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背景下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04-29程蓉娄燕王馨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程蓉 娄燕 王馨

摘 要:本文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工程伦理》课程特点,从设定知识和思政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化与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凝练教学内容思政元素、采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蕴含思政元素考评的过程性定量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实现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之成效。

关键词:工程伦理;课程思政;研究生课程;案例引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引言

工程伦理作为横跨文、理学科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以剖析工程领域之中可能发生的伦理问题,以及不同个体、不同群体间可能发生的伦理冲突的处理方案[1]。工程伦理教育,以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素养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陆续开展进行工程伦理教育[3],我国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4],2018年,工程伦理课程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纳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范围(国务院学位办[2018]14号)。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要培养出既具备深厚学科知识、精湛专业素质,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使命责任感的、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任务的新时代青年的使命[5]。从而,加强研究生阶段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研究生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相关元素,将价值引导融入专业知识授课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强化研究生价值观念教育显得极其必要且迫切。作为大学思政教育中重要环节的职业伦理教育,对工科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的具体化就是工程伦理教育,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工程伦理》这门课丰富的思政元素。

深圳大学自2018年开始把《工程伦理》纳入全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在我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3年中,累积选课人数268人。在前期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通过挖掘课程内容思政元素,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自由辩论式课堂、显隐并重教学方案、多重角色扮演、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短视频模式等教学方式等,积累了一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工程伦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课程实践,深入探讨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交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案,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教学新思路,以期对高等学校进行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实施在授课群体的知识结构特点、知识发展层次、同专业的联系方面以及受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同本科生教学有着较大差别。因此,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专业领域隔阂较大。在课程思政中,要考虑到专业的多元性和独特性特征,将思政元素同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指导学生把握判断正确的研究方向,树立端正的科研态度和作风,真正落实思政教育引领学生科研的开展。

(二)契合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由于研究生的學习强调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侧重自主学习,因此在研究生的课程思政要依托丰富多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严正性,从而引发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间的同频共振。

(三)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缺乏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本课程教师不仅要精准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更要善于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精通相关的思政技巧,并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中有机融合,从而到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但现阶段专业课教师大多存在思政理论素质不足,思政元素凝练能力缺乏的不足。故如何确定专业知识与思政德育元素相融合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找准育人角度,把握好二者融合的契合点,是课程思政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融入课程思政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一)课程教学目标

Davids将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归纳为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增加学生对行业行为标准的了解、改进学生的伦理判断力、增强学生的伦理意志力[6]。

结合本校机械类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专业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两大类。

专业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专业责任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础从业规范,尤其是与本专业方向相关度高的行业规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以辨识与分析为主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为后续实际工作中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提升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思政育人目标:深度结合思政教育相关内容与课堂知识传授,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现代工科大学生秉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公众的安全和福祉为优先的思想政治觉悟。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解决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缺乏的问题,教学团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政课老师,把握团队思政元素的方向正确性,从本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服务的学科及专业领域应用、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国际国内时事、中国制造史等五个方向不断剖析、整理汇总和优选思政元素,建立融合课程特色的、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资料库。

根据我校机械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了“理论—方法—应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提炼了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三)线上线下多形式混合式教学

针对本课程大班授课模式且学时较少的教学现状,本文探索一种传统讲授式教学与实际案例引导式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在授课前,教师使用“学习通”软件发布下次课授课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以文本,音频等形式),并布置三到五个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案例时思考与接下来的授课内容相关问题的启发式思考题。学生课前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所提供的的案例,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对课前思考题的理解,授课教师在查阅学生课前的反馈后需要对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课中,采取案例引出、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分小组辩论“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核电站”,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既厘清了基本的工程伦理概念和规范,又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完成这场辩论,必要提前查阅各类资料,并且辩论队之间选手要互相協调,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研究生研究型学习的特点,又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了课堂教学。

每次课结束前10分钟,通过“学习通”测验平台,进行本次课堂的重难点内容检测,梳理和总结本次堂课的知识点,考核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教学考核

通过教学效果检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本课程建立全新的课程考核评估模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素比例,强调全过程量化考核(见表2)。

在过程评估中,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评的多维度评估形式来完成。例如在小组辩论部分,其分数涵盖了团队合作、领导力等素质方面的考核。

期末大作业也是分小组进行,学生自主选择同自己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关的伦理问题,考查学生在工程实际中运用工程伦理的伦理判断和伦理决策的能力。完成形式可以为论文、小视频的。

四、结语

本文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角度,以《工程伦理》课程的课程思政为目标,对工程伦理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凝练方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引入专业思政老师来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保障所采用思政元素的合理性、正确性和恰当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学习通”等现代化智慧教学工具的辅助教学能力,通过新增的课前课中测试和互动,达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的目的;采用实际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随堂辩论赛、短视频拍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度多种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评价中设置过程性评估指标,重点关注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评价。

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通过课程思政,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和伦理判断力,使学生自觉将工程伦理知识应用到专业及今后工作中。对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正风,丛杭青,王前.工程伦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3-34.

[2] 顾剑,顾祥林.工程伦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6-12.

[3] 董小燕.美国工程伦理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3):73-77.

[4]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37-39.

[5]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N].人民日报,2020-07-30,(1).

[6] Davids M. Engineering ethics[M].Aldershot: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5.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