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现辉运用“益气通经”指针推拿法治疗功能性腹胀*
2022-04-28王玉春郭现辉王雪邵旭燕刘津铭
王玉春,郭现辉,王雪,邵旭燕,刘津铭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河南 郑州 450008
功能性腹胀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部膨胀感,伴有或不伴有腹围增加的一种常见功能性肠病[1-2]。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人们生活饮食结构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10%~30%的人们受腹胀症状的影响,其中25%为女性患者,功能性腹胀日益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质量[3-4]。
中医认为,功能性腹胀属于“痞满”。痞满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痞”“痞塞”“痞隔”等,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气机运化疏泄失常,则是本病发病的关键。《金匮要略》载:“虚气留滞亦为之胀……”《医学心悟》有“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的记载。所以功能性腹胀的主要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证属本虚标实。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则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并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记载:痞满乃与气机失常有关,故其治疗痞证多以助脾运化,调畅气机为主[5]。
目前,临床认为本病可能与肠道气体堆积、肠道敏感性增高、肠道液体潴留、腹腔内脂肪增加、腹壁肌肉薄弱及内脏感觉动力功能异常有关[6],针对该病当前尚无公认且明确有效的诊治方法。
郭现辉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指针推拿流派第三代传人,擅长推拿、针灸、中药结合治疗骨伤科及内、妇、儿科疾病。现将郭老师采用“益气通经”指针推拿法治疗功能性腹胀疗效显著,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益气通经”指针推拿法形成背景
指针推拿法来源于明代《针灸大成》“指针术”,书中载:“掐揉按穴”之法,且曰:“如急、惊天吊惊,掐手上青筋……掐两手筋……以上数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清代《厘正按摩要术》载:“掐由甲入,用以代针,掐之则生痛,而气血一止,随以揉继之,气血行而经络舒也。”刘志亮老师于1928年首创了气、指合并独特的气功指针疗法;冉淑芳教授师从刘志亮,并把指针推拿法运用于临床50余年;“益气通经”法是郭老师总结冉淑芳教授临床经验,结合推拿功法,在辨证理论思想体系指导下,创新出的一套以指代针、以腹部任脉气海穴为主的推拿手法。该推拿手法诊疗思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重点点按气海穴达到补益元气、通经调腑、畅达气机、消胀除满的作用。
郭老师认为,功能性腹胀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气机运化疏泄失常是本病发病的关键。《金匮要略》载:“虚气留滞亦为之胀……”《医学心悟》云:“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所以功能性腹胀的主要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证属本虚标实。且该病与后天之本——脾的关系密切,正如《丹溪心法》所云:“痞塞皆因土所伤也。”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言:“痞满,脾病也。”郭老师根据临证经验总结得出,腹胀的病因多因脾气虚弱,气化无源,气虚失于运达,气机郁滞则致心下痞塞,胃脘腹部胀满不通。因此,郭现辉老师提出治疗功能性腹胀的根本在于益气健脾、通经调腑、畅达气机、消胀除满,故运用“益气通经”推拿法来治疗该疾病。
2 “益气通经”内涵
“益气通经”法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补益元气,运行周天;二为通经调腑,畅达气机。
2.1 补益元气,运行周天“益气通经”推拿法以气海穴为主,气海穴归属任脉。郭现辉老师认为,任脉乃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循环腹里,是小周天循行中运行阴阳的通路之一,且疏通补益任脉可治疗身前腹部疾患,促进气机的运行,顾护人体正气,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7]。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通任脉可治愈身前诸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拓,至此可以长生矣。” 小周天属于古代气功中的内容,是古代气功学中内丹术功法训练中的第一阶段,称为炼精化气的阶段。内丹术中讲到:随着人类年龄的不断增长,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受到物欲的耗损,已然不足,这时候需要靠补益先天元气,用先天的元气温煦人体的精气,使后天之精充盈起来,进则补益先天,达到先天后天相互为用的动态平衡,最终达到小周天炼化精气,扶正祛邪、防病去病的目的[8]。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通过刺激气海穴,推动任脉气血阴阳的运行,进一步推动人体气机的运动。任脉归属奇经八脉,《黄帝内经》将奇经八脉描述为犹如湖泽一般的大海,是储存人体精、气、血、津液等能量的经脉,当人体体虚之时,奇经八脉储存的能量就会补益人体的不足,也可理解为奇经八脉气机充盈之时,精气就会流溢分散到人体的十二经脉之中,推动人体气机的运行。任脉精气充盛,通过与督脉小周天的运行,使全身气血阴阳互相灌溉,任脉气海穴乃是元气生发之地,重点点按气海穴可温阳元气,在内可温养脏腑,在外可濡润腠理[9]。
2.2 通经调腑,畅达气机“益气通经”推拿法选用任脉上的上、中、下脘穴,结合摩腹手法来通调脾胃,畅达气机。郭现辉教授认为,功能性腹胀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人体气机升降功能的失常也是引起腹胀的重要因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无力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则气机阻滞,生胀生满[10-11]。脾胃属后天之本,作用显著。《景岳全书》云:“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脏腑居于人体的不同位置,在相应体表的部位也会有一定的反射区域,着重于在先关脏腑的体表反射区进行推拿手法操作,可刺激脏腑的敏感度,调节脏腑的功能[12]。郭老师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上、中、下脘穴位于上腹部,脾胃居于中焦,手法作用于这些穴位上可以提高脾胃的蠕动功能,推动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速体内积聚废物的排泄,从而补益脾气,推动气机的运化,减轻腹胀症状[13]。脾胃乃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过推拿手法的操作可疏通中焦、开通闭塞,人体上、中、下三焦气化通道畅通,气机升降功能正常,三焦气机通达脏腑之间才可相互协调,阴阳平衡[8]。郭老师治疗功能性腹胀常常采用摩腹手法,摩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除旧布新,使五脏充实,扶正固本,清除内生之诸邪[14-15]。现代医学认为,腹部推拿可调整胃动素、胃泌素等相关因子,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及肠胃蠕动,增强腹部核心肌力和腹肌力量,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促使5-HT分泌,能够在肠肌丛间发挥作用,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和胃肠道运动,并能协调全胃肠道的运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6]。
3 “益气通经”手法选穴原则
3.2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郭老师按照经脉近部取穴的原则,发挥腧穴近治作用,治疗功能性腹胀选用上、中、下脘穴。三穴归属任脉,均位于腹白线上,离胃脘部较近,均可治疗与脾胃相关疾病。上脘:出自位于脐上5寸,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因位于胃的上口贲门处,因名上脘[19]。《针灸甲乙经》云:“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 故郭老师主张从上到下旋推该穴位来治疗胃疾。中脘别名“太仓”“胃脘”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本穴处于胃小弯,为胃体中间的位置,具有沟通上下胃脘的作用。且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人体脏腑的正邪之气于募穴之处聚集、转输、斡旋,然后在人体内外进行出入转输,因此,中脘穴可治疗人体有形、无形之邪,调整脏腑阴阳血气[20]。下脘,位于脐中上2寸,是足太阴与任脉两条经脉之间互通脉气的处所,具有较强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消散六腑寒气腹痛,治不思饮食、水谷不化、日渐羸瘦等症状。用旋推法沿着任脉上、中、下脘穴从上到下依次作小幅度的推摩,可提高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小肠的吸收,有助于补益脾气,推动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速体内积聚废物的排泄,推动气机运化,减轻腹胀症状[16]。
4 “益气通经”手法特色
4.1 注重推拿感觉《标幽赋》云:“轻、滑、慢而未来,沉、紧、涩而已至。”针灸注重手下的针感,推拿也注重手下的触感。腹部脐下的皮肤黏膜相对较薄,敏感度也较高。临床治疗中,郭老师发现大多功能性腹胀患者或者有脾胃疾病问题的患者,脐下任脉的气海穴有不同的反应点。以指代针重点点按气海穴时,医者手下可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或条索状、或片状、或黄豆样点状的反应点。以指针推拿手法重点点按气海穴上或硬或痛的反应点时,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腹部有气之窜行般窜痛,或胃肠开始蠕动,或可听见肠鸣音,甚或排气,治疗过后腹胀也随之减轻,自觉腹部变轻松,情绪也较治疗前变好,食欲明显好转,甚或便秘症状好转。
4.2 与功法相结合“益气通经”法以指针推拿手法为主。指针手法是在推拿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推拿过程中手法操作要保证时间的足够性,手法的连续性,要求“以意行气,以气贯力”,医者要全神贯注,聚力于中指气海穴上,点按气海穴要求具有渗透性,且要求手法轻快,连续自然。医者通过点、按、摩、旋推等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经脉穴位,手随心动,加速经气的传导,发挥经气感应作用,运用一定的功力调动患者的正气,推动腹部血液循环,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4.3 “益气通经”操作方法郭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名老中医冉淑芳的指针手法指导,针对功能性腹胀研究出一套以“指针气海”为主的推拿手法,具体操作如下。(1)医者准备:嘱患者仰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保持自然呼吸,松解腰带。医者将手洗净,保持手部温暖,坐在患者右侧,气定神聚。(2)手法操作:①指针气海穴:医者腕关节自然悬腕,将中指指目置于患者气海穴上,顺时针旋转点按,力度以患者舒适为佳,手法操作宜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指针气海穴以腰部透热或下肢微微发热为度,频率为每分钟80次左右,点按时间约30 min;②旋推法:医者保持肩部、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均处于放松状态,右手掌心向下,运用前臂屈伸的力量带动腕关节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指腹,沿着任脉上、中、下脘穴从上到下依次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即用旋推法,动作要轻巧有力柔和,犹如四指指目做摩法,力度以患者舒适为佳,频率为每分钟约100次,时间约为3 min;③摩法:术者右手略放松,手掌自然伸直,掌心贴于患者腹部脐中,以肩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手掌在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力度以患者舒适为佳,时间约3 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5 典型病案
患者,女,40岁,2019年12月15日就诊。主诉:腹胀反复发作6个月余。现病史:胃脘腹部胀满,饥饱均胀,食后腹胀加剧,偶有腹痛,无反酸、烧心,面色白,体型偏瘦,平素易乏力,纳眠差,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大便偏干,3~4 d一行,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胃镜、腹部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痞满(气虚气滞证);西医诊断:功能性腹胀。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消痞。推拿手法操作以“益气通经”推拿操作为主,配腹结穴。指针腹结穴操作:术者准确定位腹结穴,以右手拇指、中指以指代针,顺时针,力度以患者舒适为佳,时间约3 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5 d后复诊:患者腹胀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好转,乏力缓解,大便日行1次。治疗方法:守上方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点按天枢穴,以右手拇、食指顺指针点按天枢穴,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力度以患者舒适为佳,时间 3~5 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诉腹胀症状消失,乏力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恢复,纳可,睡眠质量改善,多梦缓解,二便调。嘱患者晨起及晚饭后进行顺时针摩腹200圈以巩固疗效,3周后随访,患者腹胀症状消失。
按语:郭老师运用益气通经指针手法重点刺激气海穴治疗功能性腹胀疗效显著。因为气海可容纳呼吸吐纳之深度,是大气所归、百川汇海而得。气海通过容纳腹部之气,使中气下至于脐下滋养元气,顾护正气,祛除邪气,百病不生[21-22]。通过以指代针作用于气海穴来补益元气,从而治疗大肠因脏气虚惫、真气不足所引起的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郭老师除了重点选用气海穴以补益元气、行气除胀外,针对有腹痛症状的患者配穴选用腹结穴。腹结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郭老师认为,功能性腹胀的发生与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其中脾胃所致的气机运化失调为主要病机。气机升降运化失调,气机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腹胀患者也可伴有腹痛之症状。腹结穴归属于脾经,腹中之气结聚于此,故名“腹结”,主要治疗腹内结聚之病。郭老师针对功能性腹胀伴腹痛患者常常选用该穴,从而达到助脾运胃、通腑行气、调畅气机、消胀除痛、理气清肠之功[23]。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时,以指代针手法点按腹结穴,能够起到疏经通气、转运枢布的作用,进而缓解腹胀肠痛症状,并对足太阴脾经的循行流注起到推动促进作用[24]。
6 结语
功能性腹胀多属本虚标实之症,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脾胃气虚中焦气化不利,无力推动气机运行,气机阻滞则产生腹胀。《医学心悟》云:“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说明虚痞的基本病机是人体阳气不足,脏腑气机失调,即阳虚为本,痞满是标。郭老师将“益气通经”指针推拿手法应用于临床中,重点刺激气海穴,治疗一切与气机相关的疾病,充分发挥该手法补气、益气、行气、调气的作用,由此也可治疗因气虚气滞所致的腹胀,调整脏腑气机,改善患者因长久腹胀,气机不顺引起的情绪焦虑问题,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作用[25],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