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长相知》音乐创作及演唱探究

2022-04-29郜天原

当代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艺术歌曲

郜天原

[摘 要]

根据汉代乐府创作的诗词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相知》便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作。其文学创作视角独特,音乐创作巧妙丰富。文章从汉代乐府介绍、歌曲文学内涵、音乐创作和演唱分析四个角度对歌曲进行多方位分析,探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构思及演唱风格。

[关键词]艺术歌曲;《长相知》;创作分析;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140-03

一、汉代乐府与《长相知》

《长相知》出自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邪》,汉代乐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系统性的宫廷音乐机构。纵观中国各朝音乐机构,只有汉代乐府能够集民间音乐采集整理、歌词改编、音乐创作和配置以及表演编配于一体,该机构在汉武帝时期达到巅峰。汉代乐府的出现及其地位和影响,对中国宫廷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西方有宫廷音乐、教会音乐和世俗音乐三大领域,无论是直观的视听觉感受还是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宫廷音乐、教会音乐都和世俗音乐是完全对立的。巴洛克时期后伴随各种音乐的互相影响,三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体系上形成统一,皆采用大小调音乐体系,然而从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上来说,其对立的状態仍然如一。也就是说,西方音乐历史上的发展,一直将音乐的类型分得清清楚楚,存在明显的阶级性。统治阶级、贵族阶级等始终认为世俗音乐是不入流的。而汉代乐府作为中国最早的专门的音乐机构,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上下一致的音乐审美。即便宫廷音乐服务的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然而其欣赏的歌舞类型的原型就是采集自各地的民间歌舞,经过乐府的后期加工,与原始的民间歌舞相比,只是外在的形式更华丽而已。汉代乐府通过自己独特的各个环节使民间歌舞走进上层社会,客观上对于民间艺术的保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自汉代后,唐朝的梨园等机构和宋元明清的戏曲和曲艺,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几乎没有本质的区别,仅仅是欣赏的人是王公贵族还是百姓群众,表演的场所是街头剧院或是宫廷大殿。中国的音乐从历史上就没有过严格的阶级性。

基于上述的分析,《长相知》一作中的情感并非来自王侯将相的精彩故事,恰恰是来自普罗大众的日常故事。《长相知》的故事和著名的《越人歌》一样,皆是以女性为主角从第一视角来描写的。在中国古代,女性普遍没有受过文化教育,能够具备文学创作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而以女性为第一视角去抒发男女情爱的诗词更是稀少,这不仅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应是矜持内敛的,更是因为在伦理道德上女性的主动往往是被视为放荡的表现。但任何缺少冲突的作品都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所以恰恰是这样被当时的道德文化环境所不容的文学作品,会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以致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在今天能够真实地看到古代女性内心真实的声音。[1]《长相知》的主角毛萍乃是当时的著名才女,和夫君长沙王吴芮因为战乱聚少离多,一日他们泛舟江上,毛萍不由自主即兴创作此作品以怀念他们青年时期在家乡的过往,表达内心对二人爱情的诚挚。

该作品篇幅十分短小,全文仅四十四个字。起首“上邪”一词,“上”是指上天的意思,“耶”为语气词,无实意,译为“天呀!”。一个艺术化的感叹词看似十分口语化,但却是在一开始便将情绪达到了一个高点。古代诗词歌赋往往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以写景或物开始逐渐引入真实情绪。而该作品却反其道而行之,结合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夫妻二人在战乱年代相见甚难,此刻共泛舟江上庆祝夫君不惑之岁,实在难能可贵。这个感叹词不仅强烈地表现出这种难得,也直接表达出毛萍对吴芮的感情之深。而随后的文字同样未有和古代诗词那样循序渐进,而是从一开始便直抒胸臆。“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作者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内心对爱人的情感之强烈,希望与其长久相知相依,并希望这种情感永远不会有衰老的一天。该句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从一开始便表明了自己在强度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于爱人的情感的态度。随后的几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以“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而其出处却是来自一位女子。该句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应用不绝,在于其将爱情的时间维度利用反向逻辑达到永恒。无数文人墨客都常以“今生今世”不离不弃来标榜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比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但在此面前,今生今世却显得苍白无力。山不可能无陵、江水连绵不绝怎会枯竭、天地既开便也绝不会合、冬天怎会出现夏天的雷声滚滚、而夏天又怎可能暴雨狂雪?连续的五个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在其中又以山与水、冬与夏形成对偶,其程度上达到极致,其文学内涵十分巧妙。当这五种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才敢与君断绝,以否定的既定事实表达逆向的真实情感。此种表达方式显然比“此生此世忠贞不渝”要更为强烈,直接将对爱情的态度达到极致,因为时间没有极致,极致便是永恒。该作品的文学魅力并非在华丽的文字上,而是其整体的逻辑和细节的巧妙,皆不以人们常规的思维进行描述,恰是种种反向逆向的逻辑表达,以短小的篇幅却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表达到无可超越的程度。毛萍与吴芮虽为贵族,但其文字是建立在二人从青年时期至今的漫漫岁月,且是在战乱纷飞背景下的难得短暂的二人空间。该作品仍然是表达普罗大众真实却又强烈的内心情感,以大众的视角表达伟大的爱情观。

二、歌曲《长相知》音乐创作分析

《长相知》一作,由作曲家石夫创作旋律,何新荪编配伴奏。石夫在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上并非采用常规的二段或三段式,也未采用中国传统音乐歌曲中常用的“起承转合”式,而是分为引子、三乐句和结尾三部分。往往作曲家们对于篇幅短小的歌词进行作曲,常采用对比单二、三部或是带再现的单二、三部曲式,将歌词重复使用,扩大歌曲曲式结构。而石夫却并未如此,他以更巧妙的方式不仅保证了歌曲结构,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和歌词内涵相吻合。

(一)调式调性特征

该音乐作品采用三个降号记谱,为C羽调式五声音阶。在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宫、商、角、徵、羽五大调式并非和西方音乐中大、小调一样地位均等,徵、羽调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到了绝对比例,宫、商调式其次,角调式由于自身其上、下五度音及正、副支持音皆为偏音,故极度缺乏稳定性,所用最少。徵、羽两种调式所用最多,徵调式应用最为灵活,多用于表达生活日常的音乐,羽调式最为温柔委婉。《长相知》采用羽调式是基于该音乐作品是一首纯粹的爱情主题歌曲,羽调式最为适合表达其情绪。然该作品对爱情的表达其强度之深,故其中的旋律部分很强调徵音的作用,给予该歌曲强烈的徵调式色彩,以突出歌词中直白强烈的爱情理念。该作品采用五声音阶,未有出现任何偏音,这是出于《长相知》一文出自中国南方地区,采用符合南方音乐的五声音阶更能突出南方地区民歌的特征。该音乐作品无论是调式的选择和设计还是音阶的配置,都从各个方面如地域音乐特征和歌词文学充分考虑,将古代南方地区女性对待爱情的忠贞贴切地表现出来。

(二)节拍特征

该音乐作品采用4/4拍、3/4拍和2/4拍共存的变换拍子节奏,速度为Moderato中板,每分钟88-104。歌曲以4/4拍为主体,在中板的全曲速度下,不疾不徐。3/4拍和2/4拍并非明显的交替进行,而是根据歌词灵活运用,使得该歌曲从头至尾有一种“散板”的节奏状态。如此节奏配置《长相知》歌词原作的“吟诵”的作用,使其音乐作品更加贴合歌词的原始状态。

(三)节奏特征

该歌曲节奏型十分丰富,大量应用附点音符增强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将毛萍内心十分激动的语言叙述描绘得十分生动写实,甚至给人一种语无伦次却又将其强烈的爱情忠贞绘声绘色的表现于音乐上。其中“长命无绝衰”的“衰”字,经过前八、后十六分休止和音符,前十六后八再经过附点四分、八分音符和二拍持续音如此复杂多变的节奏,多种情绪通过种种的节奏变化表现出来。

(四)腔词关系

该歌曲腔词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字少腔多”特征,这既是我国南方地区音乐的特征,同时也是作曲家石夫将曲式结构扩大的最重要的方式。引子“上邪”的“上”字占据两拍实值,音符多变且起伏明显,随后“邪”字,占据两个半小节,持续整整十拍实值,以二、三度上下行级进的方式起伏进行,具有强烈的线条感,将毛萍感叹中的强烈情绪充分表达。该歌曲利用这种腔音多变的“拖腔方式”,持续整个歌曲从头至尾。[2]再如歌曲第7小节,“长相知”的“知”字从第三拍起,持续至下一小节,以一个二分音符结束,其中“知”以八分音符、十六分休止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开始,其中短促却不换气的十六分休止符,仿佛毛萍许久且难得见到爱人时强忍泪水却不禁抽泣的语言状态,“声断气不断”的音乐表达使歌词中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五)旋律特征

该音乐作品虽然采用五声音阶,却变化丰富、精彩纷呈。歌曲为羽调式,但是在诸多乐句乐节落音中,并非仅仅使用对羽调式支撑最稳固的羽音和角音,常出现徵音和商音。并且该歌曲旋律中十分强调徵音的作用,徵音多次作为装饰音短促的辅助于强拍强位音,音响效果明显,并且徵音本身也多次应用于强拍强位。根据上述分析,徵音的多次和强调应用给予了该音乐作品强烈的徵类调式色彩。羽调式是对该歌曲情感基调的定性,而徵音的应用却是在旋律上突出女主角大胆热情的爱情态度。如歌曲第7—8小节“长相知”一句,自徵音而起,落于徵音上方五度音商音,整个乐句甚至没有出现调式主音羽音。该句音乐表现与歌词内涵完全贴合,作为歌曲正曲的首句,直抒胸臆地将女主角毛萍对待爱人的态度表现得极度坚定。而歌曲高潮“山无陵……乃敢与君绝”几句,旋律持续不断的起伏连绵,旋律上也并非简单的二、三度级进,三、四、五度跳进不断出现,大腔音列、近腔音列、窄强音列和宽腔音列皆在其中融合应用,既使得旋律变化丰富,色彩明显,也充分地将歌曲中情绪的最高潮利用音乐表现出来。

三、歌曲《长相知》的演唱分析

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品,《长相思》词曲虽短,但用词讲究,若想唱好这首歌曲仍应对歌词进行细致的解读。古诗词不同于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白话文,古诗词须逐字的推敲才能品味其含义。正如本首作品,歌词虽短小,但可谓字字都有精髓之处,演唱者在进行学习时,须结合作品本身进行分析,并正确理解其要表达的情感。演唱者在歌唱时需将自己代入故事中,借助自己的想象来勾勒出歌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景,正如上文中所解析的一般,用第一人称口吻来抒发女子对于爱情的看法,最终达到触动人心的演唱效果。

因此,对情感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对这首作品来说,情感更是本曲的核心之处。在演唱《长相知》此曲时,对气息、力度等方面的变化要拿捏到位。以下均以吴碧霞版本《长相知》举例说明。

在气息运用时,吴碧霞老师在第一句“上邪”二字气息悠久绵长并铿锵有力,第一句便使听者融入到古曲的意境中去。在第二句“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时,在每句末尾均有所停顿,但气息不断,强弱分明,采用缓慢叙事的语气细腻地轻轻诉说,表达出一位女子对待爱情的渴望。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此处,用五种自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对天起誓,将语句唱得更加坚定,直到“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里,气息由慢递进,直到爆发,用来表现女子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刚柔并济,大胆表露内心的一种状态。[3]本曲多次出现声断气不断的现象,演唱中须着重注意。

在吐字发音方面,由于本曲是含有昆曲唱腔特色的作品,因此在演唱时,须遵守戏曲中的一些特色,如拖腔等,需注意音准,将歌曲韵味唱出来。

在感情的处理方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情绪的渲染。演唱者在表演时,根据对每句词的理解,做好气息与强弱关系,把自身带入到歌曲情境中去,也可借助一些肢体动作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情感,在力度的强弱方面做出对比,尽可能成功的表达出人物形象强烈的色彩感。在演唱过程中,将古诗词的文学性与戏曲的婉转悠长相结合,做到张弛有度、情真意切。切勿矫揉造作的表现,破坏掉歌曲原有的意境之美。

对于技巧方面的问题,在本文中不赘述,一个优秀的演唱者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但科学的发声方式与头腔共鸣等问题是演唱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才对演唱的情感处理、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等一些问题进行单独的学习。演唱者在学习中可多寻找一些吴碧霞等艺术家的音频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唱。

结 语

一曲听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首成功的作品,不单单只需要演唱者的技艺。关键在于它的歌词与旋律是否能打动人?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在岁月中的体现,是当时社会下的艺术珍品。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被众人传唱,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泱泱大国历经岁月的流逝,留给我们一首首经典的诗作,后人利用现代的作曲技巧将旋律与古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歌曲,《长相知》便是其中一束璀璨的艺术之花。换种理解来看,这何尝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

注释:

[1]

齐小凤.古诗词歌曲的艺术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童 锐,李暮凡.基于宫、调情绪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创作探究——以《别亦难》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9(06):77—80.

[3]韩 笑.浅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歌曲《长相知》为例[J].大舞台,2010(06):120—121.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