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健康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线上+线下”全面构建及优化改革研究

2022-04-29王兵陈佳婷

当代体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实验组线下

王兵 陈佳婷

作为高校体育通识选修课当中较为常见的《营养与健康》课程,是广受学生喜爱的通识选修课程之一,面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需求,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与优化,能够极大的方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对于师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管理全方位管控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课程内容设置及架构优化

《营养与健康》课程是2006年起在我校所有专业学生当中新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且在2009年获得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和架构优化。自开设以来,通过各位老师的不断研究探索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学体系,且教学内容也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营养观念的逐渐转变,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目前最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教学内容有:营养学的历史和发展、营养素概述、膳食营养特征及科学膳食、特殊人群的膳食营养、营养与临床疾病、大学生常见营养疾病问题解析、运动营养与健康等这7个版块教学内容,目前设定教学学时是24学时。通识选修课课程设置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内容和实践操作能力之外,对于自己喜欢的或者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在课程开设初期,由于学生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欠缺,且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因为兴趣选择该课程,缺乏必要的课程基础,所以初期我们在《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制定中偏向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相关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在逐步提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困难程度相比较我们课程开设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了解,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已经对于基础营养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很多学生已经进行全面的学习,并且拥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获取知识的手段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认为《营养与健康》课程开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对于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全面深入学习和了解具有现实意义,也符合现代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课程需要,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尤其是在课程内容上不应局限于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编排。

1.1 课程内容设置及架构优化过程诠释

通过对于以往《营养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营养学知识的学习是理论为主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几乎完全倚重理论课程教学。但是大多数学生从现实需求来讲,学生希望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将营养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甚至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所以在经过认真分析和调研之后,我们在营养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应用的比重,通过实践应用环节,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好奇是所有人的天性,对于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时间当中,帮助所有学生了解营养在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性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健康,但是营养与健康虽说存在相关性,但是并非营养摄入合理就是健康,这是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关系,在国家全面推进健康2030的背景下,让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科学有效的自身身体健康锻炼以及健康生活和健康工作,应该是我们本次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营养与健康》只有24个学时,原本安排的课程内容在24个学时内讲授完并要求学生掌握已经是非常紧凑。在增加健康教育内容的情况下,局限于传统的24个学时并不能满足《营养与健康》课程的现实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通识课程为辅的模式来进行新的《营养与健康》课程改革和优化,采取“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节约线下教育资源,优化线下课堂质量。线上通识课程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课程内容设定较为简单,线下课堂以课程知识梳理以及课程重难点为主,节约了线下课堂时间,使教师将课堂资源能有效的集中于课程学习的重点,对于提高课程质量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线上教学可以进行全程监控,并进行过程化考核,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能够看到自己成绩提升的整个过程,另外一方面也让教师在学生考核中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

1.2 课程内容设置及架构优化过程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托已趋于成熟的多媒体网络课程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有效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构建新的上课模式,基于《营养与健康》课程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化改革,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有关营养与健康的理念达成“应该怎么吃”到“需要怎么吃”的转变。从简单的“营养”到“运动+健康+营养”三位一体教学内容的全面升级和优化,同时通过课程内的健康教育部分为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现终身体育的过程中提供有利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内容设置和优化过程中,也在挖掘思政元素,让整个课程的每一个板块当中都能够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健康教育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并根据课程改革的現实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整个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高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营养通识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全国高校对于营养与健康相关课程课程的情况,并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反响和实际掌握情况,这是学生健康教育过程中很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实践意义。(2)“线上+线下”《营养与健康》课程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因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需要和目前各种外在因素的存在,例如疫情的常态化存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尤其是遇到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学校能够做到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教师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满足基本的课程要求,对于多方面的条件满足和需要,我们认为线上+线下的教学发展模式是很有必要新进行全面开展和实践探讨的,并通过实践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进行实践分析。(3)高校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研究。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学校,从校内到社会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让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开放的链式教学模式,而不是闭环教学模式,让愿意学习该方面知识内容的学生,能够在多个场合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也可以努力使得该课程成为查阅知识和寻求问题答案的知识库(4)西安工业大学学生《营养与健康》课程基础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具体到本校的学生学习情况,我们进行内部调查和研究,掌握学生对于该课程内容的了解情况,有没有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的意愿,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期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汇总。(5)优化《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架构,构建“运动+健康+营养”三位一体教学内容,形成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模拟的全新课程体系——《运动、营养与健康》。营养与健康是分不开的两个要素,运动与健康也是分不开的两个要素,无论是单一的营养,还是单一的运动,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来讲都是不完整的,鉴于专业课程的多样性和系统性,我们认为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全面构建和完善是我们面对新时代体育素质教育话题避免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三位一体教育观念的转变、内容的完善,思路的调整都是我们在本次教学改革当中需要完成的。(6)探索创建课内教学与课余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习对于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是一个长期有效、持续更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中,课堂学习中,而是贯穿于整个生活当中,这就对我们学生学习观念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通识选修课,我们不单纯是在课程当中获得成绩,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学习之后,我们对于该课程内容能够融入我们生活当中,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所以该课程的学习并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知识的学习,是对我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学习。(7)运行《运动、营养与健康》,并对线上、线下课程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优化,有效分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争取教学效果最大化。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在内容上存在主次,深浅之分,对于简要的知识学习我们可以放在线上开展,对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并需要详细深入的分析的内容我们在线下进行,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存在某些基础知识内容不清楚的,可以随时随地线上去充电补充。同时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通过现场讨论分析和有效的引导,提高客养教学质量,从优化之后的课堂教学成绩来看,学生整体考核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作业完成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加有创新性,这说明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充分进行了思考和酝酿,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1.3 课程内容设置及架构优化创新研究

本次课程设置与架构优化,我们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整理,首先,明确学生在课程中的需求,在重视课堂上师生角色互动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内容设计的同时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课程内容的是实践应用,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生自身。其次,在不增加现有教学学时的同时,在24学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余对营养学知识有更全面的学习,将学生零散的时间进行整合,增加了学习学习营养学的总时间,却没有增加课时,实现课时上的空间叠加,提高了学习效果。最后,改变考核方式,更加符合学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过去的单一考试模式转变为“过程学习考核+作业+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很多学生学习只看重考试不注重日常学习过程的,很多学生考试之前通宵达旦复习,平时不注重课程内容知识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通过优化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升。

2 课程教学质量研究与分析

2.1 学生的成绩对比分析

我们把学生成绩分成两个板块,以过去四年学生成绩为相互参照对比,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的课程学生成绩我们作为对照组,2020年3月到2021年12月的课程学生成绩我们作为实验组,从数据结果来看,首先,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成绩整体表现来看,对照组学生成绩“优秀”率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率比例。实验组学生成绩“良好”率比例略显高于实验组学生成绩“良好”率比例。实验组学生成绩“中等”率比例与实验组学生成绩“中等”率比例基本持平。实验组学生成绩“及格”率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学生成绩“及格”率比例。学生成绩当中剔除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考核的学生之外,实验组学生成绩中“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比例。具体来看,实验组当中,有超过65%的学生成绩处在优秀和良好区间,而对照组当中只有不到45%的学生成绩处在优秀和良好区间。实验组当中,处在中等和及格区间的学生大约占到34%,对照组当中,处在中等和及格区间的学生大约占到50%。剔除缺考元素,实验组当中几乎没有不及格学生,对照组当中,不及格学生大约占5%。虽说存在非同班同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导致的成绩差异性因素,但是考虑到整体学生成绩考核中,涉及几百人,个体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在这里暂且忽略不计。从学生成绩数据来看,通过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转变,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发生好转,从过去单一的应付听课到现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说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发生转变,进一步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进行主动性思考和学习,所以面对同等考核内容时,改革后的实验组学生获得更加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2.2 学生的课后积极性对比分析

从学生课程结束之后的积极性来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课程结束之后,依然保留我们工作交流群,但是我们发现,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在群内发起的各类讨论和调查,学生参与度相对都比较低,尤其是课程结束一学期以后,以72小时回答问题时间域为例,学生基本上参与度接近0,而采用学习平台作为课程结束之后的交流方式之后,我们发现在平台当中发布的讨论,面对课程结束班级的学生,以72小时回答问题时间域为例,依然能够有30%左右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和分析,且回答满意度较高,这就说明平台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并愿意参与讨论,这种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目前我们还在进行全面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且没有进行实证论证,这也是我们后半个阶段需要进行和完成的研究内容之一。

2.3 学生的学习特性对比分析

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过去的教学课程,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课堂当中,而现在的课程学习,线上学习部分,我们从平台后台数据来看,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按照相关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时间相对比较松散,学习空间比较自由,只有极个别学生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完成了整个线上学习部分内容,大多数学生都是在零星时间完成了线上学习部分,这无形中也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将整个学习更加自主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来完成,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大多数学习时间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自习结束之后,这说明学生学习确实存在主次分明,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也说明大多数数据的真实和可靠。

3 反思与持续改革

从两年数据对比结果来看,我们在看到大多数数据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首先是线上与线下考核比例问题。线上学习部分与线下学习之间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叠加,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但是作为一门课程,课程考核不单纯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关心的问题,所以二者之间的考核比例处在一个怎样的比例关系最为合适,值得我们思考,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和论证。其次,强化主动学习,并对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进行差异考核,尤其是过程性差异考核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甄别二者区间的区别,让每一位学生的成绩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其三,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联动修订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在不断的就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就涉及到线上教学内容和线下教学内容的更改问题,相对而言,线下内容的更改更加容易和快捷,线上内容的修订就略显复杂,这需要团队老师在架构设计方面做到进一步的优化。最后,课程思政是大学生课程教育教学当中不容忽视的内容,针对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我们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是我們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项目基金: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通识选修课<营养与健康>“线上+线下”全面构建及优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JGY029)。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实验组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