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的工程伦理思考
2022-04-29林鸣
摘 要:本文选取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代表性案例,包括世界最大沉管预制厂选址与建造,人性化工程构建,钢圆筒筑岛创新,气候变化120年外海工程设计风险重评估,以及岛上建筑清水混凝土变更等案例,结合工程哲学的伦理思想与国内外工程伦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讨论工程伦理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规律与应用方法,揭示了“合同+N”、“伦理生态”、“头雁效应”与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程伦理的内在关联,以及工程伦理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和实现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可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并作为工程伦理理论研究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工程伦理;项目伦理;谋福祉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145(2022)02-0001-07doi:10.11847/fj.41.2.1
Engineering Ethics Reflection on World-class Project Construction
LIN M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a series of typical cases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Island-Tunnel Project of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such as the si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st immersed tunnel element prefabrication factory, the building of a humanization project, the innovation of rapid island forming with steel cylinders, the design risk reassessment of this project designed with 120-year service life withstanding climate change in the open sea, and the change on buildings on the artificial island with fair-faced concrete. Combing the ethic thoughts in engineering philosophy and relevant theory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that engineering ethics play in large-scal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law and applying method, and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N,‘ethical ecology,‘wild goose queue effect and craftmanship spirit,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engineering ethics. The significance of engineering ethic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It serves as a practical case for engineering ethics practice theory research, which engineers and managers can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Island-Tunnel Project of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engineering ethics; project ethics; well-being seeking
1 引言
港珠澳大橋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长55公里,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桥岛隧集群工程,也是在国内首次采用120年建设标准。规划可研阶段,考虑了工程区域的香港机场和伶仃洋主航道的未来发展,论证了工程影响珠江口水环境稳定的风险。在保障工程环保、可持续性及风险责任的前提下,大桥在主航道处采用跨海沉管隧道方案,并在隧道两端分别设置了两个离岸人工岛进行桥隧转换,如图1所示。
跨海沉管隧道在技术上具有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在港珠澳大桥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荷兰、日本拥有建造能力。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世界同类工程中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该类岛隧工程也是我国首次建设。工程建设阶段,除需要应对一系列世界级工程技术难题,还面临在繁忙通航海域及中华白海豚栖息敏感水域进行施工的挑战。国际知名沉管隧道专家汉斯·德维特评价:“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超越了之前任何沉管隧道项目的技术极限。”
考虑工程的建设风险,港、珠、澳三地政府将人工岛和隧道组合及部分桥梁作为一个合同段,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下文简称“岛隧工程”),2018年建成,如图2所示。工程建设期间实现了安全零伤亡和环保零投诉,而且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建成后的东西人工岛成为了珠江口的新地标。2018年工程获得了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NCE、美国承包商协会ENR、国际隧协ITA等三项年度工程大奖。AF9A8427-4F2C-45E4-B599-B154AAB81E55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巡览岛隧工程的东人工岛接见建设者时称赞“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 概述
在建设岛隧工程的过程中,关键思考是:工程伦理能否从工程的内在伦理和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两个维度进行把握?前者关注工程如何成为“好的工程”,后者关注工程师等行为主体如何“正当地行事”[1]。在工程规划决策中,内在伦理主导,而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职业伦理主导。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是其构想和蓝图能否变成符合标准而且带来美好体验的“好的工程”的重要环节。在面临风险、困境与两难决策时,工程伦理能够引导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解决难题并提升品质到一流工程,考量工程、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并促使此四个方面在工程实践中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工程是一个汇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等要素的系统,伦理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2]。工程活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这是工程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它必须受到伦理评价和接受“伦理性目标”引导的根据[3]。
为了解决岛隧工程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尽管从技术、管理、合同契约等方面有诸多方法可以应用,但仍离不开工程伦理的帮助。岛隧工程伦理从安全、责任、环境、素养等多维度呈现出特定的规律。
3 案例
3.1 案例:桂山沉管预制厂
3.1.1 调整预制工厂厂址——为社会谋福祉
岛隧工程沉管单节长180米,重近8万吨,33节沉管混凝土总用量近百万方,在未来120年还需要抵抗40多米的水压力做到不漏水,因此预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结构耐久及使用寿命。另外,工厂用地规模超过50万平方米,珠江口寸土寸金,工厂选址也是工程决策的重大课题。
项目团队通过对比6个方案,从工程实施风险、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了广州南沙龙穴岛。然而,项目所在地珠海政府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希望将工厂调整到其辖区的桂山岛。岛隧工程因此面临决策困境。项目团队调整了工厂选址,实施了桂山岛沉管预制方案,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可利用海中孤岛废弃的采石场建厂,避免大量占用珠江沿岸宝贵土地资源;沉管安装海上距离减少近20公里,也避免了沉管浮运长时间占用主航道对社会民生的影响;同时也支持了珠海地方经济发展。
由于工厂由陆地调整到海岛,舍弃了陆地有利环境与条件,需要应对一系列新问题:桂山岛处于伶仃洋台风敏感区,灾害性天气对工程的影响变得突出;巨型沉管海上存放风险大;在无水无电无路的无人岛建设世界最大的预制工厂,各项保障问题变得复杂;数千人数年在孤岛环境作业,保持队伍稳定也存在巨大的挑战等。
3.1.2 建设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为工程谋福祉
沉管预制有干坞法与工厂法两种方法。由于实现万吨构件的流水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100多年沉管技术历史中世界范围仅有一例采用工厂法。初步设计方案与大多数沉管隧道工程一样采用了干坞法。预制场地调整至桂山岛后,如果采用干坞法需要在一个无人海岛开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深度近20米的巨型基坑,将有2000多人常年在基坑中工作。珠海的夏季非常漫长,海岛环境高温高湿高盐,基坑内通风条件差,这样的环境对人而言即便不工作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要完成繁重、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加之海岛环境台风多发,远离陆地交通不便,文化生活枯燥乏味,极易产生疲劳、焦虑、稳定等问题。
为了应对上述难题,选择了在世界上第二次挑战工厂法,提出方案變更,通过技术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工程难题,建设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预制工厂,如图3所示:因地制宜利用地形条件,创新了L型总体布局,化解了巨型沉管外海存放带来的巨大风险;在大型构件工业化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方面的突破,用工业化流水线制造取代传统土木工程作业,使得作业人员整体数量由2000多人降到千人规模;以先进装备和智能建造技术构建的具有高可靠性的生产系统,保证了225次大型浇筑没有出现一次故障;将作业从基坑搬到了标准化的厂房内,创设了工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专心工作的环境,为安全优质高效预制沉管提供了保障,创造了百万方混凝土浇筑无一裂缝和2203天作业无一伤亡的纪录;创新低热混凝土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27.5万吨,工程践行了绿色低碳建设理念[4]。
3.1.3 打造人性化工程——为劳动者谋福祉
就我国现状而言,工程项目的劳动力主体都是农民工。预制工厂创新的工业化流水线制造方式需要匹配高素质、职业化的操作工人。岛隧项目通过打造人性化工程,解决农民工现状与流水线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具体手段是将传统混凝土工程的钢筋、模板、浇筑三大工序进行流程再造,拆分成156道工序,降低技能要求,减少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传统钢筋加工是非常艰苦的工作。岛隧工程预制工厂的钢筋总量超过30万吨,相当于10座大型桥梁钢筋用量的总和。沉管钢筋异常粗重,直径可达45毫米,若采用传统工艺方式,需要配置五、六百名壮劳动力,持续数年进行重复的、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确保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作为大桥主体工程的关键一环的120年的耐久性。岛隧项目预见到该问题,通过国内外调研,并集中攻关,最终集成了先进装备、研发了数字化生产线,通过科学设置流程,实现了仅配置48名钢筋工,且三分之一是女工,就高质量且按时完成了全部钢筋的加工任务。劳动生产率较过去提高超10倍,精度高达1~2毫米,沉管主结构120年防腐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得以保障。AF9A8427-4F2C-45E4-B599-B154AAB81E55
岛隧工程将安全视为员工最大的福祉,在工程现场随处可见“不安全我不干”的提示牌。沉管侧墙高度超过11米,浇筑时需要工人进入钢筋夹层内进行布料和振捣,面临空间密闭、通道狭窄,通风、噪音、混凝土水化热等状况,环境非常恶劣。工程采用了2小时换班制,每有1个工人进入夹层内作业就要同时配置2人应急保障。虽然医护人员在现场专门设置急救站,但是现场反映一旦发生意外,作业人员很难从狭窄通道撤出,因此仍有安全风险。为此,组织设计重新优化作业通道,设置新风、降温系统将振捣作业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高价购置轻型、低噪音的新型振捣设备改善作业条件[4]。
岛隧项目还在外海孤岛建设了具备抗台风能力的生活区,设置超市、理发店、海边“情侣路”等人性化生活设施,定期播放电影和组织文体活动,让工人有家的感觉;每天开早、晚班会、做早操,农民工夜校定期组织技能培训,精心关心每一个工人,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
3.1.4 效果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让他们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的工作,才能做出有尊严的工程。因为考虑支持地方发展选择调整厂址,项目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二例工厂法的挑战,取得了大型土木工程工业化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创新工法等百余项技术成果。工厂环境一尘不染,沉管预制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建成世界最长的滴水不漏沉管隧道打下了坚实基础。决策时最为担心外海孤岛工人队伍不稳定,工程期间虽发生多次停工,但没有一人中途离开。农民工发展成为了职业工人,预制工厂的经历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品牌,桂山沉管预制厂也成为对外展示交通行业发展成就的窗口。100多国家6000多个参观团体先后来访,参观者多对岛隧工程的管理理念与建造细节印象极为深刻[5]。
3.2 案例:人工岛建设
3.2.1 首创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为环境谋福祉
島隧工程的两个人工岛位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2016年年末《意大利共和报》提出到岛隧工程采访,由于是西方主流媒体,双方谨慎地商讨超过了半年时间,直到2017年9月才得以成行。采访以后他们用整个头版对大桥进行了报道,其中对人工岛的建设作了以下描述:“如何在没有岛屿的情况下建设海底隧道呢?如何在三年内建设完成几个岛屿呢?如何在不影响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情况下建设大桥呢?如此种种,看上去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当年阿基米德找到‘撬起地球的支点那样,在多年的积累和冥思苦想后获得灵感,找到一个全新的思路:‘与其在海中通过堆砌岩石建筑人工岛屿,不如用高达50米的120个钢圆筒打入海底并且连接起来,填充以沙子修筑人工岛。港珠澳大桥就是用这个方法建造的……人工岛工期由3年缩短至7个月。”图4给出钢圆筒快速筑岛示意图。
2005年组建团队进行人工岛方案的前期研究,发现传统大挖大填方法无法满足工期和环境等要求。2008年提出快速筑岛构想,但方案一年多时间没有得到响应。2009年再一次组建团队攻关,进行了3个月的“工程不可行性研究”,发现无法证明该方案不可行。又用一年半的时间解决了主要关键问题。2010年岛隧工程开工后,钢圆筒快速筑岛方案成为实施方案,但是巨型钢圆筒之间进行连接这一重要细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日本新日铁公司用他们的特殊产品提出一个方案,项目团队结合国内的材料条件也提出原创的整体式圆弧钢板(副格)设想。前者的价格比后者高出3倍以上,但后者是全新的结构。在决策的时候新日铁公司6位专家与项目团队一起研究了一周,最后结论是在天津做一个足尺模型试验,检查超薄超大偏心的圆弧钢板的可插打性。试验中需要使用由美国公司提供的两个振动锤实现同步振设,试验连续做了6次,采用项目团队提出的方案进行连接均被撕裂,整个团队几乎陷入绝望。受到美国振动锤公司的启示,通过仔细核查发现两个锤的同步齿轮相差了一个齿,在更换齿轮后,试验立刻取得了进展,一种全新的钢圆筒弧形钢板副格连接结构随之诞生了。
创新快速筑岛技术,减少泥沙开挖千万立方米,将需要数以百计的船舶连续数年的海上大会战,变成了仅需十余艘大型船舶装配化作业的工程,保护了中华白海豚和海洋环境[6]。
3.2.2 提升工程体验——为用户谋福祉
快速筑岛创新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环保的矛盾,同时也为工程工期实现创造了条件。同步自主攻克了沉管预制工厂、沉管安装技术及系列装备,并在2013年5月2日按计划实现了第一节沉管安装,岛隧工程取得良好开端,逐渐步入有序状态。
2013年底超级台风1330号“海燕”登陆菲律宾,海南岛南部受到该台风外围影响,很多重要设施遭到损毁,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件事引起了项目团队的思考。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岀现的频率及强度呈现显著增大的趋势,未来如果有类似“海燕”这样的台风影响珠江口,工程是否存在防灾能力不足的风险?项目团队提出是否需要对工程防灾风险进行设计再评估?当时人工岛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已完成60%以上,是否要对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引起了内外多方的争议。对内的不同意见是开展再评估工作超出了现行标准,也超出了合同范围;对下工区担心会出现返工问题;还要考虑到港澳和相关方协调、流程、审批等都需要花时间,会影响到工程正常推进。
项目团队从工程师专业角度坚持意见,组织模型试验和防灾标准论证,进行方案的系列调整和现场返工,将总体防灾能力提高了10%~15%。2017年8月,超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珠海,造成了100多亿元的损失,两座人工岛经受住了考验,岛上设施几乎毫发无损,当天夜里全面复工。2018年9月工程以完工状态再一次经受超强台风“山竹”考验。
在岛隧工程实施过程中类似案例很多,在此仅列举其三:为了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用近2年时间对以往使用的碎石基床方案进行了“复合地基+组合基床”的创新;为了提供更为舒适的行车环境,历时3年调研论证研发了无缝伸缩缝技术,建成了7公里长无跳车感的隧道;隧道内装是辅助性的工程,组织开发了低炫光行车更安全同时具有防火功能,便于维护的新型产品。AF9A8427-4F2C-45E4-B599-B154AAB81E55
面对一个工程时,是选择履行合同做“正确的事情”,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工程专业判断与风险预判意识?项目团队以超出合同、超出标准的行为,去履行职业责任,从而建造了一个“好的工程”。
3.2.3 匠心追求工程“美”——为三地人民谋福祉
岛隧工程的主体都在水下和海底,三地人民能够看得见、直接感受到的是被称之为岛上建筑的配套工程,但是具有地标性的建筑设计原本不是项目团队所擅长的领域。
项目团队用心地研究工程环境,解读三地人民长远需求,构建了一套“珠联璧合”的设计方案,在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考虑岛上抗风安全和腐蚀环境,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呈现景观美学的整体效果,“大胆”提出整岛清水混凝土方案的构想。
为了使参与设计、实施的骨干成员对清水混凝土获取更多的体验,组织到日本和德国考察了许多著名建筑案例,开展交流。大家越考察越了解越觉得没有信心,因为清水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实施过程没有容错性,按此要求完成一栋建筑都有很大难度,岛隧工程采用整岛方案,难度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负责实施的两个工区领导被派到德国采购模板,面对准备好的合同,在德国思前想后了三天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对方把他们送到飞机场,在地下车库垫着汽车顶盖才签下了岛上建筑清水混凝土模板合同。因为他们知道这份合同一旦签订,意味着没有退路。
接着是团队全面攻关,组织研究配合比、工艺参数、操作规程、评价标准,施工过程中要求德国工程师“一票否决”。实施的主体是一支专业的“码头工人”,最终又快又好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工清水混凝土建筑群,如图5所示。岛隧项目倡导设计师是建筑师、工程师是工匠的理念,将隧道入口减光罩、岛上建筑风帽、岛面铺面、工程照明都赋予了美的特色,将现代工业风和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岛隧项目凝练出了建筑、结构与匠心融合的工程美学内涵,通过整岛清水混凝土方案的实施,使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与建筑美学得到了融合,让三地人民能够从中体会到建设者美好的匠心,让工程能够向未来传递一种真善美。
3.2.4 效果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科学是島隧工程的和谐文化。首创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创造了超大型复杂跨海工程保护生态、创新技术、优化选择方案的范例。工程面临风险、困境与两难决策时,在做“正确的事情”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些超出合同、超越标准去履行职业责任做“好的工程”的选择,但是完成每一个选择的过程都非常艰难。汉斯·德维特先生认为:“中国工程师是被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最终东西人工岛成为了珠江口独特的、全世界唯一的“双岛”地标,2020年获得了“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卓越奖”。
3.3 小结
(1)工程实施既有合同法律标准等可以规定的硬性要求,又有无法规定的软性要求,例如岛隧工程为社会谋福祉、为工程谋福祉、为劳动者谋福祉、为环境谋福祉、为用户谋福祉、为三地人民谋福祉这六个方面,部分在合同里有要求或标准,但大部分没有。这些软性要求就是工程师伦理素养的空间,做或不做,努力或不努力,用心或不用心,尽责或不尽责,是工程伦理的着力点,也是能够更好地实现一流工程的原因。可见,工程伦理不仅帮助做好的决策,也帮助建设“好的工程”。
(2)工程因环境、条件、场景不同,导致面临的困境不同,从而工程伦理可以提升的维度也会不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伦理可以着力的问题和方向会因不同的工程而变化,然而如果我们注意运用掌握的工程伦理规律去辨识工程伦理可以着力的软性空间,并使之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那么就能够让工程伦理理论研究成果及个人和团队的伦理素养更好地作用于工程、服务于工程。
(3)工程伦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谋”。“谋”就是用心、有责任、有智慧、有技能,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专业能力和伦理素养两者缺一不可。仅有专业能力没有伦理素养,就会行有余而道不足;仅有伦理素养而没有专业能力,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两者同时提升,才能谋更多福祉,创更大价值,树立品牌,工程建设中分享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4)为劳动者谋福祉是“利他”,每一个平凡的员工通过认真敬业成就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是“利己”,工程安全质量效率得到全面控制是各方共赢的“互利”。再者,为环境谋福祉是“利他”,确保工程的工期和安全是“利己”,实现了人与工程和环境的和谐是共赢“互利”。岛隧工程体会到“利己、利他、互利”是工程项目伦理行为的内在运行规则。利己是源动力,利他是作用力,互利实现共赢是目标。把握这个规则,应对工程项目伦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
4 探讨
4.1 “合同+N”
“好的工程”不仅在于完成它的外在形象和功能,还在于传递社会价值和福祉意义,传递社会发展的内涵。因为建造工程不仅是建造更好的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建造可持续的优良环境。因此,当建设过程中面临社会、环境、责任等多重困境抉择时,仅遵守合同或许能建成工程,未必能建成“好的工程”。岛隧工程以工程伦理为引导,探求符合实际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为,最终促使工程建设获得了更佳效果。项目团队将工程伦理融入建设过程,探索了“合同+工程伦理”的项目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申,提出“合同+N”的管理模型。这里的“N”是指不仅加入工程伦理,还可以加入其他超越合同的有利因素,促使工程活动朝向最佳方向发展,这些因素可以是创新驱动、智能建造、伙伴关系等,但在众多因素中工程伦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4.2 E15现象
港珠澳大桥共33节沉管,安装过程历时4年。第15节沉管(E15)安装长达156天,历经三次浮运、两次回拖,是岛隧项目经历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沉管安装通常需要在选定的窗口期内完成,窗口期就是在72小时内海上的风、浪、流都在安全限值之内,一般每月只有一个窗口期。E15第一次安装过程中,在沉管基床上发现了异常回淤。继续安装沉管对接精度不能保证,沉管回拖没有窗口且在世界上鲜有先例,一旦发生意外,沉管的损失上亿元,堵塞航道影响珠江口的航运,后果更不堪设想。项目团队在现场果断作出了返航的决策,回拖时海上风力超过6级,返航过程遭遇了沉管安装以来最为恶劣的海况,返航12公里,船队足足走了24个小时。为查明原因,广东省领导先后4次现场调研,弄清上游采砂是直接原因后,协调要求停止采砂为后续沉管安装提供条件。这涉及到7家采砂企业、近200艘船舶、10000多人的就业,还会影响珠江口的建设用砂。E15第二次安装浮运途中,沉管基床面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异常堆积物,不得不再次返航。项目团队又用了1个月时间,再一次做好各项准备,最终完成了E15安装。此时距年底剩下9个月的时间,为了回报社会,项目团队在汛期和台风中两次实现了1个月安装2节沉管,创造了一年安装10节沉管的“中国速度”。外国同行非常感慨,在国外这种情况极大概率是停工等待索赔。AF9A8427-4F2C-45E4-B599-B154AAB81E55
项目团队在E15过程中的决策化解了工程危机,使得工程能够最快地得到原因分析和处置,获得尽快进入正轨的效果,但是这样做放弃了按照工程惯例、合同规则进行巨额索赔的机会,而且还承担了处理过程中发生意外风险的责任,付出了额外的成本与代价。项目行为的后果最终由企业承担,发生这种事的时候,企业是鼓励、默认或者其他?项目行为实际上受到企业的限制和影响。从合同上整件事情与政府没有直接关联,政府打破按程序办事的惯例,直接参与到进程中,为事情的解决起到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是一旦事情不能圆满解决甚至出现意外风险,政府的破例行为就会使其成为责任直接相关方。采砂本身是正当合法的行为,采砂企业在政府协调下选择服从,为解决工程难题提供了关键的条件,如果他们选择坚持依法维权,工程可能就不能顺利推进。
在大型复杂工程建设中,经常面临“做正确的事情”和“做好的事情”的困境,“做正确的事情”和“做好的事情”有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候是冲突、甚至是对立的。各方在这类事件中的选择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更深层次工程伦理规则、伦理标准、伦理素养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港珠澳大桥建设彰显了我国举国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利益、国家意志永远是决定事物走向的核心驱动力。越是大事,越逢关键时刻,越能够达成共同目标,彰显体制优势。
4.3 “头雁效应”与工匠精神
本节讨论两个特殊“群体”——作为决策者的项目经理,以及作为工程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工程伦理研究之所以应给予这两者重点关注,是因为他们的伦理素养和伦理行为,对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遭遇E15现象时,是勉强安装留下隐患,还是重来一遍,坚持120年质量目标?是遵循港澳惯例顾及企业利益,按合同索赔,还是以国家利益优先,直面世界工程难题?是牺牲工人停工待遇,节约成本,还是给予人性关怀稳定队伍,进而确保最高预制质量?面对诸多两难抉择,如何权衡各方利益,考虑多元因素,统筹现有资源?如何在工程建设困境中寻找“最优解”,实现工程、社会、环境、劳动者各方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项目经理承担着“领头雁”的责任,其伦理素养,例如担当能力、对国家和企业的忠诚,会潜移默化地隐含在其下达的各种指令之中。项目经理还肩负带动群雁的责任,最终形成建设一流工程的内在驱动力量。
农民工从简单堆砌完成一个任务,到成为精心雕琢创造工程艺术的工匠,背后必然存在工程伦理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岛隧工程倡导一种工匠精神,促进农民工伦理素养和伦理行为的良性培育:热爱工程、用心完成每个细节、追求极致的品质、“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成为一种终生习惯[4]。
4.4 工程项目伦理生态
工程伦理如何对建设一流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能否构建工程项目伦理生态?通常的伦理生态的内涵是以人为核心,而工程项目伦理生态还需要让项目、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形成和谐、平衡、共生的关系。岛隧工程于2010年底动工,2014年工程进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港、珠、澳三地政府从工程实际出发,启动对合同费用的评估,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地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消除恶性竞争,为工程项目创造健康、和谐的大环境,给项目团队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带来了信心和保障。
工程项目伦理生态至少要关注到三个方面。一是公平的社会环境。公平的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企业和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是有付出有回报,少付出少回报,多付出多回报,特别是好的付出要有好的回报。二是企业诚信。诚信是立企之本,诚信的标签是品牌,品牌的载体是项目的成功,项目一次次成功的累积是企业的发展。另外,讲诚信也要关注盈利性。盈利性是企业的本质特性,企业活动不能盈利,失去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时候,讲企业诚信、讲企业品牌包括讲伦理就失去了意义。三是最为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内核,从总体上统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工程项目伦理生态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公平社会中,遵循“好的付出有好的回报”的基本精神,实现企业盈利与诚信、忠诚和责任的统一,引导企业鼓励项目提升伦理素养做“好的工程”,更好地为企业谋发展、为社会谋福祉。
5 结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工程建设与之直接关联。对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进行总结,完成一项工程和做一个“好的工程”之间,存在可供提升的多维的软性的空间,工程伦理能够在其中提供帮助。因此工程伦理研究并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致谢:基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的工程伦理思考是岛隧工程建设者在实践中深入探索、汲取经验、总结规律、创新思维的集体结晶,谨以本文向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全体建设者和本专题研究团队成员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6,(6):24-30.
[2]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工程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林鸣.建造世界一流超大型跨海通道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管理创新[J].管理世界,2020,36(12):202-211.
[5]林鸣,王孟钧,罗冬,等.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管理探索與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6]林鸣,林巍,王汝凯,等.人工岛快速成岛技术——深插大直径钢圆筒与副格[J].水道港口,2018,39(S2):32-42.AF9A8427-4F2C-45E4-B599-B154AAB81E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