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

2022-04-29刘珠文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

刘珠文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子信息 技术 创新

电子信息是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储存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本文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处理。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也改变了互联网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要求,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

1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三大科学领域之一,其诞生与发展始终影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互联网产业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都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毫无疑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图1 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1.1为互联网产业的智能化提供支持

互联网产业的智能化主要是指通过软硬件的整合、互联,使各种智能产品互联互通,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人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沟通。最终构建一种智能网络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实现了网络智能化。

1.2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用户数量与用户数据量是衡量互联网产业发展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当下互联网产业拥有大量用户与海量用户数据,如果不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优化,那互联网对于社会来讲只是一个信息沟通的工具,并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是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才可以对大量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分析、优化,同时能将数据同用户信息进行算法关联,以分析出每个用户的需求,进而为客户提供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产品。

如今,个性化需求几乎等同于互联网的代名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模式,他们希望通过产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正为用户个性化的表达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度。但是,当下技术的发展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需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度,以期未来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定制化需求[1] 。

2面临的问题

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电子信息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由于人才队伍的欠缺、资源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难以跟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脚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制约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國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重视应用而轻视技术研发,这就导致大量公司和优秀毕业生关注应用开发,而忽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未能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我国大学教育一直落后于产业发展,虽然不少高校近年来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教学方向,但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路线的多样化,让高校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导致授课内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没有深度,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不能达到企业的研发用人要求。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方可得到合适的技术人员,长期投入而没有回报。为了生存,企业只能寻求国外的研发技术支持。

2.2资源投入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

经济发展、产业配合、社会关注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只有经济的高速发展,才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和相关上下游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产业配合是指电子信息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需要上下游产业的配合,如上游的半导体材料和芯片加工等行业。社会关注度是指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包括政策支持,也包括社会大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舆论支持。

2.3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基础不牢、缺乏硬件支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硬件和理论研究过于依赖国外企业。产业链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

3创新途径

3.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鼓励学校与企业联合,以企业实际研发需求为基础,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确保教授知识与研发进展不脱节。鼓励产学研结合,从政策角度对产学研企业给予更多帮助,帮助企业招纳合适人才,解决科研人员的就业问题。建立研发奖励机制,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创新的积极性,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深入研究怎样应用信息学、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基础理论和电子学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收集、传递与管理电子资讯的一个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面很广,大致分为无线电物理、无线电波传播和天线、电子产品学和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学、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知识。

把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定位为理科专业,以电磁(光)波谱与光电子自动监测为重点的学科方向,特点突出,传授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各类试验与检测技术,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光电子测量、微计算机、建筑材料、波谱物理、无线电电子学、电波传播和天线等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在信息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领域内进行科学教育、科技开发、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学科应该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以体现专业的交叉性和融通性,按教学体系,按照“厚基本、宽口径、高质量、强综合能力、总体优化”的教学原则,培育多专业交叉复合人才[2] 。

3.2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1)教与学融为一体:突出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科研活动训练的融合,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验的价值和方式,制定科研训练计划。

(2)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推行开放式、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从创新、应用、开放思考等方面提供更加自由的实践和学习时间和空间。应用课外研究性实验,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知识体系,培育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3)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技能训练、实践环节和课程体系,整合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课程,使不同课程之间建立联系。

3.3发挥平台的优势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使互联网成为研发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该平台的信息资源,加快信息的传播与利用,使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信息可以在该平台快速流通,利于科研人员挖掘信息后隐藏知识,便于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技术创新。

3.4发挥市场的优势

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需求多样、客户容忍度高。我们要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技术研发为主要目的,以技术转化为主要方式,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动力,促进技术的持续创新。从创新的视角分析,专业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其主导开发新的核心技术。比如,对于负责开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公司来说,要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或从高等院校、社区中吸收科技人员,为创新打好基础。同时,公司也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以造就高层次人才,并开展交流活动,互相沟通科技经验和情报,提升科技人员的工作素质等。对各大专院校而言,除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外,也可形成校企合作机制,用高等院校和企业协作的方法,实现理论和实际的同步教学,培训复合人员,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同世界發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畸形问题,导致整体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国家要鼓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企业的发展,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供应链体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此外,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输出、技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

目前,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对未来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且确保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方向更加清晰,从而在创新质量上获得进步。为了缩小我国企业与世界其他各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差距,并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即总结外国企业成熟的发展经验,引进后再加以分析,并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应用,从而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而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3] 。例如,我国的部分电子技术公司顺利实现了转型,其开发的新技术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通过精选材料和工艺,不断创新技术形式,并将产品销往国外金融市场,或积极参与海外地区金融市场的国际贸易,以交换新科技。

4未来展望

就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要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外,未来还要做好自主研发工作。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科技全球化势在必行,各个国家都将在某一领域有明确的分工。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互联网而言极其重要,以及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才能保证我国的互联网产业不受制于人,同时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5结语

互联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有重大影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为互联网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联网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提供了应用平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了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