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应用

2022-04-29王芳

当代音乐 2022年9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特色

王芳

[摘 要]民歌属于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不同地区的民歌有其特有的人文文化形态,民族文化背后的音乐艺术元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是所在地区区域文化的重要标示。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构成之一,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独具特色,本文将主要分析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之美。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族声乐;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9-0029-03

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除了孕育着丰富的物产之外,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民群众也依靠着肥沃的土地和山高密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正是东北地区天然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让东北人形成了粗犷、豪迈、大气豪爽的性格特征。东北的民俗风情在民歌层面也被反映得淋漓尽致,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将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立体化地展现出来,匹配到东北地区人们的生活特点以及民俗习惯,为听众带来完整真实的听觉审美体验。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调式

在民歌风格中,调式是重要的表现因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最早游牧民族在此聚集,游牧生活也直接影响了东北民俗音乐的风格。总体来看,东北民歌具有开朗奔放的特征,本质也是东北人民豪迈性格在音乐层面的直接体现,东北地区大部分都是外地移民,多来自黄河以北,南方的移民反而较少,所以可以直接将东北地区概括为受北方文化直接影响的特定区域。自古代起,东北民歌就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例如在南北朝时期,东北就已经流行了清乐七声音阶,只是当时的七声音节并不完整,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七声音节定义为六声调式,在其基础上附加一些装饰和辅助音,从而产生了調式的变化。很多东北民歌都以小调为主,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审美体验,流传至今东北民歌也多以民间小调的六升和七声调式为主,体现了典型的北方音乐特征[1]。所以,从调式层面总结可以发现,东北民歌基本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同时又融入了极具东北地区特征的调式作为穿插。

(二)结构

从结构上看,东北民歌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对应式、自由式以及起承转合式。其中对应式可以将之分解为上下句结构以及双对应式结构,自由式则包括一些结构完全自由的民歌,还有一些变化上较为规整的民歌。对应式结构主要指的是在歌曲结构中分为一个上句和下句,很多东北民歌采用的都是起承转合的四句型结构,完全自由式结构是非常少见的。所谓起承转合式结构,一般会在首句作为陈述,通过这句陈述确定曲子的基本基调以及形象,到了第二句的时候,内容则可以概括为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强化和巩固首句的作用。第三句一般会融入新的概念,让曲子获得新的活力,或者通过与上述两句的对比,引领乐曲走向高潮,第四句则是对乐曲的总结和归纳。从这个乐句的结构上看,它们分别扮演的是起承转合的不同角色,虽然较为短小,但结构却是完整的,很多东北民歌都是通过四小节的小教展示出来的,艺术手法精炼却不失完整。

(三)语言

东北话属于北方语系中的一种,发音语调上接近普通话,地区方言在发音上往往比普通话要低一些,还有的东北话在句子末尾会下滑。一般来说,东北语言在发音上比较靠后,而且喉音较大,韵母的口型也是较大的。在演唱东北民歌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唱词以七字为最多,次之是五字和九字。由于语言具有一定的朗诵性,所以东北民歌的口语性是非常强的,在语言的间歇和停顿部分也较为自然[2]。

东北民歌非常注重歌词节拍以及节奏之间的配合,滑音较为常见,为了适应东北的语调特征,一些东北民歌还会在谱面上增加一些装饰音,这些装饰也主要是为了适应东北语言本身的发音特征,使得当地民歌更具有特色。东北话语气较重,而且善于夸张,很多东北民歌也在东北语言表达特征的基础上保留了这种夸张的色彩,为民歌赋予了更为灵动的地区特性。

(四)节奏

东北民歌的整体节奏会受到歌词韵律的影响,一些节奏会直接按照歌词的节奏完成布局,简单来说,东北民歌的节奏是和歌词的内在逻辑相对应的,这是东北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东北民歌整体节奏形态较为单一,既有平均节奏也有长短以及切分节奏,其中平均节奏作为主体会附加一些长短型和切分型,还有的东北民歌是将节奏之间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的节奏形式。在表现东北民歌的过程中,演唱本身的节奏把控也是非常重要,例如二人转表演中一男一女需要互相搭配,同时会附加一些舞动手绢或者舞蹈动作,形式上非常热闹,为了和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节拍多为2/4拍或者4/4拍,三拍子几乎没有,这些节拍也是符合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审美认知偏好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东北民歌的节奏和节拍并非凭空出现,东北二人转和秧歌中,也有着这些东北民歌的基本节奏形态。字正腔圆的东北民歌演唱方式使乐句充满着陡峭的特点,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听觉层面的满足,还可以在视觉上获得新的愉悦。

二、东北民歌的类型

(一)劳动号子

东北民歌中与劳动相关的民歌形式就是劳动号子,反映的是东北人民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辛勤劳动的景象,通过劳动东北人民获得了幸福满足的生活,为了增加劳动中的趣味性,劳动人民会随口喊一些劳动号子,在铿锵有力的节奏带动下调整劳动的节奏,共同发力。劳动号子经过不断的发展以及传承,成为东北民歌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例如劳动号子《哈腰挂》,就源自于大兴安岭林区工人们在劳动时所喊出的相关内容,最早这首《哈腰挂》诞生于朝鲜林业工人口中,其诞生情境为工人们集体伐木,然后再在锯下来的树木上钉上铁钉,共同挑起木料,领头的队长需要让大家统一发力,把木头挑起来运走。《哈腰挂》的歌词也非常简单,主要意思是先哈腰、把铁钉扣上,然后再共同把木料挑起来。与其说是歌词,不如说更像是劳动的指令,与此类似的劳动号子还有《打水歌》《卖货郎》《路基歌》等,这些劳动号子都和劳动人民的具体生产场景有着直接关系。

(二)东北二人转

东北民歌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东北二人转,这种源自于东北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一般需要两个人共同演出完成,二人转对于场地的要求较小,但是演出形式却非常丰富,既有唱又有跳,表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二人转是在讲述故事内容,也有讽刺娱乐,表演者会通过讲述短小精炼的故事向世人传递人生观以及价值观[3]。在表演时,二人转演员会使用一把扇子或者大手绢,只需要简单的乐队配合就能完成一场演出,所以,用“走街串户地表演”形容二人转是非常贴切的,也正是简单便捷的条件,使得二人转在东北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无论是辽宁、吉林还是黑龙江,甚至内蒙古,除汉族之外,满族、回族、鄂伦春族、纳西族、鄂温克族等民族都有二人转的欣赏习惯。二人转中有着大量的东北方言以及习俗特征,这些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歌词以及情节,使得二人转所到之处广受追捧,每当有二人转演出的时候都会有大批人群围观,这也反映了东北地区对于二人转民歌的喜爱程度。

三、东北民歌声乐演唱的艺术特色

东北民歌在类型上分为上述几种,这些民歌的特色和东北本身方言特征、特殊的唱腔、韵味以及发声位置有关。在演绎东北民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东北味儿”注入民歌中,东北地区和南方一样,同样存在着不同地方不同方言的情况,例如同在辽宁省,不同地区的方言也有一定的差别。在表演东北民歌时,需要尤其考量到东北地区方言的特征,虽然在发音上民歌有时听起来乡土气息十足,但是这些民歌正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可以拉近听众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而且东北方言特色在于,即使没有听过个别的词,但是只要稍微一想,就会心领神会地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正是东北民歌中来自语言层面的魅力,需要演唱者了解民歌诞生的语境,将情绪感情融入其中。

总体来看,东北民歌在音乐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型,首先是以豪迈、粗犷为主的抒情型民歌,还有一种是欢快诙谐的说唱型。民歌这两大主题形式使得东北民歌有着简单、通俗易懂的特色,在演唱时,这两种类型对于演唱者的声乐表达要求也是较高的,尤其是从演唱技巧方面看,东北民歌中混杂了很多真声与假声结合的部分,真声听起来直白粗犷,假声混合其中不能让整体演唱显得虚假无力,也不能影响声音的连贯性。很多东北民歌在高音区部分往往唱词较多,需要演唱者能够快速、准确、持续的咬字,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也要保持连贯有力,不能因为音区的转换而变化音色的清晰度[4]。演唱者需要尤其拿捏好高低音区的转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演唱东北民歌要具備更强的专业素质以及深厚的功底,在理解东北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将之和舞台表演结合在一起。

东北民歌艺人们世世代代以民歌演唱作为谋生手段,所以坚持不懈的训练,也使东北民歌对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东北民歌的老艺人们在民歌演唱方法上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方式,学徒们也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够掌握东北民歌的精髓。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训练时,演唱者要在日常训练中增加真声与假声混合训练的比重,这对于日常训练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东北二人转中,强调将嗓音的原生态表现,真声和假声混合的演唱训练技法只有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实现炉火纯青。

除了技术层面要增加训练的比重之外,作为东北民歌艺术的研究人员也要积极地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尤其要了解东北民歌的具体发声位置以及表演形式特征,将发声和表演结合在一起,让声乐演唱更加层次丰富。演唱者也需要根据所唱曲目的不同类型,将情感注入其中,咬字上也要了解东北方言的特色,避免过于僵硬的发音,正是这种接地气的审美特色成就了东北民歌艺术,也使东北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得以加强。

四、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东北民歌反应的都是东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民歌中能够了解到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苦辣,而这些源自于生活的素材,正是民族声乐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素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东北民歌也在与时俱进地提升艺术创作手法,民歌始终需要扎根于生活,不能脱离群众,要将东北民俗生活作为民歌创作的题材,这也是当代发展东北文化的重要依托。东北民歌大多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满是乡土气息,而且唱词也多是口语化的词汇。可以说每一首东北民歌中都能够看到东北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特征,将之作为民歌创作的素材正是保护东北民歌的方法之一。

将东北民歌中一些经典曲目进行重新演绎,尤其是加到通俗歌曲中,能够为东北民歌赋予新的活力[5]。例如,作品《新货郎》正是基于新东北风而创作的,在创作手法上提炼了东北民歌的语句特征以及旋律走向,使东北风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近几年随着东北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全国的播出,其中二人转风格的歌曲也随之传唱,很多优秀的东北民歌作品自此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东北音乐文化类型繁多,无论是什么样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在东北民歌演绎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乡土的亲切。

从民族声乐的角度上看,东北民歌中也蕴含着艺术保护的价值,新时期在发展东北民歌的过程中,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以及传播,为东北民歌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东北风格民歌的艺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民歌演唱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民歌艺术的研究力度,使东北民歌焕发出新的生机。新时期优秀的东北民歌作品在传播时,可以和新时代的特征更加紧密地融合。例如,在《少年壮志不言愁》中,其主题曲就是在东北民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很多流行歌曲不仅借鉴了东北民歌的旋律走向,也成为了新时期东北民歌演唱技法的借鉴,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中的相关技巧让东北民歌在当下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对于东北民歌的受众来说,新韵味以及新元素的融入,延续了东北民歌的既有特征,也为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全新审美体验。

民歌演唱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加强对东北民俗的了解,在作品中将东北人民的生活表现出来,尤其要注重呈现东北人民的精神状态,让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饱满的精神面貌在民歌中展示出来,发展东北文艺的同时也不忘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以及传承。针对东北文化的特殊性,民歌演唱者可以进一步将东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曲牌应用起来,创作出更多歌词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通俗易懂的艺术作品[6]。东北民歌应当在我国民族声乐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东北地区特有历史文化所决定的,加强对东北民歌的研究以及探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北艺术的魅力。对于东北民歌的传承以及发展,也要注重从多个维度切入,通俗风趣是东北民歌最为表象的特征,仍然需要深耕民俗实践,挖掘艺术价值,为东北民歌探寻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 语

综上所述,探讨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特色问题,需要民歌表演者以及文化研究人员加强对东北民歌特色以及艺术类型等方面的研究,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以及风土人情等,都是东北民歌发展的重要根基,演唱者需要在了解东北民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东北民歌艺术的内在特色。无论是二人转还是劳动号子,在东北地区都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并随着东北生活发展的变迁产生了相应变化。演唱者需要在东北民歌中积极地吸取精华以及经验,在新时期发展东北民歌艺术,要脚踏实地的传承东北民歌精华内核,融合更多创新的角度,探寻东北民歌发展的新方向,帮助东北民歌在新时期进一步散发魅力,为更多人带去来自东北乡土的问候,丰富我国民族声乐体系,发展民俗文化,带动东北民俗艺术迈上新台阶。

注释:

[1]王健婷.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与内涵分析[J].北方音乐,2019(10):220—221.

[2]杨丽娜.东北民歌演唱艺术特点及时代共融性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39—40.

[3]马云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探讨[J].青春岁月,2019(11):78.

[4]吕 媛.谈民族声乐演唱的韵味美特征[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125—126.

[5]裴 斐.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与发展[J].艺术品鉴,2019(8X):274.

[6]巫海侠.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及其发展[J].花溪:文艺教育,2020(05):120.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艺术特色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