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开创新局面
2022-04-29王少伯
王少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历史经验,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义出发,为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和互相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全面准确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主要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去构建和谐世界。如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同体思想,而且极大地发展和拓展了这一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更多基于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力图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各国人民能接受的最小成本,实现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中国式的世界大同理想和路径更具有综合性、长远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更容易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分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的真理性、时代性、实践性,是一个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展现了胸怀天下、面向未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高度统一,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由此可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重要方面。
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基本的元素、最鲜明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始终奉行和平发展,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宁的期盼更加殷切。在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国大力推动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性合作机制。这些都是建立在各国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的,为建立双边和多边伙伴关系搭建了平台,并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发展休戚与共、互相促进的内在关系。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这就使得“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成为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鉴于此,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困难挑战
如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仍在蔓延,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挑战,才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破坏世界秩序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难题,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和战火连绵,为世界人民所深恶痛绝。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殖民时代的产物,它将世界视为零和博弈的“丛林战场”,以恃强凌弱为基本逻辑、强权即正义为基本信条、自我利益高于一切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导的“全球统治”体系,应该被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所改变。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霾仍然笼罩在世界上空,深刻威胁着国际秩序的稳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埋下隐患,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符合时代潮流、顺应历史规律。
(二)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国家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各国经济和全球产业链。过去几年,全球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卫生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和重重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治理需求与全球治理能力之间的差距,这对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挑战。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治理出现“部分失灵”,特别是部分西方国家治理的失效,使得国际社会未能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全球治理变得愈发重要,全球治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和外交领域,还包括疾病蔓延、生态环境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抗疫需要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中国通力合作,提升全球治理的能力。
(三)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成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危机后,孤立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泛起,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促进本国经济复苏。例如,美国的系列“退群”行为,不顾其他国家利益,间接或直接导致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增长,招致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也给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诸多障碍。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开创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这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坚决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要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开放合作助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全面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
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即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全面推动和落实这两大倡议,呼应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促进发展进步和实现共同安全的美好愿望,为完善全球发展和安全治理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坚持不懈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联合国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的核心平台。要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大力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确保国际法统一适用,反对双重标准和例外主义。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和“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同时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发挥应有作用。可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规则制定,积极推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参与网络、深海、极地、外空等国际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四)坚持命运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要积极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国际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要倡导完善全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打击虚假信息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能力。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援助,推动疫苗成为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继续作出贡献。
(五)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世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继续与外国政党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更好为民造福,携手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反对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博弈。要以兼收并蓄的态度,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坚决反对“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进我国同各国民心相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讨论题: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重大意义?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