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 振兴革命老区的思考
2022-04-29李敬
李敬
摘 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既是红色文化资源得以传播的重要抓手也是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任务,红色文化因其独有的精神特质、功能优势与时代特性,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与价值。郑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抗战时期豫西敌后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遗址遗迹。但当前面临重视不够,保护意识淡薄;损坏严重,急需维护修理;文旅割裂,深度融合不够都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开发保护力度、创新宣传载体、做好文旅融合,不断提升红色资源开发保护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革命老区是我党我军重要的革命发源地、斗争根据地和成长见证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曾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1]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文化中红色文化资源是浓墨重彩的篇章,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进行保护性传承,一方面进行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开发红色资源、振兴革命老区的实践价值
河南是革命老区建立较早较多的省份之一,覆盖范围广、人口比重大。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革命老区普遍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群众生活水平较低。与此同时,革命老区也是红色资源富集之地,开发利用价值极高。
(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是革命老区的鲜明标志,也是革命老区的发展资本;不仅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更是我们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两个不能忘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两个更好”的重大要求,对革命老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红色文化资源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我们要带着对革命老区的崇高敬意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在振兴发展革命老区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革命老区养育了我党和人民军队,我们要带着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在振兴发展革命老区实践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了巨大牺牲奉献,我们要带着回报革命老区的心态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在振兴发展革命老区实践中造福老区人民,让老区人民率先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生活。
(二)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重要任务
早在2020年5月11日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就把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促进革命老区振兴,上升为全省战略,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载体、经典景区和研学基地,让人们更多地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坚守初心使命,更多地造福人民群众” [2]。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布局,红色文化资源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这些安排,是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资源禀赋与功能定位的统一、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统一。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亮出河南文化旅游的红的底色,举起河南文化旅游红色大旗,摆上重要位置,克服现实困难,瞄准国内一流,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推文化旅游强省建设。
(三)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落下老区人民。革命老区的发展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者。乡村文化除了哲学、宗教、伦理、审美、思维方式、情感、社会文化、民风民俗和人的心理行为等隐性表达外还包含视野所见、可察觉的物象要素,它主要由自然条件、周边建成风貌等已客观存在的较直观的构成元素组成。例如红色革命遗址、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实体和空间。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为契机,建设红色场馆、红色文化长廊、党史文化广场等,增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景观,彰显鲜明价值引领,通过修订乡规民约等,引导全村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信息大爆炸时代,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的涌入村民大脑中,会对其思想认知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排除消极负面文化因素,吸收红色文化资源中积极向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优质文化因素,积极引导构建文明乡风。
二、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70多年前曾是日本“东亚战略”入侵中国的重要地域之一。1944年4月,侵华日军发动了河南战役。驻守河南的40万国民党大军,在日军的进攻面前是一触即溃,败退而逃。日军紧追不舍,不到半月,豫中豫西45 县失守。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据中央指示,1944年9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组建成功,由皮定均、徐子荣率领1700多人来到登封,经过4个多月的奋斗,开辟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范围涉及到登封周边十个县。1944年10月,开国大将王树声和革命老前辈戴季英,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组建并带领中共河南区党委、八路军河南军区,由延安出发,于1945年2月到达登封,领导和指挥豫西军民英勇抗日,创建了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豫西(河南)抗日根据地。其范围涉及到黄河以南、平汉铁路线以西河南境内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建立了34个县的县委、县政府和县抗日独立团,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
(一)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遗址现状分析
郑州辖有豫西抗日根据地革命遗址遗迹总计64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1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1处,革命领导人故居8处,革命烈士墓5处,革命纪念设施22处。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在保护级别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4个,尚未定级的有34个。二是在利用级别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尚未定级54个。三是按革命遗址地域分布:巩义市有18处;新密市有13处;荥阳市有7处;登封市有23处;新郑市有11处;上街区有2处。四是革命遗址的所有权:革命遗址属国家、集体所有的16个;属私人所有的14个;其他34个。归国家、集体所有的多数为办公场所、工农业生产的厂房、农田、山地等,少数作为游览景区的景点对外开放参观;归私人所有的大多数为居住场所。此外,还有少量宗祠作为农村族人共同所有。五是革命遗址的保存状况:保存状况好的5个;较好的9个;一般的13个;较差的12个;差的14个;损毁的11个。
(二)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困境
面对如此多的红色资源,我们当前却存在不少的保护利用困境。
1.重视不够,保护意识淡薄。各级政府未深刻认识红色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支撑作用,而仅仅停留在发挥其纪念、教育意义层面上;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红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少,缺乏保护的主动性,缺乏吸收的自觉性;文化资源、革命遗址数量多、分布广,这为同类、同质文化资源的整合带来较大困难,难以进行文化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从规划保护到抢救利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遗址所处6个区县(市)革命遗址保护经费基本没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一些革命遗址虽然被主管部门认定挂牌,但由于经费缺乏,使保护流于形式。
2.损坏严重,急需维护修理。红色资源、革命遗址多处于暴露状态,遭受自然侵蚀而损毁和破坏,出现垮塌、模糊不清等现象;红色文化资源因未及时保护而遭人为破坏,出现部分遗址建筑被拆除或损毁,许多纪念碑碑文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等现象。
3.文旅割裂,深度融合不够。郑州市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标准低、内容单一、展示方法旧、周边环境差,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呈现形式方面大多以传统的文字、图片、实物展示等为主,缺乏吸引力,新颖性不够;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有待加强,开发不合理,造成红色资源的严重浪费;旅游主体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如交通、停车、餐饮、购物等,无法有力支撑相应的红色文化旅游。
三、开发红色资源、振兴革命老区的道路探索
重新审视红色资源的价值,以成绩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开发力度、创新宣传载体、做好文旅融合才能不断提高红色资源开发保护针对性、有效性。
(一)提高政治站位,解决好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
一要先算政治账,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上看待开发红色资源工作。开发红色资源,初衷在于讲好红色放事,传承红色基因,目的在于以文励志、以游兴乡,培养时代新人,推动中原出彩。所以首先要从落实政治要求上去衡量,体现政治功能上去看待,进一步提升开发红色资源的政治自觉。
其次,要多算经济账,从刺激文化旅游消费、助力革命老区振兴上看待开发红色资源工作。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不是装门面,不是做样子,不是吃白饭,而是要在体现其举好旗帜、砥砺初心、强化使命的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彰显其引导消费、刺激经济、助力发展的经济发展功能。所以要多从经济属性、经济功能上去看待,进一步增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内在动力。
最后,要算长远发展账,从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上看待开发红色资源,进一步强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使命担当。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时之需,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要求。
(二)加大保护力度,解决好资源损坏严重的问题
就是说要对乡村革命遗物、革命遗址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修复与重建;要对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整理。
一要精细梳理历史。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存。近年来,郑州市党史部门针对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如2021出版的《郑州革命遗址通览》、2020年出版的《郑州抗战简史》、2019年编撰的《郑州革命遗址普查报告》《建设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党史实训教育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等书籍文章。此外,还有大量的党史资料散落在各类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手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发掘甚至是抢救。
二要加大专题研究。当前,对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仍相对较少且权威性不高。需要我进一步对红色资源进行研究、分类整理,对红色资源所包含的精神价值进行不断挖掘。
二要开展专项普查。郑州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点多面广,保护利用现状不一。所以,要开展抗战红色文化的系统性普查。对郑州辖域各种类型的抗日史料、遗址现况要逐一采集登记,编列名录、建档立卡并开发专项数据库。要对抗战文物进行征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抗战文物和史料,鼓励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确保应收尽收。要做好对抗战老兵或其后代、老区村民口述历史的收集,把有效的史实记录下来,并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资料。
(三)创新宣教载体,解决好集群效应不强的问题
一是以红石头沟村为中心打造郑州豫西抗战红色文化传承带。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村被誉为豫西抗日根据地启基,历史地位突出。1944年9月,皮定均率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先遣支队进驻该村。10月在此成立了登封抗日县政府、抗战司令部,确立了抗日政权。八路军战士分住各家各户,同吃一缸水、同用一个灶。部队纪律严明,从不扰民,视人民为父母、兄弟姐妹,军民一起谈抗日、论战场,扫地挑水干农活、说笑拉家常,根据地人民的人格在共产党、八路军这里得到了尊重,催出了骨肉相连的军民深情,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民族抗战热潮。单登封就有相关遗址20余处,加上荥阳、新密、巩义和上街等地,现存遗址遗迹共约60余处。以红石头村为中心,向其他区域延伸,联合打造几处关键遗址保护项目,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线路相通、文化相连,逐步形成特有的集群效应区——“豫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传承带”,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獨有的红色文化综合性体验式旅游景区。在这个区域内,统一形象、树立品牌,对外吸引红色旅游,对内发展红色观光产业,实现红色地域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是规划建设郑州豫西抗战精神干部教育基地。在基地开展党史专项教育培训,是创新开展全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是郑州处于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内在需要,是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担当精神的重大举措。学员在强化政治理论、党史国史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课堂,深入最艰苦的革命老区,重温革命斗争年代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亲身感受体验老区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抛开职位岗位的标签,做回一名朴实的、为民的、具有革命初心、敢于担当使命的共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不仅能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还能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围绕基地周边可高标准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和开发生态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四)做好文旅融合,解决好资源利用不够的问题
一要创新融合模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最基本的融合,要改变红色文化旅游相对“传统”“保守”的发展模式,通过“红+绿”(红色生态游)“红+古”(红色古村落游)“红+乡”(红色乡村游)模式,尽快突破参观学习、生态观光、演艺表演等产品层面,扩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解决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短的问题。
二要拓宽融合层面。文化旅游与交通、水利、工业、农业、教育、体育、科技等行业融合是更广泛的融合,要不断深化红色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强产业、产品、空间、科技、精神等多层面融合,跳出旅游发展旅游,解决文化旅游价值链条短的问题。
三要提高服务质量。文化旅游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是更高层次的融合,不断提高文旅融合的数字化水平;要整合资源,资源很好,如果散播在各地,就不完整,就行不成规模效应,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推介;需要完善交通、通信、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努力打通产品与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文化旅游服务链条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信阳市的讲话.2019年9月19日.
[2]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2020年5月11日.
[3]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郑州革命遗址通览.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