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分析

2022-04-29吕静玉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吕静玉

(营口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营口,115000)

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而血液透析通路是维持患者生存的生命线[1]。血液透析通路狭窄或阻塞为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死亡率增加的首要原因[2]。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血液透析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内血栓形成是导致血液透析失败的首要危险因素[3]。故临床应及早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2~2021.2 收治的3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接受透析治疗者;首次造瘘,未接受肾移植、腹膜透析治疗者;入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长期应用抗凝药物者;透析时间低于3 个月者;入组前超声提示内瘘处仅出现狭窄无血栓;近期接受外科大手术治疗;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以同期30 例接受动静脉内瘘形成术但未发生内瘘血栓者为非血栓组。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穿刺口感染、使用肝素、透析时间、超滤率、糖尿病。收集患者血液样本,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酶联免疫法);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 二聚体(D-dimer,D-D)(免疫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表1)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穿刺口感染、使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时间、HDLC 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超滤率、血红蛋白、hs-CRP、LDL-C、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表2)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因素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是=0,否=1)、超滤率(<9.97 mL/min=0,≥9.97 mL/min)、血红蛋白(<97.69 g/L=0,≥97.69 g/L=1)、hs-CRP(<5.87 mg/L=0,≥5.87 mg/L=1)、LDL-C(<2.73 mmol/L=0,≥2.73 mmol/L=1)、D-D(<0.38 mg/L=0,≥0.38 mg/L=1)作为自变量,将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OR=8.370)、超滤率(OR=0.102)、血红蛋白(OR=1.492)、hs-CRP(OR=1.592)、LDL-C(OR=9.457)、D-D(OR=11.708)为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表2 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是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但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瘘内血栓最为常见[4]。本文结果显示瘘内血栓形成患者hs-CRP、LDL-C 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并且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LDL-C 及D-D 为动静脉瘘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机体炎症反应活跃及凝血功能亢进可诱发瘘内血栓的形成。

单因素分析显示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与超滤率二者均为瘘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压迫止血时间>30 min 可造成内瘘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压迫局部组织缺氧、缺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使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血栓形成[5]。超滤率高于2.0 L 可引起血管充盈不足,循环血量减少,造成低血压,导致内瘘处血流量不足,促使血栓形成[6]。

针对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并遵医嘱规律服用降脂药物。对于存在微炎症状态者,可应用维生素C预冲洗透析器,抑制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症因子;针对压迫时间过长可采用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自己按压止血,不出血立即停止;超滤量的控制,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超滤量低于2.0 L/次超滤率低于500 mL/h,保证血管再充盈时间,为外周组织间隙潴留的液体进入血液保持充足的时间,维持机体血液的稳定。

综上所述,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超滤率、血红蛋白、hs-CRP、LDL-C、D-D 等与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关系密切,应针对以上因素及时干预,防止瘘内血栓的发生。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