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觉的小学文言文“1+X”阅读教学

2022-04-29周杨

新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用字断句司马光

周杨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语文阅读所倡导的“1+X”教学模式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这种阅读运用更多见于现代文教学,少见于文言文实际教学。“1+X”文言阅读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讲究阅读方法。传统文言文串讲教学重视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而“1+X”文言文模式更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应用,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言文;“1+X阅读”;教学途径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小学文言文“1+X”阅读教学将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促进课内文言文知识的应用迁移。解读标题,能够加快文言文兴趣迁移;探究用字,能够推进文言思维迁移;分析断句,能够助力文言技能迁移;赏析修辞,能够引导审美迁移;跟踪主题,能够促进文言文主旨迁移。

一、解读标题,加快文言文兴趣迁移

标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切入口,能够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解读文言文标题有多种可行路径,理解标题的本义、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探究标题的中心义都是解读文言标题的必行之路。解读好文言文标题,对推进文言文阅读有着重要作用,往往会让文言文阅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能够加快学生文言文兴趣迁移,主动探寻文言文标题的异曲同工之妙。

标题是文言文中心内容的体现,解读好文言文标题,能够调动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从标题中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快速做出反应:有一个叫做司马光的人,他砸了缸。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这篇文言文的中心事件是砸缸,中心人物是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仅仅用了五个字,就将关键信息反映出来,大家找的信息十分准确。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文言文学习信心大增。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读完了文言文标题,大家有没有对标题信息产生疑问呢?司马光是谁呢?他为何要去砸缸呢?教师借助标题,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也意识到文言文标题的重要性。教师趁机向学生展示《郑人买履》《揠苗助长》等文言文标题,发动学生从文言文标题中获取关键信息。学生反应迅速,从文言文标题中快速检索关键信息,并能够快速通达文言文问题情境,文言文兴趣得到有效迁移。

二、探究用字,推进文言文思维迁移

探究文言文用字能够有效推进文言文思维迁移。“1+X”文言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小学生对文言文体裁缺乏深刻了解,要想打开文言文阅读思维,必须从文言文用字出发,探析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掌握文言文用字是进行文言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有意识的挑选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示意学生对这些文言文字词进行重点圈画。教师对文言文内容进行串讲,帮助学生梳理《司马光》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梳理讲解下,了解《司马光》的内容大意。教师发动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梳理,并让学生说一说“众皆弃去”中的“去”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回顾,能够把握“去”的文言文实意。教师乘胜追击,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向学生展示《黔之驴》一文,以文言文对照串讲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黔之驴》这篇文言文。学生在学习《司马光》时,对“去”这个文言文用字有了一定了解,知道“去”在文言文阅读中有“离开”的意思,所以学生在《黔之驴》看到“去”这个字时,自然而然想到“离开”这一层意思,并且能够尝试将“离开”这层意思进行理解性代入。

文言文阅读注重对文言文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的过程中,让学生有重点地对文言文字词进行圈画。学生圈画出了“去”这个字,结合教师的文言文内容讲解,揣摩“去”这个字的文言文释义。学生了解了“去”这个字的文言文释义,在《黔之驴》中再见到“去”这个字的时候,就自然具备了文言文用字迁移思维,教师“1+X”文言文教学目标达到。

三、分析断句,助力文言文技能迁移

分析断句能够助力学生的文言文技能迁移。由于文言文句式和现代语言句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一些小学生会出现文言文通读障碍,不能够将文言文进行熟练的通读,不能顺利抵达文言文义理。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等情况,只有对文言文句法进行充分解析,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法,才能够助力学生文言文技能迁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断句是文言文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方法: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其次要关注文言文对话标志,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文言文虚词进行断句,借助固定语法结构进行断句,或者找出文言文中的动词,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进行断句。

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为学生带去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生深受教师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启发,对《司马光》进行断句练习。学生在课内文言文断句练习中积攒语感,能够将课内学生的文言文断句方法运用到课外。

四、赏析修辞,引导文言文审美迁移

赏析修辞,能够引导文言文审美迁移。文言文是古人语言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其中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为文言文内容增色不少。文言文修辞体现了古代汉语表达的艺术,是文言文表辞达意的有效手段。掌握文言文赏析修辞的方法,对理解文言文有一定帮助,对品味文言文艺术之美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引导“1+X”文言审美迁移。

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赏析文言文修辞,是引导学生文言文审美迁移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正式开始《司马光》教学之前,借助多媒体信息工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修辞用法和现代文修辞用法的不同。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修辞赏析方法,教师邀请学生走进《司馬光》,发现其中的修辞,并简要分析修辞用法的好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满意,向学生展示《伤仲永》一文,帮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理解,并启发学生:按照《司马光》中所学的修辞赏析方法,对《伤仲永》中的对比修辞进行赏析,体会其中的妙处。学生有了先前的修辞赏析经验,迅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在“1+X”文言教学中,有意识地从课内文本出发,发动学生探究《司马光》中的修辞妙处。学生顺着教师的问题思路,找到了文言文修辞赏析方法,教师展示《伤仲永》,鼓励学生按照所学的文言文修辞赏析方法,对文中的对比修辞进行赏析。

五、跟踪主题,促进文言文主旨迁移

跟踪主题是促进文言文主旨迁移的最佳途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准确归纳主旨是文言文阅读的任务之一。跟踪文言文主题的方式多样,无论是哪种主题跟踪方式,都要对文言文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同伴的故事。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用文言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为何要砸缸呢?他的这一做法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又会怎么做呢?学生马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结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接着向学生出示《揠苗助长》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揠苗助长》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读完之后,大家有哪些收获呢?教师的问题将学生引向主题探索,告诉学生做事情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司马光》时,将文本主旨信息迁移当做学习重点,用问题情境去启发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人物进行体会,对文言文主旨进行深度思考。

传統文言文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文言文知识的实际运用。“1+X”文言文阅读教学,改变了文言文串讲的固有模式,让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具活力。“1+X”文言文阅读加快了学生文言文兴趣迁移,推进了学生的文言文思维迁移,助力了学生文言文技能提高,引导了学生文言文审美迁移,促进了学生文言文主旨迁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范玲玲,程秀芳.小学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初探——以部编版三上《司马光》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2).

[2]翟翠敏.统编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1).

[3]焦利莉.以“趣”为核心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模式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市武进区课题《基于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小学文言文“1+X”阅读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用字断句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容易混淆的词语
司马光砸缸之谜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司马光砸缸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司马光“警枕”夜读
妙用标点巧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