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为网暴受害者撑腰
2022-04-28张立美
江淮法治 2022年6期
文/张立美
“受害者因网络暴力被宣告‘社会性死亡’,甚至发生极端事件,令人痛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谈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时如是说。网络空间里,“按键”伤人何时休?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将关注视线放在遏制网络暴力的话题上。
近年来,杭州吴女士“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等多起网络暴力案件、“社会性死亡”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也引起了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检察机关果断出手,案件由自诉转为公诉,造谣诽谤者最终付出了法律代价。
纵观这些网暴案件看上去只不过被网友骂几句,并没有真的向当事人挥舞拳头,但对于遭遇网暴的当事人而言,这是一件轻则让当事人身心疲惫、重则可能会把当事人逼上轻生绝路的“天大的事情”。在网络生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社死”受害人,也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上的施暴者。
营造更清朗的网络空间,切实保护公民人格权,制止网暴,遏制“社死”,不能让受害人仅凭一己之力去维权,关键要靠完善的法治,要用法律为受害人撑腰。
一方面,应当根据网暴案件的特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既要明确网暴案件的标准,纳入公诉案件范围,也要提高网暴施暴者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受害人因遭受网暴而轻生的案件,量刑标准应当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倒逼互联网平台负起社会责任、主体责任,强化平台内容的审核职责。既要及时对网暴事件介入,在第一时间采取技术手段屏蔽网暴言论和封杀相关账号,又要全面实行用户实名制,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身份验证,脱掉网暴施暴者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