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思考

2022-04-29王若曦

当代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古典音乐

王若曦

[摘 要]

新冠疫情蔓延之下,国内外的演出市场遭受重创,国内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崭新的发展态势。本文尝试在音乐艺术管理的视域之下,分析总结新冠疫情之后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受到的影响、发生的变化与做出的反应,思考未来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发展形势和艺术管理者的努力方向,以加深对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与艺术管理角色的判断与思考。

[关键词]新冠疫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音乐艺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187-03

新型冠状病毒病(下称“新冠疫情”)蔓延之下,国内外的演出市场遭受重创,随之而来的,国内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全行业在这场战役前坚持推进、勇敢尝试,为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复苏带来了新的源泉。历史的洪流当前,我们在积极应对之时,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新冠疫情对国内古典音乐的演出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国内的演出市场做出了什么样的反映?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面对未来国内的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应当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做出什么样的布局?这些问题都值得艺术管理者思考和总结。

一、疫情对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影响

(一)市场的整体性变化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自十九大以来曾多次提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1]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文化领域的动荡和变革成为必然。据灯塔研究院发布报告统计,2019年全国演出票房总计达200.41亿元,同比增长7.29%,旅游演出、剧场演出的票房同比增长6%、9%,市场消费结构呈现“低频次、高单价、稳输出”的特征。然而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后,剧场关门、停演,演出市场集体按下暂停键,全年第一季度,国内演出行业处于零收入状态,长时间的停工停产直到5月份方得到局部性的缓和,这无疑给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演出行业当头一击。

由于传统演出行业现场性、聚集性的特点,在全国进入复工复产之时,其复苏仍然缓慢,长时间的停摆,致使国内大量的民营中小型乐团、民营剧场倒闭,演出市场发生新的变化。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表现,便是“战疫”期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疫情爆发前,国内的古典音乐市场大量引进国外院团、艺术家的演出产品,如在国内演出市场的风向标——国家大剧院、保利院线、上海大剧院等上演的古典音乐项目中,国外引进项目是必然的主流。除此之外,国内乐团的世界巡演、国内巡演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疫情爆发后,国外演出团体进不来,国内的演出团体出不去,剧院、乐团原定的演出排期、演出计划,一概清零。

(二)古典音乐演出产品的变化

后疫情时期,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古典音乐演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呈现方式、受众、形式、艺术家、内容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古典音乐演出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使用线上直播、录播等方式呈现的古典音乐演出在后疫情时代普遍增多、大放异彩。2020年4月11日,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首场音乐会“迟来的春天”,采用线上呈现的方式,发出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古典音乐演出的“第一声”,随后国家大剧院线上呈现的古典音乐演出,逐渐形成了周播的常态化机制,在自媒体平台上呈现。国家大剧院首场线上音乐会的成功,让业内看到了疫情时代线上音乐会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古典音乐演出在现场观演方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达到了传统现场演出所不及的传播效果。

在疫情爆发前,古典音乐演出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少部分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依靠剧院、剧场、音乐厅来承接;而疫情爆发后,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剧院、剧场、音乐厅等演出场所的承接力陡然下降,加之观看演出并非社会刚需,在经济下滑的态势之下,经过短时间复苏的演出市场,仍然流失了大量现场观演的受众。线上的古典音乐演出将部分受众由线下观演转移到线上,同时也打破了观演的地域限制,吸引了更多新的受众,二、三线城市的观演受众普遍增长,古典音乐演出的观演量也实现了历史性的上扬。

古典音乐演出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也带动其演出形式更加丰富。线上演出产品中,原本单一演出音乐作品的逐渐减少。在演出前后穿插导赏,或将单一严肃的演出转变为边讲边演的形式,在后疫情时期已屡见不鲜。演出形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古典音乐的观演门槛,实现了更强的艺术普及作用。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外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中国巡演随即取消。后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复苏,中国面孔——尤其是国内的青年艺术家,逐渐成为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宠儿。

随着古典音乐的受众、呈现方式、形式等的变化,其呈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更迭。一方面,线上演出的内容设计更向艺术普及倾斜,能匹配更多观众的欣赏水平,另一方面,现场演出的内容选择除了经典作品外,也更多选择中国作品、民族经典改编曲,甚至国内青年作曲家新创作的作品也更多出现在古典音乐演出的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演出内容更加亲民、带有更强的人民属性和民族属性,也是后疫情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二、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当前的发展态势

第一,演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党中央提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国内经济在经过短时间的停工停产之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国内经济整体平稳的态势下,演出市场也呈现复苏之态,但相较于新冠疫情爆发前,国内演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演出临时取消、艺术家受疫情反复的影响被迫隔离而不能登台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调研发现,国家大剧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3月期间,仅是临时取消的演出安排,就达到了六个半月之久,可见疫情在局部地区的反复,也使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呈波浪式反弹。

第二,古典音乐演出的国内循环已经形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大乐团的国内巡演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的艺术家、乐团交流增多,交换主场演出成为主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从经济信号发出后,文化领域也随之变化。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纷纷开启了自己2022年的新乐季与国内巡演,像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也依旧在疫情中间保持活跃。国内古典音乐市场的内循环已经形成,也表现在乐团之间的交流上,像如2021年11月2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俞峰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同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吕嘉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樂厅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出,两位艺术总监“交换主场”。余隆、张国勇、夏小汤、钱骏平、景焕等指挥家频频“交换主场”,执棒国交、爱乐、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交响乐团等,此类演出几乎填满了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后的古典乐演出市场,成为市场主流。

第三,疫情爆发后,古典音乐演出团体也普遍收缩开支“过紧日子”。受疫情影响,各演出单位停工停产,复工后商业演出也大幅减少。在此期间,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演出市场,例如简化演出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引导演出市场线上线下结合、探索新的增值空间等。但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各大乐团仍旧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在疫情形势之下不同程度地压缩预算“过紧日子”,成为当前国内乐团的现实状况。

第四,科技层面布局不断加深,艺术院校、文化事业单位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古典音乐市场在科技层面的布局自本世纪初已经开始,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加深,直至新冠疫情爆发后,科技方面布局的优势显现出来。2020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523延安艺术节”全程线上直播呈现,国家大剧院呈现的系列线上演出在疫情后首先发声。在以中央音乐学院与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与文化事业单位的带动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各大剧院与艺术中心等也积极加深科技层面布局,用科技为艺术赋能成为疫情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三、对于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思考

音乐艺术是现场的艺术,而现场却是新冠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部分,面对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从中寻找启示、加深对当前形势状况的思考,也有利于不断加深对国内市场以及艺术管理者角色的认识。

(一)当前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发展态势的启示

第一,国内演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临时取消演出或是临时需要更换艺术家的状况时有发生,但此时也正是能够显现出优秀人才的时候。在古典音乐领域,许多艺术家都是在临时救场时一举成名的,加之国外艺术家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来说相对困难,这更是给国内的艺术家和后起之秀们留下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的艺术家来说,当前正是难得的机遇期,在学习时全面积累,有机遇时方能顺势而上。后疫情时代,演出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表面看上去不利于市场的瞬速恢复和发展,但其实艺术管理者也能在不利中找到机遇,找到新的探求方向。

第二,古典音乐演出的国内循环已经形成,有利于国内演出市场的发展。后疫情时期,国内经济大循环之下,国内古典音乐演出循环的建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演出、就业机会将进一步增多,国内乐团聘用本土成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的艺术家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乐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多,有利于演出水准的提升和合作关系的建立。对于乐团与艺术家来说,平时的曲目积累十分重要,充实好自身方能增强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后疫情时期既是夯实专业能力之时,也是静待机遇之时。

第三,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古典音乐团体和艺术机构应当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利用优势,开展业务,稳固自身,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也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之一。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都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差,关键还是要锻炼思维、建立起思维意识和战略布局。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突破口,最考验艺术机构与乐团领导者的思维和能力。

第四,科技布局就是前沿布局,是艺术团体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古往今来的飞跃无不是赶在技术更迭时抓住机遇弯道超车的,所以科技发展实为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弯道”。柏林爱乐、大都会歌剧院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线上演出与歌剧电影系列,国内文化事业单位超前的科技信息布局效果也已见成效

。“凡事预则立”,提前准备才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后疫情时期,文化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超前的眼光和布局。

(二)对未来国内演出市场及艺术管理角色的思考

古典音乐的诞生和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是灿烂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许多发展中国家接触到古典音乐这一艺术门类的时间并不长,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音乐艺术基础设施建设最牢固。虽然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但人们对于古典音乐的熟知程度与认可程度却非常高,古典音乐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样,都是国家2035年文化强国建设中重要的文化软支撑。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精神生活需求,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潮流下,古典音乐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未来古典音乐的市场在中国。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讲话中提出了“共商共享共建”的全球治理观。在人类文明成果共享共建中,古典音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经典,必然是舞台上的常青树、是人类文明成果最璀璨的明珠。我国文化建设中硬件条件、技术设施已经完备,在文化软实力上仍然需要再发展,可以预见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还会持续很多年。

当前,我国的艺术管理工作者应当有信心、有能力将这一璀璨的人类文明成果在中华大地上发展起来,具体应做到五点:第一,要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意识和判断形势的能力,把对事物的判断变成习惯性思维,在日常生活的报章文刊里读懂、读透、领悟未来的趋势,还要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积极投入实践,到实地去观察业内情势走向,随时做调研得出的思考和判断才会准确。第二,经验不可复制,但可以给人启发和思考,积极总结反思定有收获。第三,时势造英雄,情势总是在变化,能准确预判未来的走向、未雨绸缪极其重要,凡事预则立,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够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只有充分准备才能

取得历

史性的

成功。第四,培养自身干事创业的能力,只有懂艺术、懂经营、懂管理的艺术管理者才能支撑得了艺术团体、艺术机构的发展,这是行业对于艺术管理者的要求。第五,培养自己坚韧的意志,任何条件下,都有人做的好和不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但是需要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当代的艺术管理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锻炼起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树立自信、学习经验、锻炼思维、坚持不怠,为市场的发展、艺术的璀璨、行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政协,2020(16):85,1—3.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C].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0蓝皮书,2020:371—386.

(责任编辑:张洪全)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古典音乐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的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