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

2022-04-29李国萍

学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而且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产生自主学习行为,对学生的终身發展大有裨益。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5-011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3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作为首要任务,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兴趣,从而使预习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助推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展开简单的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价值

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课前预习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无论是对于完善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是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来讲,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价值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品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科学的预习规划,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深入感知新课程的内容,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对比等思维品质的发展,使学生的预习活动不再只是机械性的课文泛读和浏览,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本质上来讲,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新课感知,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预习,学生不但可以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能明确自身在课堂上需要突破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就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进行更加科学的课堂时间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深度探究空间,从而助力学生顺利突破课程重难点,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采用微课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兴趣

就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来说,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喜欢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对参与语文课前预习的兴趣普遍不浓厚,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兴趣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形成和发展的助推剂,教师必须采用趣味化教学手段,才能消除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抵触情绪,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前预习的内在动机。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语文课前预习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将课前预习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泛读和浏览,采用的预习形式也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趣味性,也非常适用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微课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微课件中可以将新课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或者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使预习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次,微课具有强大的知识梳理功能,课件时长通常在5分钟左右,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把微课件下载到U盘中回家完成预习,这样的预习模式难度不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前预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加强引入微课预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实现对课前预习模式的创新,从而增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质量[1]。

在微课预习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内容较为浅显的语文预习微课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这样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而且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独立思考活动,通过自主微课预习初步构建课程知识框架,这样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时就拥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知识点的梳理以及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对于内容比较艰深复杂的语文预习微课件,学生的独立预习效率并不高,教师应该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将这类课件的预习内容转移到语文课堂上,在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维点拨和思路修正,这样既不会影响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利用语文微课预习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第二,学生对语文微课件的自主预习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开展,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制订和预习微课件相匹配的预习计划方案,使学生能够跟随预习计划方案的流程指引,按部就班地开展语文预习思考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同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预习习惯,也能够提升语文预习教学的层次性和条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科学管理自主预习时间,收获最佳的语文预习成果。

(二)明确预习目标,合理设计自主预习任务

预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加强预习目标的针对性和导向性,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然而就小学语文教學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在为学生设置预习任务时,一般只是让学生回家略读课文,并没有结合课程难点为学生制订预习目标,这样不但会导致学生的预习方向过于盲目,而且难以体现教师设置预习任务的实际作用,从而给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一教学弊端,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加强教材分析和预习任务设计,明确预习目标,合理设计自主预习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要点,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全面的感知,从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实现对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科学培养。在语文预习目标的设计和确定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学情对语文课程的预习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整合为难度从低到高的预习任务。这种预习模式不但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期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能实现阶梯式、层次化的预习流程设置,逐步促进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横向和纵向拓展,驱动小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方法指导,强化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俗话说:“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核心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机械性地参与课前预习,而是为了将科学的预习方法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更加流畅、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对预习方法指导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初级阶段,学生就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需要教师耐心地帮扶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探知正确的预习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预习。除此之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短短六字箴言却道出了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时,应该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则,着力加强预习方法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握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发展的关键点,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强化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境界[2]。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渗透语文自主预习方法时,应该从分层教学的视角出发,对预习能力和思维优势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应该着重强化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思辨能力,使这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课文的基本脉络有所领悟;如果学生的预习难点在思维发散方面,教师在指导预习方法时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路发展方向,使学生的预习探究更加有的放矢,这样一则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化预习思维体系,二则也能使全体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塑造。

(四)组织分组预习,锻炼学生的合作预习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时通常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设计预习任务,鲜少在预习环节引入小组合作形式,这种预习模式不仅欠缺科学性,也无法收获理想的自主预习习惯培养效果。

俗话说,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多人合作才能爆发更强大的思维力量。由于先天因素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小学生的个体学情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并将分层、分组教学理念引入预习规划,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预习需求,并在合作中体验到预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效率。而且“新课标”也倡导教师构建合作、自主、探究化的语文教学模式,这一指导思想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结合预习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分组预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践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实现对语文预习模式的有效优化,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预习、合作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合作预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预习信心,促进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3]。我们要认识到,有效的分组预习重在学生之间充足的互动交流,如果预习活动中的互动成分不足,那么分组预习也就丧失了其根本的实施意义。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分组预习探究时,应该加强引领学生开展多向互动式交流。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教学语言活跃预习氛围,激活每个学生参与合作预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预习能力优势和思维潜能充分相融相促,这样一则可以缔造生态化的语文预习环境,使预习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彰显个性、释放思维灵感的平台,二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和他人协作的自主预习习惯,从而在集思广益中锤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预习能力,凸显小学语文教改工作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大力践行。

(五)落实评价监督,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来讲,评价监督环节和预习过程同等重要。有效的预习监督是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缺乏评价监督环节的预习模式是不完整的,也难以收获理想的预习效果,影响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稳步发展。另外,加强预习评价监督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主要途径,不但可以使预习成为学生的常态化行为,而且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预习质量。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预习评价监督的重要性,积极落实评价监督环节,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预习模式存在的缺陷,提高预习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回顾反思预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成功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也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价值,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采用多样化的预习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收获更加丰硕的语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J].天津教育,2021(14):185.

[2] 黄莹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2):234.

[3] 袁彬洋.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20(49):42.

作者简介:李国萍(1980.9—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习惯培养小学语文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