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2022-04-28丁俊萍
文_丁俊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与正确政绩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一般原则与具体观念的关系。党性所涵盖的党的性质宗旨、人民立场和思想方法,决定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质内涵、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因此,只有在深刻理解新时代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明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依据,进而以党性原则为准则,构建起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更富有主动精神。
一、党性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观念和思想路线,用以塑造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事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秉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要义的思想路线和价值观念。因此,党性决定涵盖政绩观在内的思想观念的根本原则。
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显然,讲党性最核心的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讲党性要做到心中有党,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的领导干部应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防范政治风险等政治能力,使之与所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与党所交付的任务要求相适应,真正把讲党性落实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最高政治原则,贯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尽心尽力履职负责,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性的根本指向是坚持党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08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始终贯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因此,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定党的人民立场。这要求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一方面,“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95页);另一方面,讲党性也是讲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党的人民立场,“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页),面对重大风险考验时,要敢于同违背党性原则的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党性与人民性是相一致、相统一的。坚持党性的核心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的政治化表达集中体现为党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人民性的政治化表达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路线方针等核心要素上。因此,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化党性锻炼,突出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站位高度,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实事求是是党性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实质,因而也是党员干部担当干事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对待人民群众、功名利禄和个人利益上要遵循党性原则,秉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要求。党员干部要将邓小平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学习典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以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根本遵循,正确处理与党组织的关系、与同志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价值指引,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与秉公用权的关系。领导干部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养成求真务实、干事担当的优良作风。
党性考验在和平年代虽不如战争年代显著,但也有着明确的实践标准和现实指向。党性坚强体现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和人民忠诚。这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人讲党性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理想追求,并在实践中表现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勇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的敢担当善担当的作风气派。
二、党性决定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党性原则贯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全过程。正确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政绩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价值判断与基本认知,包括对政绩的服务指向、内容实质和实现途径等基本内容,以及政绩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等关系的正确看法。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明确了政绩为谁树的服务指向;党员干部对人民、对实践、对历史负责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规定了树什么样政绩的内容实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障了依靠什么树政绩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源自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党员干部肩负“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建设发展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再到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紧紧依靠人民取得又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时代之问的答卷人,党员干部应当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人民的口碑视为政绩的丰碑,摒弃私心杂念,将实现党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利益,投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
“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49页),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党的建设规律。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的精髓实质,要求党员干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党老实,对人民负责。在制定目标上,领导干部要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和脱离实际的盲目性,切实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契合新发展阶段、符合新发展理念、适合新发展格局的政策目标。在政策执行上,领导干部应慎用痕迹管理,着重化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将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为党办好事的政策落实中。在履职尽责上,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勇于创新,敢于试错,真正做到对人民、实践和历史负责。
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总开关”,正确政绩观则是党在思想上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13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根基,要求共产党人练好党性这门“心学”内功,做好正身修身的必修课,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党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奋斗终身。
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要求党员干部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政治高度,历史地看待党的事业的全局性和连续性。党员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个人工作融入伟大事业的全局,将所成政绩归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艰苦奋斗,摒弃“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错误观念,从人民利益出发脚踏实地做工作,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做符合客观规律、党情国情和人民需要的事。同时,党员干部应加强党性修养以保持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带动全社会形成胸怀天下的道德情怀。
三、构建以党性为核心准则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
加强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党性与正确政绩观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决定着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导向作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常抓不懈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将党性原则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政治关,建立起以党性为准则的政绩考核制度,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确立激励导向和制度保障。开展多维度的复合型党性教育,坚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锻炼党性,则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有效方式。以此构建起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正确政绩观培育体系,使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和践行得以明确目标追求,形成多重保障。
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要以永远在路上的自觉和决心克服党内“四风”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反对形式主义等背离党性的不良作风。政绩观错位及其隐含的功利主义倾向是导致形式主义的主观因素,造成党员干部对政绩实质与形式的认知失衡,从而使其工作作风偏向做官、出彩、显绩和包装等浮于形式,而远离干事、担责、潜绩和实效等实质成效,违背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2页)。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教育领导干部要踏实做人说话做事,切实做到“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74页)。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原则以反对形式主义,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证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组织根基,是党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中流砥柱的组织保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首先就是要看党员干部的党性坚强与否。新时代党性坚强表现为忠于党和人民,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守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其贯穿于党的干部教育选拔任用全过程,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始终向党性原则看齐,向党中央对标,向人民群众负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规章制度,完善了涵盖政绩考核标准内容、方法手段、分析研判、评价运用等要素的政绩考核制度体系。考核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手段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正确政绩观,分析研判和评价运用则指向了正确政绩观的政治作用和历史必然。健全政绩考核制度体系,改进考核方法手段,突破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考核标准的局限性,重点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即“主要看是否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是否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页),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重要考评标准,做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政绩考核制度体系基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使考核结果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继而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风民风。
面对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党性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思想根基,以理论武装为行动前提,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体内容,加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是形式主义盛行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精神的重要作用,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视作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作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精神支柱。理论坚定保证行动坚定,思想清醒保证用权清醒。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时代内涵和实践意义,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党性基础。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要重点学习正确党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握党史发展的主流主线,“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01期),深刻认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正确政绩观的理论自信和历史认同。
党章党规党纪的教育实践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的制度标杆,为增强党性以破除思想障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精神动力。领导干部应按时按质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查找差距、改进提高”(《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00页)。同时,重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员干部坚持党性的有力武器。通过深入剖析矛盾和落实整改问题,为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供现实教材和真切感悟,用坚强党性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