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在低龄儿童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2022-04-29

粘接 2022年4期
关键词:龋病低龄发生率

王 月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北京 102600)

窝沟封闭术是一种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式,随着各种材料的不断研发,窝沟封闭术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但是由于低龄儿童的自控力较差,而且容易产生唾液,所以不能实现很好的隔湿效果,继而影响到窝沟封闭术的使用效果。通过使用酸蚀技术能够提高窝沟封闭术的应用效果,另外,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不同酸蚀方式将会存在不同的应用效果。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在临床中都有过运用,为了区分这两种粘结剂在低龄儿童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两种粘结剂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医院儿童口腔门诊中符合要求的98名低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年龄在3到5岁之间,且其4颗第二乳磨牙完全萌出,实验中一共需要研究392颗第二乳磨牙。98名患者中平均年龄在3.6岁,其中男生42例,女生56例。将392颗牙齿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96颗第二乳磨牙,两组中的年龄和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0.05)。选择的98名患者纳入标准:每位患者满足窝沟封闭术适应证;患者的牙齿发育良好;四颗第二乳磨牙完全萌出;患者没有出现龋坏、咬合情况正常,且其窝沟比较深;患者及其家长对治疗知情同意,并能按时复诊。

1.2 材料和仪器

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主要材料有全酸蚀粘结剂、自酸蚀粘结剂、窝沟封闭剂等。实验过程需要的主要仪器有光固化机、龋齿诊断仪、扫描电镜、显微镜等。

1.3 临床分组

每名患者随机选择一侧的上、下磨牙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完成窝沟封闭术,另外一侧使用全酸蚀粘结剂完成窝沟封闭术,分别称为自酸蚀组和全酸蚀组。从而实现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1.4 方法

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粘结剂进行临床试验,这两种手术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自酸蚀组操作方式如下:

(1)首先对牙齿表面进行清洁,通过使用毛刷和清洁剂进行清洗,需要将窝沟龋内残余清洁剂清洗干净为止,然后吹干即可;

(2)再在牙齿上涂抹自酸蚀粘结剂,需要均匀的涂抹一层薄层,然后使用光固化灯光照25 s即可,还需要涂抹封闭剂,再进行45 s的光固化;

(3)粘结剂涂抹完成之后,为了保证其在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效果,需要使用探针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存在气泡、粘接情况,是否存在对于的封闭材料等,还需要检测窝沟有没有全部封闭等情况,当发现存在问题时,应进行及时的调整措施。

全酸蚀组的操作方式与自酸蚀操作方式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在涂抹全酸蚀粘结剂时需要酸蚀60 s。然后将其冲洗干燥之后再使用封闭剂。

儿童窝沟封闭术完成之后,需要患者进行定期复查,本实验中需要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进行复查,检查患者窝沟的治疗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存在龋牙,并对其进行填充治疗,或者出现其他问题,也需要对其进处理,然后继续进行后续观察、复查。

1.5 评价标准

1.5.1 封闭剂保留率

对每位患者进行检查,如果窝沟、点隙等部位的封闭剂没有出现任何脱落,或者存在部分脱落(部分脱落就是封闭剂保留≥2/3),则表明封闭剂保留成功,反之,出现封闭剂完全脱落或者保留部分<2/3,则表面保留失败。封闭剂保留率就是保留成功的牙齿数量除以总牙颗数。

使用不同的粘结剂应用到窝沟封闭术中龋病发生率也会存在区别,判断是否存在龋病的标准有:牙齿出现白垩色或者褐色,探针能够插入到窝沟中;龋齿指示剂染色;患者出现冷热刺痛感;封闭剂边缘变黑或者釉质变软;X线片观察之后存在放射线透射区。存在上述任何一条即判断该颗牙齿患有龋病。龋病发生率即为患龋牙齿数量除以牙齿总数。

分别在两组中随机选择12颗牙齿作为微渗漏的试样,将试样放到常温水浴1 d之后,再将其放入5℃和55℃进行水浴,且将该水浴过程循环100次,需要停留30 s之后将试样放到另外一个温度中。然后将试样进行染料浸染、切片等一系列操作。最后通过使用显微镜对试样进行微渗漏观测,微渗漏率即为微渗漏深度除以窝沟封闭剂渗入窝沟的深度。

1.6 统计学分析

实验过程结束之后的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使用进行检测,微渗漏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当>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封闭剂保留率结果

窝沟封闭术完成之后,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复查,由于选择的病例比较稳定,所以所有患者都如期复查。自酸蚀粘结剂组和全酸蚀粘结剂组的封闭剂保留率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全酸蚀粘结剂的封闭剂保留率均高于自酸蚀粘结剂,而且当患者复诊时间不断延长时,全酸蚀粘结剂组的保留率明显高于另外一组。且当时间不断延长之后,两组的保留率趋势均有所降低。使用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之间的封闭剂保存率差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而复查时间为1年和2年时,两组之间的封闭剂保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可见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相比,全酸蚀粘结剂有利于提高封闭剂保存率。

表1 两组的封闭剂保留率比较结果Tab.1 Comparison of retention rate of the blocking ag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龋病发生率结果

经过4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复诊之后,检查其龋病发生率,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当3个月进行复查时,所有检查患者中并没有出现龋病,即其龋病发生率为0%,但是当6个月复查时,自酸蚀粘结剂组中出现了一颗龋病牙,全酸蚀组中没有出现龋病,1年和2年进行复查时,两组之间都有患者出现了龋病,且自酸蚀组出现的龋病明显高于全酸蚀组,且两组之间龋病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所以,相比于自酸蚀粘结剂,全酸蚀粘结剂能够降低患者龋病发生率。

表2 两组的龋病发生率比较结果Tab.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微渗漏结果

低龄儿童窝沟封闭术完成之后,使用不同的粘结剂,其微渗漏情况也会存在差别。通过实验之后,获得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自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率明显高于全酸蚀粘结剂,经过统计学分析之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0.05)。从而可以得出,相比于自酸蚀粘结剂,全酸蚀粘结剂能够提高窝沟封闭术的密合度,明显降低微渗漏情况,有利于避免代谢产物进入封闭剂中。

表3 两组的微渗漏程度比较结果Tab.3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microleak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为了能够准确分析两种不同粘结剂的应用效果,本文还使用扫描电镜对窝沟封闭剂粘接界面进行观察,两组的观察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全酸蚀粘结剂的界面具有良好的结合程度,基本上没有出现缝隙,另外,可以看出形成的树突密集,比较粗大。而图2中使用自酸蚀粘结剂中,没有明显观察到树突,还可以看出粘接界面存在比较大的缝隙。

图1 全酸蚀粘结剂组的SEMFig.1 SEM of full-etching adhesive group

图2 自酸蚀粘结剂组的SEMFig.2 SEM of self-etching adhesive group

3 讨论

在儿童中第一恒磨牙刚开始长出之时,由于其磨耗少,表面存在窝沟,残渣容易进去导致龋菌聚集,另外,低龄儿童的恒牙钙化比较低、存在无机质物质,其抗酸能力比较差,所以低龄儿童就容易出现窝沟龋。有研究表明,在低龄儿童中容易患有点隙裂沟龋,且在3岁时,其发生龋病的概率就达到30%以上,而且出现龋病之后会在比较快的时间内影响周围健康牙齿,所以为了对儿童龋病进行治疗,不仅需要治疗龋病,抑制其发展,还需要对其他健康牙齿进行保护。发展至今,对于防龋的方式比较多,比如:早晚刷牙、窝沟封闭防龋和定期涂抹氟物质防龋等,其中窝沟封闭防龋属于一种无损伤防龋方式,并且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窝沟封闭术防龋。经过多次不断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窝沟封闭术防龋能够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龋病的发生频率。在窝沟封闭术中,由于使用不同的酸蚀粘结剂,手术的治疗效果也会存在差别,并且该因素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磷酸酸蚀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这种方式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使用操作将会比较复杂,而且隔湿困难,加之低龄儿童的配合度比较低,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将会增加唾液污染的可能性,继而会影响到窝沟封闭术的封闭效果、封闭剂保存率和龋齿发生率等。通过分析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在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判断窝沟封闭术的治疗效果可以从封闭剂保留率、龋病发生率和渗漏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这3个指标对自酸蚀和全酸蚀粘结剂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这两种牙面酸蚀处理方式应用于窝沟封闭术中的封闭剂保留率可知,在其他处理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全酸蚀粘结剂能够明显提高封闭剂保留率,而且当复查时间为1年和2年时,全酸蚀和自酸蚀这两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污染牙面造成封闭剂保存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窝沟封闭的成功率,有必要对唾液污染进行控制。相比于自酸蚀粘结剂,使用全酸蚀粘结剂不仅能够提高封闭剂保留率,而且由于使用全酸蚀粘结剂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独立酸蚀环节,所以能够简化临床操作。

全酸蚀粘结剂在封闭剂保存率上更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由于其封闭效果更好,能够避免残渣等杂质进入到封闭剂下面,所以从理论上说明能够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通过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知,相比于自酸蚀粘结剂,使用全酸蚀粘结剂之后,术后6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出现龋病,而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在6个月时就出现了龋病,而且当复诊时间不断增长时,使用自酸蚀粘结剂的实验中出现龋病的情况明显多于全酸蚀粘结剂。因此,不管从理论上讲,还是通过实验分析,在儿童窝沟封闭术中使用全酸蚀粘结剂进行酸蚀,能够明显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从窝沟封闭术的微渗漏情况进行分析。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全酸蚀粘结剂,操作过程中需要对酸蚀处理之后进行反复冲洗,其中操作步骤比较多,所以就会使得手术过程过于复杂,而且由于低龄儿童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受到唾液污染而造成封闭剂保存率低。自酸蚀粘结剂的应用是将偶联剂和酸性功能成分混合在一起,由于其中存在酸性成分会使得牙本质表面脱矿,还会形成树突,使得偶联剂和脱矿同时进行,这就可以省略酸蚀步骤。从上文的实验结果中可知使用全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情况优于自酸蚀粘结剂组,通过对图1和图2的观察,虽然自酸蚀粘结剂组能够简化操作,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釉质和封闭剂的界面存在明显缝隙,且没有明显观察到树突,所以也会造成封闭效果比较差。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自酸蚀粘结剂使用弱酸,还不足以完全酸蚀釉质,会阻碍封闭剂渗入到其中,导致微渗漏情况增加。而全酸蚀组中存在密集的树突,且几乎没有出现缝隙。因为全酸蚀组的微渗漏情况很小,所以也能够说明使用全酸蚀粘结剂不容易使得口腔中残留物质进入到封闭剂中,能够降低龋病的发生概率,另外,还有利于提高封闭剂保留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低龄儿童窝沟封闭术中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和全酸蚀粘结剂存在不同的应用价值。自酸蚀粘结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操作,但是其封闭剂保存率比全酸蚀粘结剂组的低,而且自酸蚀组的龋病发生率更高,微渗漏情况更加严重,所以窝沟封闭术中全酸蚀粘结剂的应用价值更大,在窝沟封闭术中使用全酸蚀粘结剂更为合适。

猜你喜欢

龋病低龄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低龄留学当慎行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