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4-29陈洁潘美莲王毅
陈洁 潘美莲 王毅
摘要:为解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基于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优化“双创”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个性化的“双创”保障措施。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必要推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创新创业;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软件技术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CHEN Jie, PAN Meilian, WANG Y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7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s,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so a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doubl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improve personalized " double entrepreneurship"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doubl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culture mode, software technology
当前,高职的“双创”教育是大势所趋,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培养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
创新创业需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但目前企业参与度不高。虽然高职院校强调协同育人,但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度不高,培养主体不明确;以学校教师为主,忽略企业兼职教师协同参与,师资力量偏弱;以理论学习为主,忽略生产实践协同参与,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以校园文化为主,忽略企业文化协同参与,培养氛围不足。
1现状与问题
课题组先后在广东省百度公司、科大讯飞、深圳市九洲云联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易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宝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橙心网络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参加了创新创业研讨会,根据各方面的反映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创新能力较弱,即开发软件和创新的能力比较弱,不能适应市场对软件性能、用途需求的变化。总之,目前毕业生只能根据熟悉的软件开发流程,完成某一部分的开发工作,而不能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设计软件,也不能创造新的软件产品,单位对这一培养缺陷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
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剖析了学生创新能力较弱的原因。据分析,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知识结构不够优化,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二是创新思维培养较弱,课程中只教会学生重视成熟的技术,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和尝试一些新的技术设想;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接触实际的项目,发现不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设计一款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软件等;四是实践教学局限在一个教师设定的封闭程序里,而不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缺乏与广泛社会接触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因此,课题组把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以下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软件技能型人才。
2改革内容
2.1建立校企協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1.1调研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校企协同“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更需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多维度的目标。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应“训练未来的工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的能力,使他们不会盲目地听天由命”。这种适应不断变化现状能力的获得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基的[1]。
从以上角度出发,培养目标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进行创新;二是学生完成“创新创意项目”,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了解软件行业现状,对社会有所了解,对行业有所认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有创意的项目,可以通过学院创新平台,完成创意项目;三是学生的“个人创业”,少数有创业潜力及在创新创意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创新大赛或者本学院创新创业平台获取创业资金支持,为以后创业做准备。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调研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前端设计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岗位,结合软件行业专业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与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设计课程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完成。2.1.2校企协同培养“双师”教师校企协同培养“双师”教师,共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开发经验丰富、熟悉企业开发流程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方输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升教师队伍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在学校优先选聘一批专业理论和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聘请一批业务熟练的软件工程师作为企业师傅,主要负责传授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操作知识和职业技能。目前,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双师”已达到100%,高于全校的“双师”占比。
2.1.3校企协同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实现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建设,由学校主导,企业积极参来对“双创”课程进行细化。首先,开设创新创业的通识课程,将“创新思维导论”作为选修课程,纳入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双创”思想,如在“Web 前端实战”课程中,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启发学生将项目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更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内涵。
2.1.4校企协同推行真实项目进课堂
企业与校方共同分解出一些适合学生来做的企业项目,如百捷公司的项目动态安全监管和预警系统,通过项目实战,教会学生设计制作软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选出适合高职学生做的真实项目,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真实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完成实验项目,并逐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
2.1.5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实践“双创”项目
“创新项目”作为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应用、转化和自主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2]。依托本学院创新创业平台,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企业专家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创业梦想。通过第二课堂,进行项目实战,使得学生演练项目策划,将专业知识应用到项目中。
2.2优化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出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验证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成效,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素质。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列。
2.3完善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保障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对既有教育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需要完善相应保障措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3]。首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扶持激励制度。首先,我院已经有针对创新创业的校园政策,学生可以申请校内创新项目。其次,要加强“创新素质”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半年的占比达到80%,寒暑假到企业顶岗达到100%。此外,我院也邀请真正的创业者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3应解决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灵活创业课程项目选择机制方面,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千差万别,如何使专业课程可以面向不同的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体系下所开发的软件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软件开发往往需要吸取各个领域的知识,软件的设计、使用等需要不同专业的研究者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其过程是“做中学”。如何通过课程使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得到培育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课程中实践创新项目,在创业中实践梦想,更是课题组关注的重点。
4改革效果
一是把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教学,“双创”能力阶段化提升。在大一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在大二和大三时,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加入创新创业知识,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学生易于接受。二是学校与企业协同开展创新创业实战项目,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培养需求,从项目入手,促进学生技能提升。通过项目驱动,促进学生感悟体验;通过项目孵化,提高其职业能力。
5创新点
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是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软件开发、Web 前端开发、软件编码、软件技术支持等工作,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对接软件产业的需要,与广东百捷公司合作共建“百度订单班”,是校企高度融合的产物,于2017年开始招生,有软件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目前共招生354人。通过“百度订单班”的形式,确立“双主体”育人关系,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学分互认互换制度、制订管理办法和培养制度及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创”课程、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改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的诸多问题。基于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逐步推动“双创”人才培养改革,力图解决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双创”人才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软件专业学生团队“乐鸟2.0物品租赁和交易平台”项目获得2019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粤嵌杯”暨“人人能编程”大学生移动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参加的“自然科学 VR 安全实验室”项目,获得2019年校级创新创业获得二等奖,在广州市从化区第三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创意组二等奖,在广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创意组优胜奖;二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本专业学生在2018~2019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ML5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赛项获得一等奖,在2019~2020学年广东省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HTML5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赛项获得二等奖,在2019~2020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Web 应用软件”赛项获得一等奖;三是教改成果丰硕,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软件著作权、专利共7个项目,发表论文3篇。
6结束语
为了解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创业的人数还不多,毕业后能开公司的人不多。这是课题组需要持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成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探[ J].西南交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89?96.
[2]董慧.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1):38?41.
[3]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作者简介:
陈洁(1981—),副教授,信息系统管理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开发。
潘美莲(1977—),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信息系统。
王毅(1985—),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