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美为目标的美丽城镇建设路径探索
——以临安昌化镇为例

2022-04-28程晓梦徐斌章晓航

农业与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整治

程晓梦徐斌章晓航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1300;3.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0)

1 研究背景

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截至2019年7月底,全省提前完成了1191个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任务,实现了小城镇美丽蝶变,浙江省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对小城镇全面、彻底、全域环境整治的省份[1]。2019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计划用3a时间打造300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3],开启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最紧密的地带却一直扮演着配角,积累了诸多问题,如空间秩序紊乱、内涵特色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各类“城市病”、“农村病”在小城镇并发[4]。一面是集聚江南韵味的美丽城市,一面是风情各异、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地理位置偏远、发展受到限制的小城镇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对其环境综合整治最主要的目标。而新一轮的美丽城镇建设则是以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从生活、治理、产业、环境和文化5个方面对小城镇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使其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

基于此,本文通过辨析美丽城镇“五美”内涵,总结其建设目标,最终探索制定出普适性的美丽城镇建设路径,并以杭州市临安区昌化小城镇为例探讨如何进行美丽城镇建设,为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向美丽城镇转变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美丽城镇建设目标

美丽城镇的“美”主要体现在5个层面,即生活美、治理美、产业美、环境美以及人文美。美丽城镇的建设目标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集成深化,其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品质、创经验,着眼于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以“十个一”标志为基本要求,建设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5min、15min和30min高品质生活圈,统筹推进要素配置、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的战略节点,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通过美丽城镇建设打造“一镇一品”的新局面。

3 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基础的美丽城镇建设路径

3.1 以民为本的村镇生活圈体系打造

依托镇区基础优势,重点打造便民、惠民、利民的邻里中心与“村镇生活圈体系”。与传统的公共服务配套规划相比,生活圈模式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规划思维方式的转变:倡导以人为本,从居民角度出发去考虑圈层内部设施分布的均好性;倡导设施的集聚规划效应,强调“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设[5]。因此,建立全新的规划体系并提升5大类服务业态是真正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和前提。

3.2 便民惠民的智慧城镇建设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的“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和“提高政府数字建设水平”[6]2大方向指明了智慧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之际,智慧城镇建设成为一项新的议题,主要包括提升城镇管理和发展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2方面:继续落实小城镇政务改革,建立综合数字治理平台;积极构建功能集成的智慧网络,加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实践应用,提升小镇居民的生活便捷度。

3.3 特色产业的集群体系构建

美丽城镇要完成特色产业集群体系构建的目标,关键在于发展第三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稳固推进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过渡地带这一特性,发挥乡村旅游、农业文化等特色,建设起以服务业为引领、特色鲜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打造城镇特色产业园区,扩大集聚效应,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整个镇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建立新型的产业集群体系。

3.4 “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修复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出“绿水青山”既是“金山银山”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金山银山”的目的和归宿。小城镇天然拥有绿水青山这一宝贵的财富,因此,在小镇建设历程中,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重中之重。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目的就是恢复城镇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再附加交通、市政设施建设等便民服务,以提升小镇的总体环境品质。

3.5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传承

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民间传统文化,是凝聚小镇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美丽城镇提出了文化型旅游的“命题”——文旅融合,即从传统外延型的商旅融合、农旅融合向文化资源价值挖掘的内涵型发展的转变,探究其内在逻辑,其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生理体验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对文化符号的传承,还能够对美丽城镇建设产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效应[7]。牢牢把握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4 临安昌化美丽城镇建设实践探索

4.1 项目概况

昌化镇位于杭州以西,距离主城区105km,自唐建县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特色优越,文物古迹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古镇。昌化镇山水格局明朗,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昌化十景之说[8]。镇区内已形成以精密元器件产业为首的特色产业。

图1 昌化镇位于黄金旅游线战略节点位置示意图

2017年1月,昌化镇针对空间结构、产业发展、文化特色、城市配套、环境风貌等方面开展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历时2a,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得到大幅改善。2019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加快推进‘旅游西进’战略”,昌化作为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环,极具发展潜力,见图1。2020年,浙江省政府提出美丽城镇建设战略,昌化作为省级中心镇,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美丽城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决断。

4.2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与遗留问题

昌化镇围绕“一加强三整治”的综合目标,通过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全面提升了昌化小城镇的环境品质,实现了有限投入下的全域整治目标[4]。

4.2.1 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昌化小镇因其特色的山水街巷格局,整治提升主要围绕内部背街小巷和外部昌化溪水域2个方面。由于综合整治重心基本着眼于改造城镇的“脏乱差”,导致整体环境品质欠佳,设施的等级和数量改造力度不够等问题。

4.2.2 城镇秩序整治方面

针对城镇内部“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人员监管与治理工作,包括改善外部“低小散”块状行业现状,综合提升城镇产业秩序等内容。随着数字城镇与文旅融合成为小城镇改革热点,管理机制与智慧需求不匹配、产业结构与当下发展趋势不匹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4.2.3 乡容镇貌整治方面

融入地方元素,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的文化节点,整治了一批精品街的沿街立面,打造具有昌化印记的文化景观。但对于城镇整体风貌和特色形象塑造方面有所忽视,导致城镇风貌与文化底蕴不匹配,文化可识别性不佳。

昌化小城镇已顺利完成了综合整治行动,“脏乱差”3大环境问题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遗留下了一些问题。如何破解难题,顺利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保证其实施效果和长效管控值得人们思索。

4.3 设计思路

小城镇向美丽城镇转变,并非都是附加新的内容。针对整治成果与遗留问题,根据新时代城镇居民本质需求,充分利用小城镇建设成果进行优化提升;综合整治圆满完成的昌化小镇有了新的目标和定位,从原先的“商贸旅游、山水宜居”转变成为“富美新”3大目标。因此,仅对小城镇现有整治成果进行优化提升是不够的,还需要融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附加新时代规划思想,针对新的定位目标进行相应建设路径的构建,才能实现昌化小镇的美丽蜕变,见表1。

表1 小城镇综合整治建设成果、遗留问题与美丽城镇建设路径

4.4 美丽城镇建设路径

4.4.1 强化使用功能的设施提升

以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为目标,规划设置城东城西2个邻里中心,并以此为中心,以步行15min的距离辐射建造2大生活圈,见图2。配建提升圈内商贸、文体、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以提升村镇生活圈的服务等级。推动商贸设施便利化、文体设施公益化、医疗设施精准化、养老设施多样化和教育设施均衡化发展。实现面向社区、功能复合、便民惠民的邻里中心和生活圈建设,提升整个镇域生活的便利度和适用度。

4.4.2 立足平安便利的治理优化

小镇治理主要包含2大目的:平安与便利。推广智慧广电、实施智慧网络设施数字化迭代、加强智慧安防等设施,推进“雪亮工程”、平安村、智安小区建设,逐步实现镇区监控全覆盖,提升居住安全系数;完善智慧城镇管理与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消防、智慧医疗等多个维度,有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便利度以及基层人员管理便捷度,塑造安全、适用的昌化智慧小镇形象,见图3。

图2 昌化镇区生活圈规划配置图

图3 昌化智慧城镇建设

4.4.3 深化三产融合的产业升级

根据昌化镇三产现状,提出“三大一精”产业发展模式,即大农业、大旅游、大健康和精工制造,见图4。扶持白牛观光农业等重点农业项目,融入文旅元素,打造生产、商贸、物流、研发四位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昌化的精密元器件产业一枝独秀,规划产业平台建设、内外合作和人才保障战略,以打造特色精密机械元器件制造中心。昌化山水格局明朗,在风之谷、湍口温泉等旅游度假区的引领下,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旅游业态。结合市场需求,利用农业工业助推旅游业发展,发挥昌化特色,实现旅游全域化发展。

图4 “三大一精”产业发展模式

4.4.4 基于生态修复的景观提升

景观提升遵循“生态优先、立足乡土、绿化增量、形成系统”的原则。生态方面,推动昌化溪两岸、南屏山公园和东塔公园的景观工程建设,对山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格局,见图5。绿化方面,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镇区绿化建设目标,公园绿地的布局应尽可能实现居住用地范围内全覆盖。对老旧小区进行有机更新,选用乡土树种,增加绿地面积,实现人前屋后均有绿色。对于集镇区域外的10个行政村实施全域整治,打造覆盖整个镇域范围的绿地系统,实现全域景观化目标。

4.4.5 凸显文化品牌的风貌打造

图5 昌化全域山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

文化提升主要包含文化节点打造和文旅融合发展2个模块。以南门弄历史街区为中心,联合国石文化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昌化镇文化集群,并建设相应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活动场地、展示空间,延续文脉,以培养新一代昌化人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推进村落景区建设,形成一条集康养、培训、文创、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带,构建特色鲜明、享誉内外的“唐昌·印象”文化品牌,见表2。

5 结语

美丽城镇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其着眼点已经从综合整治消除“脏乱差”的目标转变成为了对设施、治理、产业、环境、文化5大方面品质的提升。既要牢牢把握综合整治已有的成果,进行优化提升,又要结合新的国家战略规划给小城镇注入新鲜血液,融合新科技、新思想,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变。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旨在小镇里打造出“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让一个个高水平打造的小城镇,肩负起浙江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表2 “唐昌·印象”品牌文化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专项整治
文化边城镇远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