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大运会后标榜职院体育场馆资源提供社会服务路径研究
2022-04-29苟琼
苟琼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多元的建筑类型满足大众的不同使用需求,但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远远落后于大众的实际使用需求,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成正比,无法满足社会人士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
1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内容
1.1.1 社会服务理念解析及高校综合体育馆现状分析
针对社会服务理念,在建筑城规学科下的社会服务理念观点的运用也较为广泛,但针对高校综合体育馆的社会服务设计举措目前还比较薄弱,主要是对体育馆的运营管理层级的相关文献较多。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馆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主要是功能单一、闲置时间长.使用频率低等。
1.1.2 高校综合体育馆实地调研分析
笔者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的方法,全面调查社会服务理念下的高校综合体育馆的基本情况,包含内部功能组织、不同时间内的使用情况、交通情况、使用人群等。通过对场馆实地调研分析,基于当前高校综合体育馆面临的使用问题进行剖析,主要从人群、时间、空间三大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实际场馆提出具体优化建议。
1.1.3 对基于社会服务理念的高校综合体育馆提出优化策略
对体育场馆实地调研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不同时间的使用情况及整合空间的社会服务利用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提出适合当下国情发展的高校综合体育馆内的社会服务方式,提升场馆使用率与社会服务开放,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利用,以期为未来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1.4 基于社会服务理念的高校综合体育馆提出设计应用策略
通过笔者参与设计的三个高校体育馆项目为实践基础,将设计策略运用于高校体育馆设计中,基于人群、时间、空间从不同侧重点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社会服务设计举措,为高校体育馆社会服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
我国高校体育建筑已进入转型的发展时期,需满足多元人群的使用需求,而高校综合体育馆作为校园内师生多元活动的重要载体,承接着师生与教师的课外交流空间与平台。运用“社会服务”理念推进国家政策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本论文研究的构建“社会服务”理念融入综合体育馆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社会服务理念虽已迈入建筑学领域,但现阶段国内外文献研究“社会服务”理念视角下的高校综合体育馆设计的文献研究较薄为弱,本文将阐述社会服务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综合体育馆的方方面面,使校园与社会进行有机的联系。希望结合理论视角剖析实际案例并归纳整理设计经验,以期为解决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提出举措,弥补社会服务高校体育馆设计研究方面的欠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服务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像北京、上海、杭州等发展较快的城市已响应国家政策实施了高校体育资源开放社会服务的推行。本论文通过网络资源整理较新建成的高校体育馆案例,并选取几所高校体育馆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归纳分析各高校体育馆的社会服务程度等、社会服务使用现状等问题,并归纳总结相似的特征和设计手法,实现社会服务理念在高校综合体育馆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期为未来其他高校体育建筑建设提供参考。
2 基于社会服务理念的高校综合体育馆相关解析
2.1 本文社会服务理论架构
2.1.1 社会服务形式与特征
社会服务建筑即建筑从社会服务出发,形成内部与外部相适应的组织关系,创造出可持续开放社会服务的建筑。“社会服务”理念为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表现。面对我国公共体育运动场地的缺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将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下通过社会服务形式与特征进行架构。
高校综合体育馆有着专业的比赛训练场地与活动空间,可满足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使用,具有社会服务性的高校体育馆是富有活力的,会为我们营造一个高效利用、和谐社会服务的使用环境。本文所表达的社会服务特征不仅仅是包含单一方面的社会服务,是基于人群、时间、空间三个层面之间的开放性、高效性与多元性进行阐述。
2.1.2 基于人群、时间、空间的社会服务架构
借着社会服务经济的大力发展,让“社会服务”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方向,从社会服务单车到社会服务物品,从社会服务空间到社会服务建筑,社会服务呈多元性、开放性、高效性的发展。这种理念的推行极大的转变了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知与参与方式,从而有契机来实行国家政策鼓励的高校体育资源开放使用的问题落地,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化发展。在全民健身政策的推动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社会服务是体育行业急需重视的问题。
2.2 不同人群对搞笑体育馆的需求
2.2.1 在校学生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
高校校园主要以学生为载体,进行一系列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建筑群体。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学业压力与求职压力,长期处于一种快节奏、高强壓的环境之中,运动健身成为一种较为健康的疏压方式。其中高校的体育设施是否齐全,学校是否重视学生的运动锻炼,教师的讲课形式是否新颖、体育场馆是否便利等都对高校学生运动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
行为特征:在校学生的行为流线较为明晰,主要从教学、宿舍、餐饮三个区域去往体育馆,到达更衣室进行专业运动服饰的更换。在上课时接受体育老师的运动讲解与分组训练安排,这种状态下的行为目标明确,以体育教学训练为主。课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体育运动的练习,这种行为主要以娱乐健身为主。使用需求:在校学生是体育馆的主体对象,能否便利到达体育场馆是决定学生是否会高频使用体育场馆的方面之一,大部分学生均步行到达学校体育馆,应重视体育馆的选址与学生之间的关联,高校体育馆交通的便利性决定场馆的运行周转。
2.2.2 校外人员的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大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大幅增长。但现今大多数的校外人员周边并没有便利的、良好的运动场地为大众提供日常的体育锻炼。而高校体育馆具备专业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便于快速展开日常的体育锻炼,应加大校外人员的使用。
行为特征:校外人员通常从家里或公司去往高校体育馆,通过凭证或提前预约进入,在更衣后根据个人需求去往各个使用场馆进行锻炼,结束更衣淋浴后,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返回。使用需求:注重校外人员的停车使用需求,当距离较近时,可步行快速到达;当距离较远时,就需要考虑校外人员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停放的位置、停车位数量及面积大小。
3 标榜职院体育场馆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策略
结合上述当前高校体育馆实行开放及资源共享模式的主要问题探究发现,提升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效果需要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基础,将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融入至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模式中,使此项目顺利实施和推进,进而为高校及社会起到双向促进的优势作用。以下将通过强化各地区相关部门资源共享意识、建立并完善体育馆资源共享机制、多途径宣传体育馆资源开放模式、建立多元化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多面投资促进完善体育馆资源共享模式五项具体措施,对推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3.1 强化各地区相关部门资源共享意识
对于资源共享意识薄弱问题而言,需要通过多个方面提升意识,将国家与资源共享相关资料和文件精神真正贯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从而促进地方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效果。首先,地方政府资源共享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元素,政府部门是促进资源共享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连接元素,可以将高校方面与社会方面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达到良好的资源开放与共享效果;其次,高校方面资源共享意识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大部分地区高校在推行体育馆资源共享问题期间,存在一定的困难,不仅是共享意识不足,更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作为基础,无法达到良好的开放效果。因此,发展高校方面体育馆共享意识应当从强化共享机制方面作为基础,为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力量。另外,相关教育部门及地方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较大,提升体育馆资源共享意识要通过教育部门及相关体育部门作为带动者,进而促进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项目的顺利推进。因此,强化各地区相关部门资源开放及共享意识是促进地方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效果的重要基础。
3.2 多途径宣传体育馆资源开放模式
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地方高校体育馆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共享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群众未能掌握高校体育馆的具体开放时间、开放模式等信息,甚至大部分人并不了解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项目的存在。此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资源共享模式未能深入人心地进行宣传和推广,或者宣传途径过于单一,导致大部分人群未能接触到资源共享信息。对此,可以通过多项途径将此信息进行宣传和推广。其一,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台、新闻广播台等公众信息平台开放此资源。这种方式是以往宣传的主要途径,更是必不可少的宣传渠道之一,主要针对中老年接触网络信息技术较少的人群,以此促进提升中老年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其二,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拓展渠道。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地方高校官方微博等多项社交软件的同城功能中,均可大量投放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模式的相关信息;其三,可以利用地方公交站台等广告投放方式,将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模式进行宣传,使社会人群通过多项角度发现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信息,从而促进提升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效果。因此,针对高校体育馆开放信息宣传力度不足问题,可以通过多项措施进行完善和解决。
3.3 建立并完善体育馆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建立并明确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收费机制是首要重要的问题。高校体育馆资源共享的根本目的并不在大量增加学校收入,主要在于将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不浪费社会资源,同时适当的收入可以保障基础设施的维护及维修消耗,从而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因此,收费机制的建立在具体设立过程中,要排除一定年龄之上的老年人、青少年人群、残障人群等,一方面为此类人群降低体育运动压力,另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同时,在收费方面,应当依据当地实际物价部门为标准,经政府、高校等多部门的联合决定收费机制,进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资源开放收费机制。另外,要建立并明确是开放时间相关机制。定时并定段的设立开放时间机制,是地方高校体育馆管理的主要责任。在设立体育馆对外开放与资源共享时间机制期间,可以将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阶段人群的入关时间进行严格分离,根据实际人群需求设立开放具体时间。这种运行方式的优势特点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保证地方高校体育馆开放及资源共享模式顺利推荐,同时可以解决由于人数过多、人群形式不一造成的多方面不足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在实行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模式之前,要建立收费与时间等多方面机制,以完善的机制作为开放体育馆的基础元素,从而促进资源共享模式的顺利开展。
3.4 加强多方面投资,完善体育馆共享资源
对于地方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器械完善及维修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多方面投资的方式进行解决和改善。首先,体育馆对外开放及资源共享收费模式的建立可以解决高校体育馆部分器材维修和场地维护费用问题;其次,地方政府应当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模式中场地建设等资金问题,加强对高校进行经济补贴;另外,可以倡导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模式进行投资,使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模式更加顺利、高效地运行。因此,在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共享模式中,加强多方资金支持,是促进提升体育馆资源共享效果、推进共享模式顺利实施及运行的根本元素。
3.5 建设多元化安全管理机制
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共享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体育运动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危险元素,同时在实际的资源共享模式运行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估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运动安全性,同時避免为高校体育馆带来器械损失,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从多方面保障高校体育馆开放共享安全性。首先,高校内要建立专业能力较强的医务工作室,对于常见的磕碰及日常的安全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避免运动人员受伤造成的危险问题。另外,要设立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机制,以此保证体育馆里内相关设施的安全问题。避免恶意破坏及损坏体育运动设施的情况出现。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促进高校体育馆实现开放与共享效果的重要基础。
4 结束语
针对地方高校体育馆资源开放与共享模式的推行与开展工作,需要以多元化、完善的相关机制作为基础,保障资源共享模式的开放基础。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多项宣传途径引导社会各界及各阶段人士的关注,加强参与效果,提升共享意识,从而在完整的管理模式中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体育馆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发展社会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