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2022-04-29王冠中

前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摘要]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指示,需要深入诠释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凝聚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展现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践行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彰显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努力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抗击疫情和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抗疫实践;  伟大抗疫精神

[中图分类号] R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8-0043-04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系统阐发了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抗疫精神,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抗疫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大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血脉在抗疫斗争实践中的赓续和延展。当前,由于病毒变异快,国际疫情仍处高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我国抗疫斗争“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1面对复杂局面、应对严峻挑战,我们要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斗争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实际行动坚定抗疫斗争必胜信念。

在抗疫实践中诠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生命至上,是指我们党在一切思想、行动和决策部署中,始终秉持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最高位置和最优先级别考量的价值原则。坚持生命至上,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头顶、挂念心间。一百年来,每逢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我们党都会以人民生命和健康为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提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2果断决策,周密部署,保护人民生命不计成本,护佑人民健康不惜代价。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经抗疫实践检验了的崇高价值原则,亟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践中大力弘扬、认真诠释。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研判,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全方位综合防控的第四阶段,“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这一阶段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在抗疫实践中诠释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当前最核心、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总方针。针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等特征,党中央在科学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等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总方针。通过以快制快,与病毒赛跑,为疫苗研制和药物生产等赢得时间;依靠科学精准施策,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值此疫情防控重要时刻,任何松懈、怠慢和泄气都极有可能导致疫情防控形势恶化,不仅前期已取得的抗疫成果功亏一篑,而且会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灾难性后果。全体党员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要自覺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在抗疫实践中凝聚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

举国同心表达了在灾疫面前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状态。这一精神状态要求实践主体协同配合、勠力同心,同甘共苦、共赴危难。举国同心精神凸显了危机面前主体思想认识的统一性、实践行动的趋同性和价值目标的为公性。举国同心精神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抗疫斗争实践中得以发扬光大。疫情暴发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党徽金”“橄榄绿”“天使白”“守护蓝”和“志愿红”等各领域、各方面力量迅速汇聚,更见证了部门间、城市间、地区间兄弟情深、互帮互助和共克时艰的行动。正是因为有14亿中华儿女在疫情危机中同呼吸、共命运、手牵手、心连心的团结伟力,我们的抗疫斗争才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等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一如既往弘扬举国同心抗疫精神,既是打赢抗疫攻坚战、尽早降服病毒的需要,更是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抗疫实践中凝聚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伟大梦想对全国人民价值共识的凝聚作用。志同道合方能行稳致远。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1在抗疫实践中紧紧抓住这个“最大公约数”,让全国人民认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个梦想,战胜疫病危机便有了明确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相结合原则,建立全国应急互助长效机制。对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实践中省市间、地区间、部门间在应急资源管理、疫情信息共享、科研成果互助、管理经验互鉴等方面采用的有效举措和积累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提炼,形成长效机制,为将伟大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对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地方主义、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等影响团结的负能量,要建立追责问责机制,杜绝这些负能量对我国抗疫精神防线的腐蚀。

在抗疫实践中展现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

舍生忘死强调的是实践主体为战胜困难、顶住压力和克服危机而展现的一种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凛然气概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这种顽强意志和精神品格既彰显了实践主体最高的奉献精神,也凸显了其“临大难而不惧”的圣人之勇。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如慷慨就义的李大钊,宁死不屈的方志敏,坚贞顽强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董存瑞……这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之后,各条战线涌现出奋不顾身的典型事迹,是党的优良基因在新时代的迸发。舍生忘死的精神之花,在抗疫斗争中争相绽放。新时代的抗疫勇士们逆行出征、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1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要求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践中进一步展现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对抗疫实践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其英勇事迹,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2020年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示宣传部门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宣教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强调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2通过对典型事迹的报道,尤其是对英雄人物和他们舍生忘死精神的宣传,展现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临危不惧、顽强战疫的精神品格,在全社会激发英勇抗疫的正能量。要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对在疫情防控中牺牲的抗疫勇士,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烈士的认定、善后和优抚工作,加大对烈士家属及其子女的关怀和抚恤力度。各条抗疫战线的因公受伤、致残人员,要根据伤残等级积极落实各项优抚待遇,健全相关激励和保障制度。将舍生忘死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大思政课堂等多样化形式,将抗疫实践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舍生忘死精神具象化、生活化,结合各地抗疫实践大力宣传,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操陶冶和人格完善效果。

在抗疫实践中践行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

尊重科学强调实践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要树立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做到按规律办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在防控决策部署方面,中国政府秉持科学态度,遵循流行病学规律,充分发挥病毒学、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作用,尊重专家意见,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的防治方针,3以交通管控等方式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链,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率。在具体防控方式方法层面,我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先后制定、修订了9版疫情防控方案;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新兴信息科技优势,普遍推行健康码和大数据行程卡,使流调数据更为精准高效。在防控管理方面,中国政府按照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原则,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药物研制和疫苗研发两不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所有这些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疫情防控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实践品格。

在全方位综合性疫情防控阶段践行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4的抗疫要求,科学施策,精准防控。弘扬科学精神,要求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等精神力量,彰显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意志品格,并及时把这些精神力量和意志品格贯彻落实到疫情防控的事前预判报告、事中响应指挥、事后反馈评估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秉持科学态度,就是强调疫情防控要尊重国情实际,积极灵活应变,倡导开放协作。如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中国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不断优化诊疗方案;针对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国情,及时抢建方舱医院,统筹疫苗、药物研发和卫生应急物资保障。遵循科学规律,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针对病毒变异快、隐匿性强等特点,强调以快为先,以准为要。加快筛查和流调速度,继续推进“抗原+核酸”筛查,聚焦重点群体防控和聚集性疫情处置,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完善分类救治体系,使常态化疫情防控在科学轨道上行进。

在抗疫实践中彰显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

在大灾大疫面前倡导命运与共,就是秉承“天下一家”、爱好和平等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危机和风险挑战,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勾勒出一幅“天下为公”的大同图景。在国际交往中,弘扬命运与共抗疫精神,就是践行多边主义国际交往原则,按照多元、合作、平等、互利要求,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情况下,仍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向20多个国家转让疫苗生产技术,为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防护服46亿件、检测试剂180亿人份、口罩等抗疫物资4300余亿个,向34个国家总计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抗疫经验,充分展现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1

在抗疫实践中彰显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为疫情应对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现中国重情守信、和衷共济、勇于担当的大国形象,坚决反对将疫情防控政治化、污名化和各种“甩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抗疫实践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既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要求、最终战胜疫情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物质力量。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伟大抗疫精神及其弘扬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ZDA09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王冠中,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沈   聪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