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4-29李韬李玉杰

医药与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喉癌病灶差异

李韬,李玉杰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早期声门型喉癌在喉癌中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以鳞状细胞癌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喉部分切开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将病灶取出,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慢,且容易复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TPRFA)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势,能够有效去除病灶,促进喉功能恢复,避免癌细胞向多处转移,降低复发风险。本研究对80 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LTPRFA 对临床疗效、喉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共计80 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35~60 岁,平均年龄(49.52±6.47)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5.02±1.12)个月,病理分期(原位癌):Ⅰa 期13 例、Ⅰb 期20 例,Ⅱ期7 例;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在35~59 岁,平均年龄(49.48±6.45)岁,病程在1~8 个月,平均病程(5.17±1.15)个月,病理分期:Ⅰa 期12 例、Ⅰb 期22 例,Ⅱ期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的相关标准;②均经喉部、颈部CT 等检查确诊;③均为首次接受手术者;④认知及语言功能较好,能够正常沟通;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淋巴结转移者;②存在明显手术禁忌证者;③合并颈椎疾病者;④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障碍者;⑤预计生存期在3 个月以内者;⑥术前实施抗肿瘤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喉部分切开术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药物起效后连接呼吸机,找到患者颈部前正中位置,在此做一条纵行切口,对皮下组织实施逐层分离,完全暴露气管后,找到气管切口第2 环或第3 环位置,置入气管套并固定,建立通气,确定患者颈部正中位置,在此做一条垂直切口,再从甲状软骨做一条弧形切口,直至会厌部,对喉室内情况进观察,找到肿瘤并切除,将边缘区组织进行活检,以保证无残留癌组织,然后对患者喉腔实施清理、修补,缝合切口并包扎。

观察组给予LTPRFA 治疗,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仰卧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置入喉镜至声门裂处,使用内镜对病变范围进行探查,将声门区病变侧声带牵拉提起,使病变区域组织充分暴露。选用美国Artrocare 公司生产的Coblator Ⅱ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将消融功率设置为7 档,止血功率设置为3 档,使用显微喉下钳对肿瘤进行固定,避免肿瘤活动,使用一次性低温等离子刀头由肿瘤外5 cm 处向肿瘤实施消融切除,确认将肿瘤处声带完全切除后,将消融范围扩大至喉室,找到室带下缘,消融部分区域至甲状软骨板,充分暴露气管上缘,将侧声带前1/4 部分切除,使前联合骨质暴露,取切除病灶安全边缘的组织进行活检,以保证癌组织无残留。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分析,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及时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给予离子止血,最后清理喉腔,缝合切口、包扎。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完全缓解,喉功能基本恢复;部分缓解(PR):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喉功能明显改善;病情稳定(SD):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喉功能有所改善,且处于稳定状态;病情进展(PD):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加重,喉功能降无改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 例数×100%。②手术相关指标: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③喉功能:术前、术后1 个月通过嗓音声学评估,包括基频、谐噪比、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使患者处在安静环境内,噪音不可超过45 dB,指导患者使用话筒以正常响度及语调进行发声,注意患者口部与话筒距离控制10 cm 左右,持续发声时间为3 s,对胸部区稳态元音(a)进行发声,在患者两侧甲状软骨板中点位置分别放置电声门图的两个电极,对最大EGG 信号进行收集。④复发率: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患者随访期间疾病复发情况,复发率= 复发例数/ 总例数×100%,复发以喉部CT 结果作为依据。⑤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咽漏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CR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2.3 两组喉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基频、谐噪比、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基频、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谐噪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义(<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喉功能比较(±s)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比较[n(%)]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真声带为起病部位,在耳鼻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期会出现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呼吸困难等,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导致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传统治疗中主要以喉部分切开术为主,虽然能够将病灶有效去除,但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影响术后早日恢复,且该方式容易导致癌细胞的转移,增加术后复发风险,预后效果差。

近年来,LTPRFA 逐渐应用于临床,不仅具有吸引、冲洗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消融、止血,其产生的等离子层(通过射频能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构成有机物结构的分子,使分子的惰性气体产生,进而达到消融病灶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DCR 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LTPRFA 主要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使刀头与组织之间形成等离子薄层,将离子薄层中产生高速运动的离子能量向靶组织传递,使靶组织细胞中分子键被打开,将其分解为氧化物、碳水化合物,使靶组织逐渐变性并脱落,以达到去除靶组织的目的。本研究中,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LTPRFA 不仅具有切割的能力,还可在切割的同时发挥止血的作用,且刀头可随意旋转,灵活度较高,能够通过调节刀头角度及弯曲度的方式对隐蔽病灶进行处理,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简单手术难度,促进手术时间的缩短及术中出血量的减少,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杨美艳研究指出,使用LTPRFA 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喉功能的恢复,避免病情的复发。本研究中,在基频、标准化噪声能量、振幅微扰上,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谐噪比上,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LTPRFA 可进行吸引及止血作用的同时发挥,减少术中烟雾的存在,扩大手术视野,且在低温环境下凝固并切割靶组织,不会形成焦炭化,有利于降低对病灶部位周围组织的损伤,使喉腔和黏膜得到更好的保护,减轻对声带的影响,促进喉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LTPRFA 能够主要在内镜及显微镜引导下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手术视野广阔、清晰,能够将病灶组织彻底暴露与视野并清除,避免残留,降低复发风险。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LTPRFA 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在低温下对病灶组织进行切割,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改善手术术后疼痛、水肿等问题,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给予LTPRFA 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手术相关指标及喉功能的改善,降低复发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喉癌病灶差异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声音嘶哑久不愈 排查喉癌须牢记
喉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