗透和对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健康成长。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程序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拓展等,教师要有统筹安排和规划,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美术观察、生活写生、游戏竞赛、成果展评、网络交互等学习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创设方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美术是一门视觉性艺术,教师在情境设计时,要多考虑学生接受实际,学生感兴趣的,才能顺利启动学科思维,让鉴赏学习真正发生。
1.丰富情境形式
美术学科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关注媒体手段的应用,还要精选一些美术作品、生活实物,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观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媒体展示图片、视频信息,能够带来一些视觉冲击;现场展示美术作品,特别是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够启动积极效应;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展开美术欣赏和写生,也能够对学生形成思维启动。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形态的组合》,教师拿出一些纸盒子制作的建筑小模型,要求学生做观察,说说这些纸盒子制作的模型有什么特点。学生开始观察纸盒子模型,并从美术的角度展开解读:这些纸盒子是通过拼贴、剪裁等方法做处理的,然后用彩笔做色彩修饰,其装饰风格各异,给我们带来很精致的感觉。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纸盒子,让学生展开模仿创作,利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做现场制作。学生有观察经历,自然有操作的热情,教师鼓励学生拓宽想象,可以制作其他模型。学生进入设计制作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操作,现场传授一些操作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建立美术学科能力。教师借助一些制作成品组织评价活动,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参与活动主动性也大大提升。
2.整合学习内容
美术学科教学有固定教材,教师要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做好校本课程对接,搜集一些生活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视野,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美术学习有更多灵活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有自主性,适时做好延伸设计,吸纳更多教材之外的内容,势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新鲜的学习内容有更多期待,教师借助内容整合机会做学习发动,能够获得更多教学启动力。
教师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搜集一些美术信息,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思维,形成多点激发。如教学《抽象的雕塑》,教师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这是兵马俑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兵马俑都有哪些共性和个性特点。学生对兵马俑雕塑比较熟悉,从其他学科学习中有一些接触,自然会仔细观察和互动交流。教师要求学生做集体讨论,对这些雕塑的特点做交流探索。学生进入互动环节,能够从这些雕塑的造型、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等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一起思考和交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一个观察任务、一个讨论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学生都能够主动观察和讨论,从中获得一些学习的启示。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美术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模式做优化处理,减少一些多余的环节,给学生更多学习探索的时空,以提升其学习效率。
1.简约教学程序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时,很多教师习惯遵循一些常规的模式,设定一些繁琐的环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能够简约处理教学设计,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其助学作用会更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增加一些生活观察、社会实践的内容,学生会积极响应,也能够促进其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
教师特别制造一些学习氛围,能够对学生学习形成一定冲击,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核心,在创造性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教学《静物写生》,教师拿出一个篮球摆放在教桌上,要求学生先做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形象描述这个篮球的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并主动介绍,从颜色、形状、纹理、质地等角度做解析,体现丰富的美术元素。教师对学生的介绍情况做归结,给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做静物写生,将篮球形状描绘出来。学生有观察讨论的经历,自然能够找到描绘的起点。经过一番操作,学生美术作品纷纷出炉,教师对学生写生情况做梳理,找到一些有特点的作品做重点评价,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教师推出实物观察和描摹的机会,为学生创造静物写生环境,对学生学习表现做重点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
2.注重学法指导
美术学习需要更多方法支持,学生大多没有学法研究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现实,适时做出方法指导,要求学生主动做学法积累,甚至是学法创新研究,都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美术观察有观察的方法、美术写生有写生的方法、美术构思有构思的方法、美术制作有制作的方法,教师占据学识高地,自然有更多方法积累,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方法传授,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教师及时传授学法,这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学生学法储备较少,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判断,以便做出教学应对,为学生提供学法支持。如《夸张的脸》,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对这些图片做细致观察,说说其形态特点。学生进入观察阶段,对这些表情图片做美术解析。教师挑选最具特点的图片,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对其突出特点和美术造型进行对接讨论,并推出美术创作任务:展开生活观察,选择一个典型人物,对其面部表情做细致观察,找到其突出的特点,利用比较夸张的手法,将这些形象描绘出来,准备参与班级评选活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面孔有深刻印象,都能够主动进入到创作环节,教师跟进指导,确保描绘行动顺利展开。在评选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专业点评,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一个评选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创作的机会,夸张的脸,对面部表情做夸张处理,这与生活中的漫画比较相似,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确保美术实践活动顺利展开。
三、组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生喜欢热闹,这是常情常理,教师有明确设计意识,推出一些互动性、开放性、游戏性美术学习活动,势必对学生感官带来一定冲击。
1.精选趣味活动
美术学习活动内容众多,教师需要做创新规划和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推出一些适合的学习活动任务,学生喜闻乐见,其调动作用会更为显著。美术游戏、美术竞赛、生活写生、美术展评、信息搜集、美工制作、社会观察等,都属于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对活动方案做优化处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研究,能够创造更丰富学习动力。
学生感官对外部信息有不同敏感性,教师做出匹配设计,能够形成多点启动。如教学《神奇的肥皂粉》,教师现场做示范操作,利用水彩颜料涂抹在纸上,然后在纸上撒一些白色粉末,让学生观察特殊的现象,彩色地板呈现抽象画效果。教师要求学生猜测这些神奇的粉末是什么东西。学生给出不同答案,教师写出课题,学生自然猜到了答案,这是肥皂粉。学生对其神奇之处充满疑问,教师详细介绍操作过程,对其特殊操作方法做分步展示,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操作方法。学生对这项操作充满好奇,自然会仔细观察和研究,教师针对学生关注做细致分析,学生有了明确的操作方向。
2.优化活动组织
学生进入活动环节后,教师需要有科学组织的意识,对学生学习表现、学习要求、学习效果等因素做客观评估,以便做出积极的应对和教学调整,确保学生学习维系在更高水平之上。学生美术学力基础、美术学习兴趣、美术学习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结合学生学习现实要求做必要调整,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教学《拟人的形象》时,如何将动物拟人。教师播放《熊出没》动画片,让学生做观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形象做重点观察,说说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对这部动画片都比较熟悉,都主动展开介绍,课堂互动气氛渐浓。有学生喜欢熊二,对其憨头憨脑的样子印象深刻,特别是身材特点最为鲜明。有学生介绍啄木鸟涂涂,特别喜欢它的眼睛。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美术创编行动:选择喜欢的动物,用画笔将其形象描绘出来,准备参与集体展览活动。学生根据观察印象展开创意设计,活动程序顺利打开,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观察和指导,学生自发做交流和讨论,对动物的特点做探讨,对美术表现手法做研究。一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给学生带来更多美术创作的热情,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美术创作环节,在专业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
四、创新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美术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生活对接的意识,让学生进入到生活环境中展开写生、观察、欣赏学习,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训练效果会更为丰富。
1.拓宽训练视野
美术训练设计时,教师对训练任务做优化处理,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如生活写生、社会观察、网络交互、小课题研究、社会美展、生活案例搜集等,学生对接生活认知进入训练学习之中,能够产生更多学习触动和启迪,教师适时做出引导,其调动作用会更为丰富。学生对美术实践性学习任务有不同期待,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做组织,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其锻炼效果也会更为丰富。
教师结合生活实践做训练安排,学生反馈强烈,能够形成生活对接,学生在主动训练中获得学科能力的成长。如教学《十二生肖》,教师展示一组同学的美术作品:这些是其他班级同学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来设计一幅生肖作品,你打算如何操作呢?学生对生肖比较熟悉,对这些动物形象也有感觉,教师任务下达后,都能够积极响应,开始观察和讨论。学生交流环节,教师继续做任务设计:根据自己的生肖,创作一幅美术图画,准备参与小组美展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了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对生肖图画的特点做分析,教师适时做出学法提示,现场传授一些操作方法,让学生展开创意实践。
2.强化生活对接
美术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在训练设计和组织时,要注意做好筛选和创新处理,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下展开美术学习和探索。如亲子活动,教师要求家长参与孩子美术训练活动,为孩子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或者是提供更多学习条件,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如大自然观察,利用相机拍照,也需要家长的辅佐,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给学生带来更多美术的熏陶。
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比较有感觉,教师要做对接设计,组织学生展开生活观察,主动搜集一些美术信息和素材,为课堂训练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如教学《舞台上的布景》,教师对舞台布景不是很熟悉,教师要求学生做回顾,利用多媒体展示央视春晚演出的场面照片,让学生对这些舞台背景做观察。这些舞台背景太过豪华,学生大多找不到观察的起点,教师鼓励学生做生活观察,找到生活中的一些有个性的背景素材。学生开始做观察和讨论。有学生想起学校操场舞台上的墙壁有一些运动宣传画,对这些背景特点做具体介绍,大家对这个信息都比较熟悉,自然能够积极回馈。教师引导学生做现场观察,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远景也是一种背景,不妨做一次观察写生训练。学生进入观察环节,对近景和远景做对比分析,找到美术创作的角度。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学生开始进入到实际创作之中。学生能够对接生活展开美术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学习习惯。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路径有很多,教师对多种制约因素做疏导和分析,找出最佳教学设计,推出更多活动任务,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动机。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教学改进,组织更多适合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能力成长规律要求。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拓展,教师要展开专项的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兴趣取向、美术悟性、活动诉求等做出积极探索,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潘成越.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山西教育(教学),2022(01).
[2]杜晓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0(29).
[3]周悦.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