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索关键分析

2022-04-28张庆华

当代体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高职

张庆华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更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提高职业技术人才教育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文章对“课程思政”与职业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相关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全国职业学院的思政研讨会上提出,不论什么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驾齐驱,以促进其形成合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加强“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课程思政"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了解其原因

要深化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各种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而体育课程是高职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思政教育的宗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把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课程思政”的构建需要突破思政与其他学科的藩篱,立足于各门学科的特点,找到专业通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体育中增加思政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就像蔡元培所说的,“全面的个性,首先在于体育”,体育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提高人的意志素质、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2 “课程思政”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怎样理解

2.1 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体育强国”和“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在“运动强”的梦想上。因此,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的论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把“中国梦”“强身健体”“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体育强,中国强”等教育理念和思想融入进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梦想成为中国梦想的实现。

2.2 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

体育历史与人类历史相同,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古代“六艺”的“射、御、舞”等都是体育的一部分,使体育与美育、德育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上,存在着大量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现象。

3 “课程思政”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搞清楚如何教

3.1 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

若要将其融入到培养计划中,使其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相结合,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将其整合到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比重,适当地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增加与人文相关的理论课。体育教师要把体育理念、历史和文化等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体育思想、历史、文化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

3.2 立足教师,提升育德能力

要使教师在思想上有较高的政治站位、较高的思想水平、较高的道德水平,才能把思想教育的内容自然、有效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要真正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将道德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训练中,并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体育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提高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从而达到教育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3.3 立足课堂增强教育效果

课堂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活动场所,应充分利用课堂的主渠道。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求知需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术道结合”,使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深入。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引入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团队竞争等新型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话语和知识的传播效果,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参与、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行为的认同,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德”的升华。

3.4 以课外为基础,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体育课程是少数几个学生在闲暇时仍能广泛参与、自觉参与、乐于参与的一门课程,充分发挥体育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使广大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真正内涵和魅力,使他们终身参与体育活动。

3.5 以体育学科特点为依据,加强教学管理

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从本质上讲,体育课程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運动的精神,这对于塑造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性格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运动技能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直接体现。同时,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并使他们的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让他们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又要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保证他们的身体素质,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从而把“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更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一种开放性、探索性的体育教育环境。在体育教学模式上要加强改革。首先,要加强体育知识、技术教育,加强体育基础,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理论和方法;二是要加强体育理论和方法的结合,突出体育意识、精神、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3.6 搞好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

在高职体育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将挫折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规则意识等思政要素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结,共同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优质思政资源,合理设计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课程,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营造浓厚的体育思政教学氛围;第三,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情景演绎、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效益;举例来说,以姚明为榜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姚明的职业生涯与中国的篮球事业相比较,既能彰显姚明的个人成绩,又能彰显他为国家的慈善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同学们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能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伟大的理想和信仰。

3.7 构建科学评估课程效能的机制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把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常常采用考试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估,但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评估,缺少对思政教育的评估。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理念、课堂考勤、身体素质等方面入手,从课程思政的视角,纳入拼搏精神、爱国精神、合作精神等思想政治考核指标,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活动等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综合测评,构建思政素质与体育素质有机组合考核评价机制;高职院校也应结合院校发展方向和育人目标,依据体育课程实际开展情况,制定具体评价体系,细化相关奖惩的标准,敦促教师严格执行,自上而下强化院校思政教育氛围,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推动大学生的思政能力和运动技能全面发展。

3.8 提高体育师资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一方面,要强化对教师的全面、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素质和素养,为教师提供再教育平台和渠道,鼓励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个人教学知识技能,具备调整、优化和创新体育项目和训练要求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现代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逐步达成育人目标和渠道,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个人教学知识技能,具备调整、优化和创新体育项目和训练要求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现代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逐步达成育人目标。

3.9 改进教学计划的结构

教学计划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使教师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形式、方式和方法、课后总结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4 以“课程思政”推动课程制度改革,提高体育课程育人的专业化

课程改革要从整体上进行,包括教学目标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要制订教学计划,重视教材、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在提高体育教学设计水平的同时,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成为大学体育理念、大学体育精神的核心。高校体育精神可以划分为: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上,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更要将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保证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的有效渗透。

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优化现行的教学大纲,降低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基础知识比例,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并按照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环节,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可以举办与体育、思想政治等相关的竞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德育活动等。另外,对现行的体育专业教科书进行修改,并编制出新的课程大纲和考试标准。以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大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高校体育课堂的发展和设计,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立足于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依据,实现教学目标的制订,充分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阵地。

例如:在“三步跨栏”中,教师可以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心理、思想、情感相结合。老师们可以把篮球游戏融入到各个小组中,并通过分组竞赛,增加传球、运球、跳绳、踢毽子,最终得分最高、耗时最短的一组获胜。在此阶段,学员不但可以熟练地掌握三步跨栏动作,而且还能提高团队意识、协作能力、身体灵活性和跳跃能力。

5 重视教师的核心价值教育,推动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估制度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使其能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而不是仅仅传授体育知识。同时,要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足够的认知和认识,自觉地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在自己的指导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要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不断地改进现行的师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学校体育课程特点,打造有特色的品牌课程。在教授有特色的课程时,学校也可以从外部聘请在这方面有成就的专家或学者,向学生进行系统、多维度的传播,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是学校思想统一、育人同向的重要举措。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估制度,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程育人效果的目的。

6 课程思政对高职体育课程的影响

十九大指出,要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建立“三全育人”的体制,突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并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其他學科中去。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固有障碍已被突破,思政课程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而言,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从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加速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判断能力、人格健全、价值观等,促进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7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以竞争为导向、目标导向的学科。这种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使其自觉遵守体育规则,并能有效地控制其行为和行为。

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观察,要注意培养方法的多样化、针对性,培养具有个性、思想、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真正的一面,也能够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这种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又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竞技运动中,不同的运动成绩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不同的心态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行为制定相应的德育课程,这样既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

8 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高职体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地学习体育并感悟体育精神,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协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渗透。同时,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为高职高专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全面、全面地评估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