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音乐教育功能及传承
2022-04-29高亚南
高亚南
[摘 要]面对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下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大学生拒绝了解、接受红色经典音乐的姿态逐渐显露,大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认知出现偏差。红色经典音乐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源,凭借其特殊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来艰苦奋战的光辉历史,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之一,借助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对培养有高尚品质、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审美教育;德育;功能及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9-0044-03
一、红色经典音乐概述
基于音乐作品创作时间、创作地区以及创作内容的不同,红色音乐其概念界定众说纷纭。周耕在《红歌: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1]文章中指出红歌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范围内的红色音乐也可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红歌,是自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期间所创作的歌曲,广义范围上的红歌是指除狭义范围之外的红色歌曲皆可称为红色歌曲[2];余伯流在《传承革命精神的艺术瑰宝——略论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3]一文中指出红色歌曲是中国革命时期的红色歌谣[4];王安潮在《永远的红色旋律 经典的音乐史评——评〈红色经典音乐概论〉》[5]这篇文章中提出红色音乐应具有深广的内涵与外延,以内涵来说,“红色音乐”是中国人在追求民主与解放进程中,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题材而创作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旨在表达爱国情怀的那一类作品[6];从外延来说,反映中国人在革命与建设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文艺政策、思想观念等。[7]由此可知,红色经典音乐是基于特定年代所衍生出的一种艺术产物,由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地位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独树一帜。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种类繁多,在其发展历程的不同时期相继产生了不同的体裁形式,这些体裁毫无疑问丰富了革命年代艺术作品的内容,反映了革命年代作品内容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如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交响合唱套曲《长征组歌》、合唱曲《黄河大合唱》、舞剧《东方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晚会》《森吉德玛》《长征交响曲》《红旗颂》、器乐曲《快乐的节日》《绣金匾》《豫北叙事曲》等。红色经典音乐书写了几代人的奋斗历史,承载了几代人的革命精神,是一个时代文艺成就的展现,是时代进程中国家文化与民族文化创造的能力与水平,红色经典音乐绝不能轻易地被几首革命歌曲所涵盖,也断不能被此定义。
二、红色经典音乐发展现状
红色经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积淀,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追求,其囊括的价值意蕴绝非凌空蹈虚、所指虚无,而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8]回顾20世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诞生与国家发展历程相呼应,是国家由积贫积弱走向建设美丽社会主义国家的珍贵史料,也是先辈们对和平、幸福、团结、奋斗、向上和胜利最朴素、最真实的渴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红色经典音乐承担着无可比拟的责任与重担。
面对当前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差异下带来的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大学生拒绝了解、接受红色经典音乐的姿态逐渐显露,在对在校大学生为何不喜欢红色经典音乐的原因进行收集整理后,笔者得出以下原因:首先大多数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一词带有主观性浅显的认知,学生普遍认为红色经典音乐就是特定的几首红色革命歌曲,对其紅色音乐作品背后的题材选择、音乐形象设定缘由、乐曲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并未有所了解;其次,由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创作社会背景庞杂、创作时间距今久远,红色奋斗年代的生活方式、水平、理念均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鸿沟,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在这种观念差异下学生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革命时代的抗战精神,无法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认同感。相比于现代曲调优美、制作精良、传唱与受众广泛的流行音乐学生更偏爱后者;最后,生活在快餐时代的学生,缺乏静下心来聆听优秀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了解先辈光荣事迹的机会,缺少沉浸式体验红色奋斗年代的机会。由此可见,红色经典音乐接受现状严峻,加快红色经典音乐进入课堂进程迫在眉睫。
三、红色经典音乐教育功能及传承
(一)红色经典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大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来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音乐作品。由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音乐表现以及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审美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个人偏爱性质,由此会导致多数学生热衷于音响多变的流行音乐和直白、具有反叛精神的摇滚音乐。红色经典音乐凭借其强大的信仰魅力以及较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强化学生音乐欣赏审美的能力与想象力,提高审美标准。红色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民族性、真实性和抗争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使之形成坚定无比的向上力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红色经典音乐是时代的印记,凭借其斗志昂扬的旋律与鼓舞人心的歌词叙述着革命年代的奋斗事迹。《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声乐套曲中的第一首,由现代诗人光未然作词、钢琴家冼星海作曲,是抗战时期流传度最广、群众喜爱程度最高的一首红色经典作品,该作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游击队成员为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而紧握武器穿梭于万山丛中的壮丽场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作品以激昂充满斗志的歌词、催人奋进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使得学生了解革命年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革命先辈产生共鸣,在获得精神层面满足的同时培养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塑造了自尊自强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等众多优秀品质。
(二)红色经典音乐的文化教育功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积淀,容纳了不同时期所创造的不同文化总和,从而形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文化教育的力量来源于精神力量并据此力量感召人、教化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而音乐是文化教育精神力量的另类表达方式,借助红色经典音乐中的深刻文化内涵来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填补学生心灵深处的缺失,确保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红色经典音乐文化囊括着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精神、吃苦耐劳且奋勇前行的长征精神、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红色革命井冈山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文化都浸染在无数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之中,是国家峥嵘历史岁月的见证者。《长征组歌》是萧华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部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经典作品,依据长征路的时间进程选取了十二个代表事件,借助凝练、朴实的语言将革命年代人民以草为毯,以泥为毡的艰苦环境叙述出来,将危急关头被迫转移的紧迫感、长征路上的艰险以及最终成功会师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整首组歌荡气回肠,热情讴歌了长征路上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力和革命信念,鼓舞着学生将其转化为前行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使得红色经典音乐的育人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三)红色经典音乐的德育功能
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是培养理想人格、造就人的内在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9]德育是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进行系统、针对性地引导,促使受教育者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个人品格,塑造个人心灵。红色经典音乐作为学生德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之一,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锻炼学生意志以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都具有积极意义。《红梅赞》由闫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该曲主要讲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英雄在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式奋起抗争、坚定追求光明的革命事迹。《红梅赞》凭借其优美婉转的曲调、规整洗练的歌词成为经久不衰的优秀经典作品。“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片丹心向阳开”,歌词中借助红梅不惧严寒将千里冰霜踩在脚下绽放于寒岩之上的品质来赞美铁骨铮铮的江姐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份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也激励、鼓舞着当代大学生如寒梅般迎雪吐艳、向阳生长,浸染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培养出大学生坚韧优秀的良好品质。
总之,红色经典音乐教育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德育都植根于红色经典音乐教育的精神土壤中,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展红色经典音乐教育既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可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对培养有高尚品质、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可以发挥积极作用。[10]
四、红色经典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教育意义在于代代革命前行者为了崇高的理想相继付出生命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囊括了巨大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震撼力。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传承意义在于借助红色经典音乐这种富有顽强抗争精神、充满情感艺术魅力的音乐形式、借助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身心发展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站在21世纪的角度看向20世纪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其价值导向及其精神领域的指导作用依旧屹立于顶峰,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依旧对当代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21世纪新时代的当下,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的迅猛发展新一批红色音乐作品应运而生,新一代的红色音乐作品是当代音乐创作者对和平年代美好生活的赞美、是对红色音乐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对艰苦年代下先辈们所创作出的优秀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最好致敬。红色经典音乐中先輩们这种渴望和平的奋斗精神、抗争不公的革命信念需要通过红色经典音乐教育这种形式来深深烙印在每位学生的心里。高校教学中教师应以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传承教育为立足点,积极探索与红色经典音乐相关的教学资源、积极寻求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实课堂、借助网络载体、文化载体等让红色经典音乐以崭新的样貌呈现在学生面前,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一个良好、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为学立志,立志不定,终不济事。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1]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中所富含的自强不息与革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亦是中华民族的养分,具有引领作用,与我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符合。[12]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者,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价值和传承意义在此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必须以红色经典音乐为指向路标,继承红色经典音乐的革命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迈出坚定的步伐。
注释:
[1][2]周 耘.红歌: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26—32.
[3][4]余伯流.传承革命精神的艺术瑰宝——略论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J].声屏世界,2008(02):5—7.
[5][6][7]王安潮.永远的红色旋律 经典的音乐史评——评《红色经典音乐概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35(02):142—146.
[8]王紫潇.“红色经典”改编及其价值向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2):58—64,108.
[9]祖嘉合.略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区分[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5—9.
[10]任莉娜.高校红色经典音乐的审美教育与教学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2012(13):264—265.
[1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12]王紫潇.“红色经典”改编及其价值向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2):58—64,108.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