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问题剖析

2022-04-29罗慧娟

当代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

罗慧娟

[摘 要]

当前,学前钢琴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学前钢琴受教育群体日益庞大,对学前钢琴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长。大时代里的幼龄化学琴浪潮也将学前钢琴教师群体推向了风口浪尖处,怎样才能促进学前教师们进行更好的施教呢?这些俨然成为当下热门课题。本文针对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领域,从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素养四个层面出发,总结出存在于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剖析,旨在为学前儿童教师更好的进行钢琴教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意见,为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钢琴教师;学前儿童;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033-03

一、引 言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填补当时艺术素质教育的空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项目——“零点计划”[1]。《零点计划》成为指导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针,主要是将艺术植入课堂,培养出具有丰富联想、创意型思维的人才[2]。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提出并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在随后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艺术被作为一个单独的子领域,《指南》对幼儿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进行阐释,并提出了教学建议。艺术教学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快,入园儿童人数成百倍增长,学前教师队伍日益扩大。据1986年统计,全国幼儿园有教职工88万人,其中园长、教师65万人。随着托儿所的发展,托儿所教师及保教人员的数量也在增长,到2013年,专任教师已达到166万人[3]。百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和发展四个阶段。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運。”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之中都不难看出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改变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中,教师手里握着开启幼儿认知世界大门的钥匙。

目前,我国在多个出台的政策和文件里提到了有关学前艺术教育的内容。如教育部于2012年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门对学前儿童在艺术教育上提出了要求和建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到“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国家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提升到了战略位置,加之各地学前钢琴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学前儿童钢琴教育得到大力发展显然是必然趋势。尽管如此,存在于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也不容小觑,接下来,笔者将对学前钢琴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二、学前钢琴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且大多未经过正式、系统化的训练,笔者作为一名正在从事学前钢琴教育的老师,在实践中或是与同行们的交谈中都不难发现,学前儿童钢琴教师在教学时常被评价“会弹琴不一定会教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学前儿童钢琴课堂上要如何施教呢?如何开展对于学前儿童有效的钢琴教学呢?这些都值得深思。因此,笔者将从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素养四个层面出发,对学前钢琴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一)在教学语言层面上的问题

学前儿童低龄化,师生沟通不畅。当前,钢琴课普遍以“一对一”、口头授课的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显得极为重要。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沟通时,教师应注意到学前儿童这一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并将知识点易化、浅显化,让学前儿童能形象生动的理解钢琴音乐知识。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到“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利用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将直接作用到儿童对于课堂的体验。许多学前儿童在刚进入新的环境时,会感到陌生,甚至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交谈和沟通,这会极大的阻碍学前琴童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影响课堂效率。在初次见到学前儿童时,要尽可能的展现友好,将语速放慢,语调尽可能地上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与爱护学前儿童,在言语沟通中拉近与学前儿童的距离,取得学前儿童的信任,与其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学前儿童钢琴学习偏感性,教师缺乏鼓励性语言进行引导。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理性和感性两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所呈现的是一种对世界感性的把握,它主要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等方法,其特点是非逻辑的、无固定秩序的和操作步骤的[4]。在我国教育部2012年10月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明确提到,要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教师要充分理解学前儿童的感性,在对其授课时,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并在孩子做出正确的动作时,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让学前儿童对钢琴学习充满信心。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教师在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向他们灌输知识,教师在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和聆听孩子们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中对学前儿童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进行言语上的调整,如遇到敏感自卑的孩子,教师应懂得及时用言语照顾和安慰孩子的情绪。此外,绝大多数的学前儿童均未接受过正规的课堂教育,不懂课堂规矩,当他们发生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时,教师也应在言语中明确制止,树立教师威严。

(二)在教学方法层面上的问题

学前儿童钢琴教学缺乏针对性。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传统的钢琴课堂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琴童的幼龄化等一系列因素,旧时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前儿童学习的要求。教师教学需要用心,要遵循一切以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切勿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偏差,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不要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并根据在学前儿童身上观察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在《教育漫话》中著有“教员的巨大的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维持他的注意。”大部分学前儿童对于某一事物的注意力不会太长,所以教师在对课堂进行设计时应该多样化,比如在备课时多准备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以提升幼儿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该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带领幼儿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教学,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记忆。比如在教孩子认识高、低音谱号时,和他们做举手反应游戏,教师喊出高音谱号的时候学生高高举起右手,喊低音谱号时,学生举左手,这能让他们在启蒙阶段清晰的区分高、低音谱号,并在游戏中理解高音谱表上的音符用右手,反之,用左手。

(三)在教学内容层面上的问题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内容缺乏循序渐进。在西方近代教育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儿童成长过程有其既定的“自然程序”和自己成长的阶段。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己内在法则所进行的活动,不能超越任何阶段。《指南》曾明确提出幼儿在艺术学习领域的两个主要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同时,也要发展学前儿童音乐的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同时涵盖听、说、弹、唱四个板块,即听音乐、说感受、弹乐曲、唱视唱,这样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发展,虽然现在已有很多教师意识到钢琴课不仅仅是弹这一点,但要落实还需要时间和努力。学前儿童的一切都处于发展状态,手指普遍较为细软,如果在此时重技能会导致拔苗助长。每节课的内容不宜过多,要遵循学前儿童发展的原则,在进度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在讲解新内容的同时也要搭配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笔者在与学前钢琴教师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学生觉得钢琴课堂无趣常被许多老师提起,更有甚者,很多学生因此缺乏学琴动力而中断钢琴学习。因此,教师在曲目选择上,可以选择旋律优美的乐曲,可以让学生对曲子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弹、想弹。曲目中涵盖的练习要点要和新学的技巧搭配,比如在讲附点节奏时,需选专门训练附点节奏的曲目,乐曲和练习曲要同时进行搭配。老师在进行曲目讲解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中的情节运用到音乐片段中,深入浅出,吸引幼儿的注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音乐游戏,或是一些节奏律动等来提升学前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素养层面上的问题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缺乏专业性。学前钢琴教师对于职业素养上的提高大致可分为理论期和实践期,理论期指学前钢琴教师在学校进行前期人才培养阶段,实践期则指的是其在步入社会后,献身于学前教育事业阶段。前期主要以“学”为主,后期以“教”为主,“学”与“教”相辅相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组成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学前教师要在学中教,教中学,切勿片面地将其分隔开来,错误地认为成为教师后,就不用学习了。笔者作为一名学前儿童教师,曾经在多个学前教育机构有过工作的经历,也接触过一些学前钢琴教育的同行,发现并非所有教师都是钢琴专业科班出身,他们对于钢琴弹奏并不精通。虽然对于学前钢琴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需要达到职业演奏家的水准,但是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解惑,如果教师对于自身所教授的技能无法掌控,更别提是为学生答疑解难。所以即使已跻身于学前钢琴教师行列中,也依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看待,不断地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学前儿童钢琴教师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教师在职业素养上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教师要有自省意识,要不断吸取经验,善于批判和总结自我教学能力和功底。

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前钢琴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在对钢琴专业的要求,同时要求他们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这一教学主体。教师们需学习学前儿童生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教育学等一系列与学前儿童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对幼儿进行钢琴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优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信心,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吸取经验,为更好地投入到学前钢琴教学中做积累。此外,学前儿童还可以积极地参与社会上各类大师班和讲座,主动与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用求知的眼光看待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存在的缺点,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三、结 语

学前儿童教师对幼儿认知世界具有启迪作用,其教学的好坏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笔者在意识到学前钢琴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后,通过对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入探究,发现学前钢琴教师对施教对象的了解过于表面和浅显以及对教师角色认知错误,是影响学前儿童钢琴教学的主要因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能脱离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一切教学活动均需围绕学前儿童开展,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扎根一切与学前儿童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并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教学互动时,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及时调整沟通方式。教师要善用引导性、激励性的语言,而避免过于片面性的语言评价,如不要说“不对”“太差了”等批评性评价,会极大的挫伤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对幼儿进行正面回应时,也可在“完全正确”后补上“但是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哦”,以此来引导幼儿精益求精,为自己的钢琴学习树立更高的标准。

本文的撰写填补了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相关问题研究的空白,为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提出了一些拙见。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笔者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所概括的教学问题并不能涵盖整个学前儿童钢琴教师教学的全部问题,且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探索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这也是后续研究仍需关注和改进的部分。

注释:

[1]

黄 沁,陈 媛.美国艺术教育的“零点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01):243.

[2]李天义.从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谈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07):77.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3.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2.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50.

(责任编辑:刘露心)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钢琴教学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