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一讲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2-04-29沈阳任双双

党课参考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二十大民生

沈阳 任双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通过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举措,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始终坚定地从人民立场出发,全方位为人民所想、所谋、所做,使得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改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既是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又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指向,还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

(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要求我们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观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在执政过程中,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所在。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指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系列举措,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旨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期盼。

新时代、新征程、新向往,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生活方面,人民期盼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社会环境等;社会方面,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精神方面,人民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彰显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

(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脚点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基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追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逐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和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既有共同富裕理论的宏观指引,又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为我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围绕这个重要目标,制定落实落地的具体战略策略,即通过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举措,确保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这是我国完善分配制度的重大举措。分配领域有主有次,有层次有区别,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制度意義。

1.分配制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鲜明的制度保障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劳动光荣,激励勤劳致富,激发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2.分配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多层次分配方面。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不变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分配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对按劳分配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把再次分配加以政策化、制度化,以政策制度的形式确定和保障居民在再分配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再次分配能够惠及更多人民。

3.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与市场责任共担。应把政府、社会与市场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政府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政府还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实现对多层次分配的有益补充,从而在系统性层面更好地调动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等积极投身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上来。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完善就业优先战略不仅是民生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还强调要“优先”实施。“最基本”和“优先”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在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定出台方面,要将就业优先放在首要位置上,在吸纳人才主体的财政与发展政策上也要将促进就业作为重要决策来考量。要完善重点群体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重点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群体上,针对重点群体要完善就业支持体系。要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开展合作,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返乡创业,扶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这都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工作的重点。此外,还要加强困难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活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2.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不断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就业的体制障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不断破除妨礙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农村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一环,要建立完善的城乡劳动保障政策,促进劳动者在城乡间有序流动与就业,形成合理的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组织转移工作,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3.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与“充分”是就业政策落实的关键。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指的是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其从劳动预备到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其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可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高质量就业。要不断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等,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

1.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多样性保障需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同时,还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举措,逐步完善养老措施。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要不断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要不断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

2.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尤其是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基本生活需求,既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对于妇女儿童,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职能,用心做好其保障和发展工作。对于残疾人群体,要积极发挥政府、社会团体的作用,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全面发展。

3.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与民生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多主体供给指的是通过各类主体所拥有的符合各类规定的住房为市场提供住房保障,优化与调整住房结构,让人民不再为住房发愁。多渠道保障指的是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增加与盘活存量用地用房,为人民住房、用房提供更多机会与解决方案。增加多主体供给、拓宽供给渠道、租购并举并行,从制度层面落实住房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目标。要通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人民。人民健康为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稳定人口增长以及维持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要不断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使人民在生育问题上减少后顾之忧,想生、敢生、能生。针对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问题,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形成高质量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要加快推动从“以人民看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药卫生体制转变,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要依托现有资源,发挥国家级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带头作用。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和奖励机制,促进医药卫生工作走深走实落地,与人民健康直接相联结。同时,要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此外,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要不断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还要持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讨论题:

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二十大民生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共同富裕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