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刀削面

2022-04-28姚勤智编辑孙钰芳

中国三峡 2022年3期
关键词:刀削面面食面团

文 | 姚勤智 编辑 | 孙钰芳

刀削面不仅是一种面食,更代表了一种文化,是外地人判定山西的标识,与山西煤并称“一白一黑”,成为山西引以为傲、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刀削面又称为“削面”(山西方言中多读为削xuē面),大约起源于12 世纪的山西太原一带,其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与拉面、剔尖、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

清薛宝辰《素食说略》记载:“面和硬,须多揉,越揉越佳。作长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滚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平遥、介休等处,作法甚佳。”由此可见,起码在清代,平遥、介休等处的刀削面已经很出名了。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可见,汾平介孝一带,是刀削面的主要流行区。但在今天,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正宗最出名的当数山西大同勾刀面,可称为“面食王中王”。其做工非常精到规范,和面、选料、臊子都有十分严格的工序,已经向行业规范化迈进一大步。

刀削面全凭刀削,一把削刀成就了其面食之王的地位,削面刀有四种形制。一是平刀,像菜刀一样的形制,刀刃呈一条直线,没有弧度。村里的高手往往就靠一把菜刀削出一碗好面。但这种刀削出的面呈薄平状,尽管也可口滑爽,但筋韧度稍微欠缺。

二是削面专用削刀。这种刀约5 寸长,3 寸宽,呈月牙弧形,有铁制,有钢制,最好用的是不锈钢的削刀,光滑流畅,不黏面,削起面来行云流水,痛快淋漓。削出的面呈三棱柳叶形,光滑筋韧。这种刀是市面上最流行的削刀。

三是大同刀削面专用削刀,叫勾刀。这种刀是从第二种刀改制而来,大小与第二种刀差不多,但在刃部的一角,多出了一个弯面,刚好一根削面的宽度,正是这个弯角,成就了大同刀削面的特色品质:修长、三棱、韧筋。这种刀使用起来相对容易,削面时便于控制,因此在山西刀削面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是新式削刀。这种削刀呈小型乒乓球拍形状,把子为塑料柄,圆面中间开一孔,有的甚至有三孔,便于出面。这种削刀使用起来极其方便,任何人不用学习,拿来即可使用,因此很受百姓欢迎。但由于受到孔的约束,削起面来很难做到流畅洒脱,而且面条较短较厚,口感稍差。

刀削面的形制与削刀有很大的关系。平刀削出的面,薄平爽滑,适合老年人和儿童食用。最正宗的刀削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大同刀削面又名大同勾刀面,削出的面长约20 厘米,呈三棱形制,一根面需吸一大口气才能尽情吞没,吞吃时大嚼大咽,酣畅淋漓。

用勾刀制作的刀削面 摄影/蓝太阳TNT/图虫创意

刀削面制作特别讲究技艺。

第一讲究:和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和面的比例是一斤面三两水。和面时,先把面粉中间搅出一个坑,一边少量多次倒入凉水,一边用手搅面,一边将周围的面粉掺入,慢慢将面打成稍干的絮状,最后将面絮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

第二讲究:刀功。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顺着面团的平面一刀接一刀从上向下削,削时要掌握好刀的角度,后一刀的刀口要落在前一刀削过的棱线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两头呈柳叶尖状,长度约在20~40 厘米。削面时,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这个环节极具表演性,其特点为:刀刀相挨向前削,刀不离面面不离刀,一刀接一刀,一棱赶一棱。既细腻灵活,又潇洒自如,常引观者啧啧称赏。

第三讲究:浇头或称调和。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蔬,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家家面同,而浇头不同,可荤可素,每一家都有绝招,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刀削面 摄影/李刚

一碗刀削面端在眼前,简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透明的面叶浸在汤汁里,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翠绿的菠菜嵌在中间,半遮半掩,似白玉中的绿絮,醒目却不张扬。肉臊子浇在面上,丸子、鸡蛋、烧肉、豆腐堆在碗中;最后缀以葱花、香菜。白的、黄的、绿的,彼此独立又互相映衬,滴几滴醋,舀一勺油炸辣椒,旁边放一碟晶莹碧绿的醋泡蒜,单是如此丰富的颜色,就令人垂涎欲滴,不能自已。

刀削面的乡野吃法最令人难忘。小蹲姿势,背靠墙根,左手端碗,右手握筷,大口吞吸,大声咬嚼。面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连,爽中带韧,连同卤汁一并咀嚼,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吃刀削面不能斯文,需狼吞虎咽,稀里哗啦,满头大汗。吃到最后,满嘴香、辣、酸;吃完后,口齿留香,余味久久不散。吃刀削面,就得粗犷、豪迈,吃出气势,才能与这刀光剑影、江湖气息浓郁的削面匹配,其风骨才能尽情显现。记得,在山西吃刀削面,一瓣蒜,几滴醋,一勺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

刀削面作为山西的标志性面食,倾注了山西人的所有情感,他们食之、享之、唱之、演之,极尽演绎之能事,使得刀削面在山西大地上传承光大,食之不尽,嚼之留香。

如果有幸能观赏刀削面师傅的削面表演,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刀削面的削面环节极具表演性,在很多山西面馆中都有削面表演。师傅多为年轻才俊,身穿职业服,手持削面刀,亮丽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能将条条削面准确地挂在一根绳子上;有的能远距离将面削到较小的区域内,更有甚者,能将面片削入茶壶嘴里,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师傅的保留节目是独轮车双刀头顶削面:一个人脚蹬独轮,头顶面团,双手持刀,将面削入面前的锅内。一心几用,件件不误,只有山西师傅能做到。在太原的几个顶级餐馆中,常常能看到这种表演,观者在欣赏之余,竟然忘却了这只是普通的面食制作。山西人手中的这团面,何止是面,简直是艺术大师的惊天杰作。那场面是刀飞面舞,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有顺口溜形容这一环节: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猜你喜欢

刀削面面食面团
面团小蛇
Do You Know?
一碗酸酸的刀削面
跟踪导练(二)(3)
刀削面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猫面团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
八里河畔,面食飘香
山西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