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2022-04-29朱世明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愈发得到重视,审美教育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音乐教师探索和实践的必然方向。本文对审美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结合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各级学校都不重视音乐欣赏教学,造成目前高校学生中不少人缺少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加强对高校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目标,落实有效的审美教育措施,营造良好的审美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的教学活动中,树立起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用更加饱满的音乐情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思维,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加深审美理解,也就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加深学生思考,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精神内涵形成深刻体会,品味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民俗、时代精神、社会历史,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其成为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审美教育实施中,音乐课程教学是重要的路径之一,和其他的文化课程不同,音乐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要素和运用能力,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均属于音乐基本要素中重点的学习内容。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在认识音乐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具备了音乐学习的技巧,但是对于音乐缺少更深刻的认知,仅仅是在浅显的层面了解音乐,缺少对音乐美的真正体会,在感性的认识音乐中,通过好听和不好听的标准进行判断[1]。审美教育关注的不仅是高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音乐的精神内涵和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育内容,将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知识讲授作为基础,还要让高校学生品味到音乐的魅力,欣赏音乐,提升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丰富内涵的深刻领悟,切身感受到音乐之美,从中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促使高校学生形成音乐审美感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2]。
二、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活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落实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活高校学生的内在潜能,使高校学生主动加入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对音乐的鉴赏中来,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认知水平。培养高校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要让高校学生主动爱上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过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高校学生强化审美认知,体会音乐的内涵、旋律,把握音乐的节奏,创建积极、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能够最大限度的将高校学生对音乐认知体会激活,并调动起他们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素养;在审美教育中,高校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去鉴赏音乐,理解音乐之美。音乐鉴赏是针对音乐进行的评价,主要考虑音乐的创作背景、整体节奏、作品内涵等,以此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落实审美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音乐学科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从感性的音乐认知向理性的思考和深化过渡与转变,高校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时,由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理性地分析音乐,使高校学生形成对音乐之美的更深刻的理解,强化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素养,促进高校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高校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任务与使命,能够主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3]。
(二)强化高校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鉴赏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是重点内容,也是落实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载体,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使高校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丰富高校学生情感,缓解学习压力。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高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审美引导下,感受音乐之美,形成良好的情操,涵养美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在审美教育理念的融入下,将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使高校学生在强劲的视听冲击力中,提高情感体会,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强化对音乐的感受力。从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如幼儿园、小学等开始,就设置了音乐课程,高校学生逐步开始了解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少音乐鉴赏力和音乐分析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不足。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科学引导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有助于发展高校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强化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高校学生在对音乐之美进行感受的过程中,提高音乐鉴赏水平[4],例如音乐的背景、音乐的节奏、音乐的内涵等,均渗透着独特的音乐艺术之美。高校学生在审美教育实施下鉴赏音乐,有利于增强音乐感受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审美理念,体会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感受力,分析音乐形象和情感,在动之以情中,提升审美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真正爱上音乐,从而激活高校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创造美的热情,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起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質的有效举措[5]。
三、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以高校学生为主体
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音乐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相比,更能够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借助音乐本身的感召力和艺术魅力,教师要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高校学生能够主动赏析音乐作品,探究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加深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在交流和探讨中,开拓思维,深化音乐体会,形成音乐感知力、鉴赏力。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的原则,展开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鉴赏技巧的同时,落实审美教育的相关措施,在高校学生本位的理念下,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落实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探讨和体会音乐知识,品味音乐内涵,提升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使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6]。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审美能力,强化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使高校学生主动分析音乐作品。教师要给予高校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主动探索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鉴赏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体会美,创造美,强化审美素养,使高校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发展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夯实基础[7]。
(二)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组织学生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由于音乐属于声音的艺术,高校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要走进音乐与音乐内容,实现情感交融和心灵上的沟通,这就离不开相应的审美情境。教师要创设合适的音乐审美情境,构建适合高校学生的听觉环境、视觉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展开审美教学。教师应结合艺术审美的原则和艺术审美的需求,根据音乐鉴赏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起审美情境,挖掘音乐的内在美,展示音乐的艺术魅力,创建起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在动人心弦的环境中,提高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在审美情境的创设中,向学生讲解李斯特升C大调《匈牙利狂想曲》所包含的民族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严肃性,再结合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将这首乐曲中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创新运用场景展示出来,使学生的音乐兴趣被充分激发,展开想象力,鉴赏音乐,提高审美水平。教师在创设审美情境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艺术进行鉴赏、分析,共同对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特征进行分析、鉴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其审美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8]。
(三)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音乐的水平,要对目前的鉴赏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摆脱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加强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要注重以感官为基础开展鉴赏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审美素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要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学习过程的乐趣,感悟音乐之美,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教学为高校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音乐作品,使高校学生能够在视频、音频的直观感受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深刻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以“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该歌曲要求高校学生感受和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对不同民歌的风格、音乐情绪形成深刻体会,提高审美鉴赏水平,高校学生在赏析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将民风展示出来,例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让高校学生们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划分进行判断,结合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总结。对视频和音乐的观看、欣赏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形成对不同地区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和音乐感受,例如牡丹汗、宗巴朗松、辽阔的草原,都是具有独特民风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能够加深高校学生的音乐体会、音乐感知。
教师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对高校学生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其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之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思维。教师可以创建起问题式教学模式,以疑促学,用疑问带动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进行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乐曲创作的背景和不同的乐章,分段分析作品的情感、曲调,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让高校学生们自主思考作品,在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主动性,挖掘内在潜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9]。
(四)加强实践探索
为了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教师要注重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过渡,组织和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探索,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判断力,发展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综合分析需要审美的对象,并在分析之后做出准确的评判。音乐审美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加强对高校学生音乐判断力的锻炼,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自觉加入到对音乐审美的判断和探究中,结合小组探究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判断力。教师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音乐内容,辨别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将高校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引进到课堂上,实现课上到课下的有机衔接,高校学生对音乐展开判断、分析。
教师要采用小组研讨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使课堂更加灵活,具有代入性,培养高校学生音乐鉴赏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把握和应用音乐鉴赏知识、鉴赏技能,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甄别能力,深刻体会优秀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手和歌曲,让学生们自发组建起音乐鉴赏的团队,根据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学生划分成多个赏析小组,喜欢说唱歌手的高校学生可以自主组建成一个小组;喜欢民族歌曲的高校学生也可以组建成一个学习小组;喜欢不同歌手的,同样也可以分别组建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实践活动中,选取一名学生代表,在小组的共同探讨、总结和反馈中,进行小组演讲,讲述所选歌曲的内容和音乐作品中所具有的情感,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点评和分析。在交流和互动中,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校学生的鉴赏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形成判断美、创造美的意识,训练高校学生对美的认知,加强对美的感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音乐鉴赏水平[10]。
结 语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一直过度注重文化课教育,而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则缺乏重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院校音乐鉴赏教学要结合审美教育的目标,落实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学科综合素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立足于实际,将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水平和成效,真正落实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使高校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形成音乐鉴赏的意识,提高审美教育的最终成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注释:
[1]黄文专.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221—222.
[2]范天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J].文化月刊,2021(03):146—147.
[3]赵 静.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J].北方音乐,2015(12):190—192.
[4]俞冠晶.浅析在音乐鉴赏中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18):26—28.
[5]曹卉卉.浅谈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6(07):154—155.
[6]陈开颖.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3):38—40.
[7]刘宇乾.试论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审美导向作用[J].北方音乐,2019(11):62—63.
[8]朱英萍.以审美为核心的大学音乐鉴赏教材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4(11):193—194.
[9]马一飞.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J].黄河之声,2020(08):111,113.
[10]李夜雪.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之审美解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04):108—111.
[收稿日期]2021-11-12
[作者简介]朱世明(1977— ),男,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乌鲁木齐 831499)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