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自岭南来
2022-04-29杨晨
杨晨
[摘 要]
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作为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特色办学的实践者,近年来以创作为核心,以实践为辅助,开拓进取、锐意求新,在乐曲创作、旧曲新编、继承推广岭南音乐上,正在努力寻求一条坚守传统且不落潮流的全新道路。
[关键词]岭南音乐;星海音乐学院;传承融合;借鉴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202-03
五岭之南,钟灵毓秀,星海音乐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根植于本土,明确地把传承岭南音乐文化作为学院的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岭南音乐三大乐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在我院的传承与发展上,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本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音乐专家与音乐人才。现如今,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文化的逐步市场化,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许多地区的传统音乐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包括岭南音乐这种优秀的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也呈现出日渐衰弱的态势。如何在新的时代下提高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积极服务经济文化建设,传承并发展岭南优秀音乐文化是星海音乐学院应主动承担起的责任。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成立于2017年初,自成立以来,秉承“根植传统、发展创新”的学术理念,坚守“立足岭南,畅响世界”的艺术追求,近年来在全国及港澳地区的学术活动及艺术交流中,举办多场专场音乐会及学术交流活动。全体团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将作品创作、艺术实践及理论研究三者相结合,肩负起科研与艺术实践两大任务,以高超的演奏水准和全新的视听效果,将岭南音乐丰富深广的音韵风貌引领到了新的高度。
一、背景与概况
岭南大地缤纷荟萃,文化内涵深厚富饶,这片沃土给予了世世南粤人丰厚的文化基因,滋养了代代传承者们的创作灵感与动力。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2016年之前称为“民乐系”)于1957年建系,60余年弦歌不断,在易剑泉、黄锦培、袁德明、殷惠麟、陈安华等历代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与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如今的国乐系,上不辜先辈文化创造之峻伟,下不负后辈传承创新之绍接,已成为学院集教学、科研、创作、演奏四位一体的重点学科。多年来,国乐系以发展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为己任,深耕岭南本土音乐文化,尤其在研究和创新岭南三大乐种——广府、潮汕及客家汉乐方面不遗余力:笔者曾主持2013年院级教改项目《岭南音乐琵琶重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7年“创新强校”院级科研项目《新元素岭南风格民族室内乐演奏探索》及省级项目《岭南新风格民族室内乐演奏探索》;李复斌教授2012年出版《岭南音乐合奏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黄唯奇教授主持2014年国家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潮州大锣鼓传统曲牌套曲十八大套的传承与研究》;谭炎健教授主持2014年省级科研项目《岭南音乐课程建设(表演类)》;李建忠教授主持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岭南唢呐精品曲集》,全系教师近五年来主持和发表岭南音乐相关课题与论文20余项(篇)、艺术实践近百场。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与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让岭南音乐薪火相传、代代不息。2017年4月,“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以下简称“岭南民族室内乐团”)在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办学方针的引领下,以星海音乐学院省级创新团队项目(社会科学类)《岭南音乐与民族室内乐研究》为依托,应运而生。乐团由国乐系扬琴专业教授王文礼担任负责人,以国乐系教师及部分优秀学生组成。乐团自成立以来,以传统岭南民族室内乐编配、岭南风格民族室内乐以及中国民族室内乐创作为创作内容,已委约创作三首民族室内乐原创作品:《太阳·玄鸟》(李复斌作曲)、《月恋》(房晓敏作曲)、《临风》(陈思昂作曲);举办五场专场演出、三场学术交流活动。累计演出曲目49首(次),原创新作品3首,改编、编配岭南风格室内乐12首。
二、综述与成果
(一)创新作品
音乐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新作品的不断呈现,创作一批既富有岭南音乐风格、又符合当代人气质与审美,且保持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室内乐作品,以全新的美学思想和创作追求,赋予传统岭南音乐以新的音响形态和时代内涵。岭南民族室内乐团委约了三首原创作品:第一首是李复斌教授创作的《太阳·玄鸟》(上演于“2018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弹拨音乐节-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弹拨乐展演音乐会”,2018年11月19日19:3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该曲以中国文化遗产图腾“太阳神鸟”之启迪创作而成,意在描述远古至今人们对太阳和神鸟的拜颂。乐曲为多段体结构,运用了大量打击乐器与人声来描绘天地万物以及人物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色彩,全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浓烈富有激情;第二首是房晓敏教授创作的《月恋》(上演于“岭南乐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2018年12月17日19:30,星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厅),乐曲以广东音乐“平湖秋月”的音乐素材为创作基础,以“望月、追月、颂月”三个音乐段落进行描述,段落间层次清晰,情绪层层递进,和声织体丰富饱满,表达了人们对星光明月的眷恋和向往,也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精神品格与艺术追求;第三首是陈思昂老师创作的双琵琶与扬琴《临风》(上演于“2018中国-东盟音乐周-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2018年6月3日15:00,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乐曲以广东音乐《旱天雷》的音乐动机发展创作而成。曲意源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意,表现了“微风轻拂,浮云淡泊,闲居生活的从容潇洒,对世事忘情”的意境。整首作品由两把琵琶与扬琴完成,弹拨乐特有的点状音色展现了乐曲风趣、清雅的音乐特点,具有浓郁的岭南音乐特色。
(二)旧曲新编
岭南传统乐种是岭南大地的艺术瑰宝:流传千年的客家山歌、激情豪放的潮州锣鼓以及儒雅细腻的潮州、汉乐筝等乐种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岭南传统乐种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的“随意性”,使其存在以下问题:①组合不固定,乐队编制自由随意,经常出现任意增减编制的情况;②乐谱无定稿,同一首作品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版本,为规范性教学制造了困难;③演奏随意发挥,演奏者在演奏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喜好增添很多“个人色彩”,使作品的风格和旨趣发生改变。上述问题导致了岭南传统乐种在传播与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困扰,乃至陷入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岭南民族室内乐团对传统“岭南音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以室内乐的形式进行整理创编,深度挖掘传统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视听效果及学术水准,使其更加规范化,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及普及。如: 李复斌教授编配的广东音乐合奏《娱乐升平》(上演于“雅乐·风韵民族音乐会”,2018年6月10日20:00,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原曲是一首广东音乐著名的代表作,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乐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是广东音乐中上演率极高的一首经典之作。编配后的《娱乐升平》将原曲单段式的结构模式变为 A-B-A的三段体结构,乐曲中间B段落运用了紧打慢奏的旋律加花,不仅巧妙地衔接了前后两段,整部作品的音响色彩也更为立体饱满,极大的增强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及时代张力;陈思昂老师编配的潮州音乐《寒鸦戏水》(上演于“岭南风·香江情—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与竹韵小集”,2019年7月5日20:00,香港荃湾大会堂音乐厅),原曲多为古筝与琵琶的独奏作品,改编后的室内乐版本以潮州二弦为主奏,民族室内乐队为辅的乐队编制,将传统作品进行了大胆的编配,强调色彩与音色的变化,突出音乐层次及音乐动态,音乐表达更加深刻细腻,舞台表现力也更为突出。
(三)融合拓展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传统音乐也必然要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文化精髓(包括外来音乐),不断地融合创新,从而使自身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世界各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经途径之一。岭南民族室内乐团在演奏的作品上除了根植广东本土,传承优秀岭南音乐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借鉴并学习现代各类民乐作品。如:南京艺术学院许志斌教授的民族交响乐《冲虚I》(上演于“2018中国-东盟音乐周-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2018年6月3日15:00,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作者受老子《道德经》启发,运用古曲音调,通过乐器音色调配,乐调音韵的延展,力图表现“花自开,水自流”的自然生机与“空灵淡远,静谧有神,氤氲流荡”的道禅意境。全曲博大宽广,气度恢弘,是现代作曲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刻碰撞的唯妙之作。
三、思考与展望
“岭南文化,集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业绩煌煌,理当镌刻清史,流芳久远。”[1]星海音乐学院在岭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上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与深邃的的人文环境,国乐系作为担负岭南音乐民族器乐教育的重要系所,自办学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文化市场化的发展,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许多传统乐种被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囧境,岭南音乐同样也呈现出日渐衰弱的态势。新时代下如何提升传统音乐的魅力与影响力?未来岭南音乐如何走向?传统乐种在高等院校中如何规范性教学并有效传承?笔者作为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中的一员,多年来亲历了乐团的组建、磨合、创作、演奏、交流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深感乐团起步之初的不易与艰辛,并有点滴体会,做如下思考。
(一)融合借鉴
“岭南音乐风格”不仅指传统岭南三大乐种,还应包括粤剧、潮州戏剧、客家山歌等,大岭南文化脉络之间需要相互融合、借鉴发展。因为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传统音乐的发展也必然要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文化精髓(包括外来音乐),不断地融合创新,从而使自身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世界各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经途径之一。如:房晓敏教授的二胡与扬琴《昭君出塞》(上演于“岭南风·香江情—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与竹韵小集”,2019年7月5日20:00,香港荃湾大会堂音乐厅),该曲就是根据粤剧红线女同名唱腔编曲而成。“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悲歌一曲寄声入汉邦”,乐曲运用二胡大量的滑音、压揉、配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弓法将昭君哀叹世事,思亲念家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更加突出,也极大地扩充了岭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国际视野
研究探索岭南音乐不仅要扎根本土音乐文化,还要以国际音乐舞台为视野,以创新发展当代中国民族音乐为高度,在保护和挖掘岭南音乐文化财富的同时创作一批有现代音响与新风格的室内乐作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不同风格作品,推动中国民族器乐综合实力迈向一个新高度。如:中国音乐学院朱琳老师创作的琵琶四重奏《仓才》(上演于“2018中国-东盟音乐周-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2018年6月3日15:00,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朱琳老师以当代音乐审美视角将乐器演奏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锣鼓经,加以创造性地使用,使大锣、小锣、铙钹和板鼓的声音元素用重奏思维在四把琵琶上呈现出来,并按照作品的逻辑进行组合、发展。乐曲挖掘了琵琶非乐音音色和音响,并拓展了琵琶音响组合的表现力,是一首颇具现代气息和技术的作品。
(三)学科建设
传统乐种的传承必须与专业院校的教学相结合,发展岭南音乐必须将其融入到学院常规教学体制中,形成一套岭南音乐教学体系。如:①开设岭南音乐专家课堂、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系讲学,积极向岭南音乐文化领域的专家教授、民间艺人们学习、交流,深入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历史、理论、表演等方面的相关知识。②增设岭南音乐民族器乐合奏、重奏课程,排练过程中增添高胡、椰胡、潮州二弦、客家头弦、广东二弦、竹提琴、秦琴以及潮州小三弦等岭南特色乐器,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不断积累曲目量,挖掘传统乐种的灵魂魅力,以全新的视角展示岭南瑰宝中的精华与特色。③规范教材,突破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编写一系列岭南音乐独奏、重奏与室内乐教材,形成系统的演奏教学体系。
结 语
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作为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特色办学的实践者,多年来以创作为核心,以实践为辅助,开拓进取、锐意求新,在岭南音乐的传承上努力寻求一条坚守传统且不落潮流的全新道路。全体成员秉承“根植传统、发展创新”的学术理念,坚守“立足岭南,畅响世界”的艺术追求,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将作品创作、艺术实践及理论研究三者相结合,肩负起科研与艺术实践两大任务,以高超的演奏水准、全新的视听效果及学术高度,展示了新时代下岭南音乐丰富深广的音韵风貌。乐团虽才刚刚起步,然而生命中的岭南精神与传承血脉早已积淀已久,未来岭南音乐的创作研究将会在星海人“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学术精神下,充满活力地迈开脚步,不断探索,再创辉煌。
注释:
[1]
岭南文库.前言[Z].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2000,12.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