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2022-04-29杨佳丽
杨佳丽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文章依托锐研数据平台2012年-2022年期间的新闻报道,通过LDA文本主题分析法探究农村相对贫困的生成逻辑:,检索了跳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共同富裕思想凝聚社会价值共识,通过词频分析阐述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题、内涵和重点,针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新闻大数据
文章编号:1674-7437(2022)12-0115-05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但是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而不断奋斗。“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3]。学术界对于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研究多集中于问题成因层面,并试图从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五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而对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相关分析较少。鉴于此,文章依据锐研数据平台,通过词频分析、LDA文本主题分析,对自2012年-2022年期间的新闻报道进行综合汇总与分析,探究更加符合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机制。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词频分析和LDA文本主题分析对收集的文本资料进行兼具定性和定量特色的内容分析,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的新闻反映内容进行LDA文本主题分析,并汇总前100位高频词加以分析。
1.2 数据来源
新闻报道作为我们生活中最真实、最常见的叙事作品,其纪实特征被广大公众普遍认同。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文章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依托大量的新闻报道不断丰富研究数据。文章通过锐研数据平台分别检索人民网相关关键词,例如,“浙江”“脱贫攻坚”“农村相对贫困”“边缘贫困”,由此获取该平台自2012年以来的新闻报道数据来源。
2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生成逻辑-基于新闻大数据的LDA文本主题分析
文章对从锐研数据新闻平台检索出的相关数据进行LDA文本主题分析(见表1)。从表1所统计的关键词(比重)来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生成逻辑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2.1 理论指引:跳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
由表1主题1可知,“发展”“改革”“建设”“社会”“制度”“国家”等关键词表明:我国对发展、改革、建设等方面十分重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上。但事实上,我国劳动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均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英国学者Townsend认为相对贫困是与参照群体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被剥夺”现象[4]。由于国家的发展尚存阻碍,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何分好社会大蛋糕是一个急需探索与解决的问题。解决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必须要跳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分配制度。
2.2 现实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表1主题2可知: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性,国家战略紧紧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是我国在“十三五”和“十四五”重要历史交汇期实行的重大战略性衔接,这为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打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3 价值逻辑:以共同富裕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在表1主题3的关键词中,“国家”“人民”“群众”“全国”“社会”等词语表现出:小到人民,大到国家的社会各阶层主体都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坚实的捍卫者。“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关乎党长期安全执政。因此,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上从达成共识走向形成合力,已经是当务之急[5]”。这为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价值逻辑。
3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时代写实-基于新闻大数据的词频分析
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农村相对贫困逐渐成为社会主要难题之一。按照全国农村相对贫困标准,即全国居民中位数收入的40%测算,截至2022年1月,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高达23%,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接近2亿[6]。因此,根据研究需要,文章选取锐研数据新闻平台检索收集的新闻报道,并从中选取词频数位于前100的高频词进行分析(见表2),并从主题、内涵、重点三个方面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进行研究。
3.1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由表2可知,“发展”“习近平”“经济”“人民”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七、第八位,可以看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谈及人民、经济与发展等词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7],更加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人民的重视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决心。
“农村相对贫困是存在于人们相互比较中的贫困状态,其内涵主要是指与他人相比的匮乏状态。与独立于收入分配格局的绝对贫困不同,农村相对贫困主要反映相对‘经济差距,衡量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收入不均等问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现象”[8]。因此,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题在于解决“经济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2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内涵:单一维度扩展到多维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发展”“全面”“经济”“教育”分别位列第一、第六、第七、第十四位,由此可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内涵已从单一维度拓展到多维度。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新时代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涉及教育、医疗、发展等多方面,多元化的解决途径才能更好的回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3.3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探究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产生根源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济”“农业”“农民”“乡村振兴”分别位于第七、第三十三、第四十四、第九十七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明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就在农村地区,要深入探究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产生根源。
4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传统认知阻碍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治理划分范围不合理
广大人民群众受传统认知的影响,对农村相对贫困现状了解不深入,阻碍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进程。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袤,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性,盲目且大范围的划分使得治理效果欠佳且存在较大争议。
4.2 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由于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在我国影响深远,资本在形成过程中存在资本收入远大于工资与农产品生产之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呈现出动态性、多维性、复杂性、长期性。
4.3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缺乏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相对贫困的根本原因-缺乏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在传统帮扶模式下,部分农户养成了“等、靠、要”的被动发展现状,导致缺乏自身“造血”功能。
4.4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影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
5 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问题的对策
学者张海霞(2022)[9]认为,“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来看,是要‘富裕而不是‘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以消除‘贫困这一绝对内核为前提和基础的,这是理解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该认识体现出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问题的对策。
5.1 正确认识农村相对贫困,划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范围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已经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主要阵地由城市转向农村,农民成为我国相对贫困问题治理主要的群体。首先,消除“贫困”的前提是认识“贫困”,只有人民群众对我国农村相对贫困现状予以充分了解,才能有助于问题的高效解决。另外,为了解决盲目进行治理范围划分的问题,各省份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范围划分,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5.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一方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10]。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从根源问题“就业”入手,不断创新技术方法、延长产业链,为农民群体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是要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在一次分配时就同时完成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物质基础,进一步发挥再分配功能”[11]。合理把握收入分配标准和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
5.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首先,加大政府规划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政策保障。其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最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4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重要的科学指导,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中意义重大。一是协调基础设施配置,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合理配置农村、城市二者之间的资源。二是加强相关部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将民生工作放在第一位,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三是保障农民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权益,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真正实现公共服务惠及全体人民。
6 结束语
相对贫困问题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后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我们需要突破基于绝对贫困主题的探索研究,将研究视域转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政策进行创新及扩散研究,为实现乡村振兴与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献言献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沧州新闻网.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EB/OL].(2021-06-09)[2021-06-09].https://www.cznews.gov.cn/newweb/zhuanti/tpgjdj/2021-06-09/43569.html.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吴忠农业.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EB/OL].(2022-11-17)[2022-11-17].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jk4OTE5Mg==&mid=2247494137&idx=4&sn=c31-f11a61d709a49f47974065e495c08&chksm=eb6fbd9edc183488225a00c0fd41cbd444b2547d36f50cd6742678eddf6c32c4c9e3f322ac78&scene=27.
[4]张林,邹迎香.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及其治理问题研究进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6):1-14.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富裕:从凝聚共识到形成合力[EB/OL].(2022-06-17)[2022-06-1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617/c40531-32448946.html.
[6]南方新闻网.以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EB/OL].(2022-01-17)[2022-01-17].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268c33-a56f/d393406b2c.shtml.
[7]中国政府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8]人民资讯网.缓解农村相对贫困 助力共同富裕[EB/OL].(2021-09-08)[2021-09-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30116-9710911171&wfr=spider&for=pc.
[9]张海霞,杨浩,庄天慧.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农村相对贫困治理[J].改革,2022(10):78-90.
[10]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经典常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EB/OL].(2021-11-16)[2021-11-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547060209156582&wfr=spider&for=pc.
[11]孙威,白利鹏.“共同富裕”的认识演进与实现路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0(06):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