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22-04-29徐翠
徐翠
[摘要] 初中体育教学是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态度和体育情感培养的主要载体,教师在完成传统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切实践行终生体育目标,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方式涵盖了听讲、模仿、探索、合作等方法和途径,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需求,进而有效运用学习方式实现培养目的。
[关键词] 学习能力培养;初中体育;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得学校体育的环境、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长期以来,机械、被动、表层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的障碍,更影响到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实现。[1]围绕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体育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解决体育学习方式形式化发展的怪圈,彰显深度学习方式的内涵并精准运用,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合理恰当地选择和应用并实现体育学习效果的持续优化改进。
一、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
1.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差异
体育知识的内容与类型直接影响到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陈述性知识需要学生们实现有效接受,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应用接受学习方式;操作性知识则以学生们的主动发现学习为主,在发现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技能;自我知识则应该同时运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学习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也可以将两三种方式整合后共同使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价值。例如,跑跳投类的运动与学生们的生活非常接近,是初中学生每天都会参与的基本运动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用探究体验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并使得学生们能够融入其中。又如,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教师在这类技能型项目教学中采用模仿习得为主、其他学习方式为辅的组合学习方式。[2]
2.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特点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进入了快车道,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学生的发育情况不同、基础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体育兴趣不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坚持多样化与单一化结合、主动式与被动式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结合的原则,从不同教学对象的實际情况入手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式并将各种方式有效结合,依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及时作出优化调整,真正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则动态监控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并作出及时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3]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教学主题、梳理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并因材施教才能够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研判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要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将多种学习方式组合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方式。
二、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的准备工作
1.引导学生熟悉各种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因此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学习方式,把握学习方式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条件、自身在学习行为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方式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两大类,前者侧重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参与学习,后者则侧重学生的被动接受模仿学习。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熟悉各种学习方式,以此促进体育课堂教学。[4]
2.有效分组让学生适应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充分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选择适合小组的学习方式。有效分组能够充分发挥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的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学生较好的小组交流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分组后小组成员共同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并检验知识。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原则,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小组内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3.布置场地器材保障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场地器材以及各项保障条件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体育运动以实践活动为主、理论知识讲解为辅,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很多学习行为需要在自主尝试和主动探索过程中完成,学生选择主动或被动的学习方式均需要教师为其提供与学习行为相匹配的条件。近年来先进的运动穿戴设备、网络视频直播等技术可有效地助力体育课程教学。
三、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的调控策略
1.有效激励学生,引导参与学习
初中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新的知识或技能时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观察学习效果,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后往往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日趋成熟,他们的学习行为也更加充满理性,因此教师应该综合运用设疑、提问、讨论、启发、诱导、提升、选择等多重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笔者在篮球投篮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几种学习方式选项,最终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将学习方式确定为“教师示范+小组竞赛”模式。教师将学生以四个人为一组分成能力接近的多个小组,在讲解示范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练习,并通过小组PK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运动兴趣。
2.把控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
当学生逐渐熟悉、适应和真正掌握了各种学习方式后,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设计学习过程并开展有效训练,而这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集中体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成,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与进步。教师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把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避免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
3.学习方式组合,发挥最大效能
学习方式的有效组合可以打破单一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做到取长补短,持续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学习方式时,应该避免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学习方式,而是要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组合起来。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不同的学生或小组均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式方案,他们的主动性也将被有效激活。例如,中长跑是很多学生都不喜欢的项目,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教师示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田径游戏”相结合的组合学习方式,学生兴趣重燃并且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昊.优化田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的优化[J].田径,2021(08):19-20.
[2]薄媛媛.尊重个体差异,体现游戏之乐——初中体育教学分层指导[J].田径,2021(01):81-82.
[3]丁驰中.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4):89-90.
[4]周晓.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如何围绕核心素养打造初中体育新课堂[J].青少年体育,2019(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