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创意组织
2022-04-29陈双元
陈双元
【摘要】学习活动组织需要更多创新措施,教师对活动程序、活动环节、活动调整做全面规划,理清活动路线,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学生对这些活动任务最有感觉,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在积极探索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读书活动、讨论活动、演绎活动、观察活动、读写活动,都属于语文活动,教师做好活动规划,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活动环节,能够产生丰富学习动力,为教师施教提供更多选项。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活动;创意组织
初中语文学科活动形式众多,学生对这些活动有不同期待,教师对活动方案做升级处理,对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预判,确保活动顺利展开,学生进入活动核心,教师要跟踪观察评估,及时做出干预。初中生思维大多比较活跃,对一些互动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学习活动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对活动组织条件、组织效果做出客观判断,为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能够确保这些活动的顺利展开。实践出真知,学习活动带有实践属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执行组织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一、推出读书活动,启动生本学科思维
语文学习活动有丰富内容,教师对活动执行情况做评估,及时推出调整方案,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启迪,激发其活动热情,特别是一些带有趣味性、竞赛性、游戏性的学习活动,能够对学生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读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推出一些个性化读书学习任务,如诵读展示、背诵比赛、知识竞答、故事讲述、网络阅读、方法介绍、读书反思等,都能够带来学习触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环节。教师适时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学生会更为热情,如果能够展开良性互动,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读书活动具有更高操作价值,教师创新组织,能够提升读书学习效率。
读书活动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需要做出精心选择,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接受学生的参与意见,推出一些互动性读书任务,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如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几项读书活动:其一,素材搜集活动,课前做预习阅读,网络搜集作者、背景等信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其二,初读感知活动,自行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画出典型的描写片段,准备做语言鉴赏学习;其三,信息交流活动,自发展开阅读交流活动,共享阅读辅助资料,交换阅读方法,达成更多学习共识。这些活动任务确定后,学生进入交流环节,展开多重互动,思想触动更为强烈,特别是质疑性阅读活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教师提出一些个性阅读问题,在班级中展示这些问题信息,为后面的深度阅读和教学互动奠定基础。经过一番探索,各项学习活动顺利打开,教师做巡视观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导机会。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做出详细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其操作有更高价值。教师针对性调整和部署,学生积极响应,顺利就位,其活动效果显著。教师积极推动活动向深入发展,能够建立更多学习起点。学生是学习主体,唯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深度解析,设定更多学习任务,以活动做推演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二、组织讨论活动,激发生本学习热情
教师对语文学习活动形式做筛选处理,推出更多的学习活动任务,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其调动作用也会更为丰富。如讨论活动,这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活动形式,教师平时喜欢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为此,教师不妨做出一些创新设计,推出更多新颖的活动形式,对学生形成多重调动。如网络交互活动、课本剧创编讨论、课堂辩论活动、阅读质疑释疑、读写反思交流等,都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主动交互过程中达成学习共识。互动性学习活动有更强启动力,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做出创新设计,能够创造更多学习起点。
教师依据学情做调度安排,提升教学设计匹配性,能够创造活动成长点,唯有形成多点对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多重互动交流中建立学习认知。如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推出的互动活动有:任务一,这篇课文几次描写作者流泪?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同桌合作讨论,建立学习共识;任务二,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描写语言最为经典,学习小组展开鉴赏讨论,归结鉴赏方法;任务三,诵读课文比赛,小组内做预赛,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参与班级集体比赛。学生明确任务后,自然进入到互动学习环节,在广泛互动基础上建立阅读认知。阅读问题设计比较单纯,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情感基础,为后面的诵读奠定情感基调。同桌互动范围很小,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对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能够快速启动阅读思维。描写语言鉴赏活动是阅读核心任务,学生进入鉴赏环节,教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做评估,找到解决之道,及时进行干预,学生顺利掌握鉴赏要领,其训练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学生学习呈现个性化,教师指导也需要针对性,利用任务做调度手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活动程序之中,其学习体验鲜活而多元。这些活动带有针对性,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对鉴赏方法做探索,能够促使学生做思维梳理,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转化。诵读比赛增加学习气氛,也能够锻炼学生多种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活动,给每一个成员都提供参与机会,其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一定责任心,教师借助任务组织学习活动,能够带来更多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力基础。
三、设计演绎活动,强化生本实践体验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设计,推出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挑战,也能够锻炼学生多种学习能力。课本剧创编演绎需要集体合作,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成立合作团队,自然进入到集体学习环节,借助团队力量展开探索学习,能够形成更强凝聚力和渗透力。演绎活动中,学生要饰演一些角色,需要设计展示一些台词、动作和表情,教师适时做出指导,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角色之中,能够产生丰富学习动力。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身先士卒,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合作演绎,学生会更为欢迎,也能够创造更多学习亮点,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研究,找到活动设计切点,以提升训练效度。如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对象征手法应用有了一定了解,教师推出即兴演讲任务:作者对白杨树做观察,联想到当时的支边人们,为祖国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奉献,这当然是值得称颂的。围绕“我奉献我快乐”主题,即兴做一段演讲,看谁能够有更精彩的表现。学生对演讲是比较熟悉的,但做即兴演讲还是第一次,未免有些紧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先做示范展示,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经过一番酝酿,学生即兴演讲活动顺利打开。教师组织学生做评价,从不同角度做观察和分析,给出客观的评价。学生从评价中获得不少启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大大提升。教师制作视频并展示到微信群,学生关注度大幅度提升,助学效果也逐渐提升,特别是家长介入,其激发效果更为突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网络互动讨论,将活动推向深入。
教师设计即兴演讲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项活动任务有很高的参与难度,学生大多存在一些畏惧感,但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互动,即便最后没有机会在集体面前做演讲,其准备过程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体验。语文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期待做出客观评估,以便做出理性设计,让更多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能力,教师合理运用辅学手段展开活动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家长及时参与其中,为活动增加不少支持力量,学生比较在意的,正是教师需要利用的教学契机。
四、投放观察活动,提升生本感官认知
学生对生活观察活动有更高期待,教师对学科内容做重点解读,设计一些生活观察任务,组织学生深入到家庭和社会环境之中,对教材关涉内容做观察体验,都能够获得丰富学习动力。文本阅读鉴赏时,学生需要做一些生活对接,而其生活认知存在一些先天不足,需要深入生活做验证观察,教师借助教材解读机会设计观察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学生最为喜欢,其调动作用更为丰富。教师要对生活观察任务做细化处理,适时渗透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深度阅读学习,这样可以获得丰富学习启示,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做阅读学习时,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解析,联系学生学力基础,以及生活认知现实,推出更多学习活动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性学习的机会。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大多会关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知识点,教师从阅读观察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苏州园林介绍这么清楚,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苏州园林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从细节分析角度展开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选择身边一处景色,做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尝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这个景点。学生开始研读文本内容,对苏州园林的每一个特点都做重点关注,对说明语言做深入体验。在生活观察时,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教室内外的环境,选择一个小角度展开观察。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进入到观察位置,对眼前的景色做细致的观察,利用说明语言做具体介绍。如校园中的花园,学生能够从花卉的种类、花卉的长势,包括花色、花型、花朵的分布,以及花草的配合等角度做细致分析和介绍。教师对学生观察和介绍情况做评价,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角度做比较和梳理,创造更多教学亮点。
教师对活动做统筹安排,理清活动顺序,及时做出活动干预,确保活动顺利执行,为学生提供生活感知机会,这是活学活用的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主动做阅读和观察,获得的信息是丰富的、鲜活的。说明文学习活动设计需要贴近其文体特点,学生在具体观察介绍时,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学生对生活化学习活动最有感觉,教师要做对接设计,对活动程序做优化处理,让学生进入生活环境做观察学习,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五、创新读写活动,培养生本学科素养
读写结合是最常见语文学习活动形式,学生对此最为熟悉,教师要做延伸和创新设计,唯有推出更多新形式,才能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热情。撰写演讲稿、仿写展示、网络互动评价、读后感展示、课本剧创编、改写扩写等,都属于读写活动范畴,教师要对学生读写实际做客观调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做设计,推出更多读写任务,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学习效果。
学生对读写结合最为熟悉,教师对读写活动形式做创新设计,能够带来更多学习启动力。如教学《昆明的雨》这篇课文,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经典描写片段做重点鉴赏,然后推出仿写任务:作者描写昆明的雨时,大多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借助这样的写法,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做相关观察,写一段话,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其特点,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侧面描写不是很熟悉,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文本做具体观察和讨论,集体研究描写方法的应用。学生积极思考、悉心研读,写出最有感觉的文字,教师跟进观察,给予鼓励性评价。成品展示环节,教师让学生主动宣读自己的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春风是最为温馨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脸颊,各式各样的花开始绽放,都想接受这温情的抚爱吧……也有学生选择冬雪来重点介绍,还有学生描写秋天的云朵。教师对学生描写表现做具体评价,为学生带来更多指导,确保仿写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描写方法做重点关注,感受作者语言特点,随即布设读写任务,让学生仿写一种自然现象,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不同观察,教师要求学生做深度思考,对侧面描写做重点关注,成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对仿写活动比较熟悉,能够快速进入读写状态,教师从学法角度做要求,让学生学习侧面描写方法,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教师组织学生做集体展示交流,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和触动,在班级内宣读自己的仿写作品,能够创造评价机会,学生对此更为敏感,自然有更强的责任心。
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有不同感知体验,教师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活动组织,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学生进入学习活动时,其学习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教师对活动程序、活动调度、活动评价、活动互动等内容做调整和安排,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都能够产生学习主动力,形成重要学习成长点。语文学习活动带有学科特点,读书、讨论、演绎、观察、读写、展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需要做创新设计,推出更多特点鲜明的活动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环节。
【参考文献】
[1]朱志刚.“生本”视角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中学语文,2021(36).
[2]董霖.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以统编教材“群星闪耀”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01).
[3]倪志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特点、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2(01).
本文系长沙市十四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初中语文有效学习活动设计研究》阶段成果,课题号:CJK20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