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艺术实践为基础 以文艺团体为依托

2022-04-29贾海清郝建平

当代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音乐表演产教融合

贾海清 郝建平

[摘  要]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专业是普通高校中音乐类的两大支柱专业,在非专业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多数是在音乐学专业的基础之上增设的,这一普遍现象,往往会形成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等方面,与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的客观现象,尤其体现在学生专业表演能力上。与之相比,专业艺术团体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探寻高校与专业艺术团体之间的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是弥补非专业院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条件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团体;艺术实践;产教融合

全国音乐表演专业设置与综合情况分析

音乐表演专业是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培养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音乐编创和辅助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文艺团体、文化传播与演绎公司,以及基层文化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展和壮大,办学的院校也由原来肩负专门为国家各类文艺团体培养人才的专业艺术院校拓展到了各级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且分布不均衡。像一些人口大省河南、四川、山东,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院校较多,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的地方院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比较少。

2021年6月22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通过学校——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汇总形成对专业的综合评价。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五个指标类别,共19项测量指标。“学校条件”考察一所大学的经费收入、师资规模、师资结构、教授授课等学校层面的培养条件,结果用于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学科支撑”考察专业关联学科的水平和实力,一个学科对与其关联密切的专业均有支撑作用;“专业生源”即专业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反映了该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就业”体现了专业的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情况;“专业条件”考察本专业的平台、名师、课程、教材等专业层面的培养条件以及本专业获得的各种认证和重点建设情况。

在音乐表演专业排名中,共有149所高校上榜。A+层次的高校依次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从全国音乐表演专业的综合排名看,专业音乐院校的性价比,包括办学质量,人才素养、就业情况以及社会的评价方面,都优于其他普通院校。也就是说,专业艺术院校无论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师资队伍、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而且最终体现到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和社会对学校的良好评价上。

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中存在的困惑

对于普通非艺术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来说,多数是在音乐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置的,受这一存在客观现象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办学与培养目标、手段、方法与音乐表演专业预期非相统一的尴尬之举,集中体现和反映在生源及素养、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构架和实习实训等方面。

(一)生源及素养:受到专业艺术院校优势和近些年师范类专业就业优势的双重影响,对于普通師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而言,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往往处于劣势。在一些生源总体数量偏少的地区,生源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准达不到专业的最基本要求。众所周知,音乐的表演性最基本的条件是学生的专业水准,没有专业水准,就很难谈表演。

(二)办学理念与目标:这里所指的理念与目标不是指理论层面的,而是指在具体教学与实践中的实施与落实,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进行培养的问题,是课程体现如何设置和构成,如何在教学环节中体现的问题,是音乐表演专业培养达成度的问题,是如何体现“表演性”的问题,是要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教师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达成度的具体执行者和践行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就目前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方面,普遍存在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和表演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导致在培养过程中,教学的方式、理念仍然是以过度强化专业技巧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专业表演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学生音乐激情和表现欲望的缺失。

(四)培养方式与特色: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千篇一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大同小异,在音乐表演艺术内容与音乐表演艺术实践上没有突出音乐表演专业能力的培养特点,音乐表演能力和舞台艺术素质教育抓得不力,导致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空前加剧的势态。

(五)专业实习与实训: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应按照学生人数比例,建立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实习实训基地,就音乐表演专业而言,实习基地多为各级各类文艺团体和艺术研究机构,但和师范类专业相比,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实训内容方式上缺乏固定性、长效性。

联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以培养音乐表演技能人才,为专业文艺团体提供演员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反映音乐院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一)依托文艺团体优势 强化过程性教学合作

文艺院团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也有丰厚的表演艺术资源和众多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具备的专才技能和舞台素养都是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所得,而高校音乐教师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舞台实践表演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其内涵与资源优势,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课题教学活动的参与、教研活动的开展等教学过程中强化合作,根据文艺团体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标准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师和演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学院派”理论性与“演员派”实践性之间的融合,对双方形成了优势互补。

(二)依托文艺团体优势 构建实践性培训融合

当前,在普通音乐院校音乐表演办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师资不足,教学设施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利用地方文艺院团优势的表演平台,积极深化合作,加强表演实践,建立“校团”合作模式,是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为例,它既是文艺战线上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团体,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中,建制比较完整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尤其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回信后,乌兰牧骑更是锦上添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人才的需求增加,为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人才的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各团体的“抢手货”。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文艺团体的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文艺团体自身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的规律性,在实施“校团”实践性的绝对融合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结合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探索具有固定和灵活双重性的融合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1.固定融合模式

借鉴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中的“3+1”模式,即在音乐院校培养三年的基础上,在第四年,根据各文艺团体的人才需求,将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分散安排到团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的融合模式,这种融合模式,既可以解决文艺团体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由于文艺团体自身演出、排练等活动与学院教学不同步的问题,而且在这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

2.灵活融合模式

灵活融合模式是指在无法开展相对固定合作时而进行的短期联合实训。音乐院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每学期安排1-2周的实训时间,在文艺团体条件和时间容许的情况下,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安排到团体中,接受集中训练,也可以请专业演员到学院。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情况的不同,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安排到团体中,接受集中训练,效果会更好。

当然,无论是何种融合,都需要有合作的先决条件基础,包括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也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实训计划的制定等。总之,依据不同院校和不同团体所具有的各自优势,加强深度融合,是各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音乐人才的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22-04-1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重点课题(NGJGH-XH201909)。

[作者简介]贾海清(2000—  ),女,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学生;郝建平(1969—  ),男,集宁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通辽  028000;乌兰察布  012000)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音乐表演产教融合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