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技术优化和创新路径
2022-04-28裘少敏
裘少敏
本文以龙岗体校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研究当前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情况,进而提出优化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技术的建议。
游泳运动是一项兼具锻炼和娱乐性的运动,十分适合青少年。尽管游泳总体而言是一项单人运动,但在训练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和队友协助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锻炼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游泳也有助于改善青少年心理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各种意外情况,可以培养青少年处理意外的能力。当然学会游泳技术的同时也是帮助提高青少年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的途径之一。另外,游泳运动满足青少年成长阶段所需要的心肺功能的锻炼,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肌肉力量,使身体各项器官和功能协调发展。因此能有效抑制心理障碍的形成。能提升青少年的体质。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开展游泳训练正能锻炼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增强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尤其是游泳能使身体更加协调,由此可见,游泳训练具有多方面的益处。但游泳训练专业性较强,业余体校在为青少年制定训练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才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游泳技术。
1 当前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技术分析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龙岗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内40名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
1.2 技术研究方法
1.2.1 充分利用CFD技术
CFD技术在航空、远洋等领域取得了不错成效,但还并未应用于游泳运动中。实施CFD技术的作用在于利用此项技术,仿真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局部,通过分析游泳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和流动形式,来创新游泳运动技术。通过CFD技术仿真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游泳运动员划水时所受到的阻力,与手指的张合有关,但手指聚拢时,所获得的推进力更大,划水速度越快,游泳速度也能得到快速提升;二是游泳运动员身体前后所形成的压差力,能够使游泳运动员产生推进力,当其压差力越大时,其推进力就越大;三是游泳运动员在进行划水的时候,如果身体与水面位置所形成的夹角越大时,那么其面临的阻力也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1.2.2 阻力分析
不同的游泳姿势,所受到的阻力并不相同,游泳运动员的游泳速度与阻力大小有着一定的关联。比如说,相较于自由泳来说,蛙泳的阻力系数要更高一些,动态阻力也更大。因此在优化与创新游泳运动技术的时候,应当根据游泳运动员的实际项目需求来分析。可以实施泳姿评价,分析游泳运动员训练中每一次的泳姿参数,以从中发现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寻找最佳泳姿。
1.3 问卷调查法
对龙岗区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及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数量176份,有效率为97.8%。
1.4 数理统计法
实验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记录研究对象每次的训练成绩,以及参加游泳比赛获得的成绩和名次,本次实验一共收集和整理了5个月数据,再运用Microsoft Excel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见下表1),对比每次的成绩,计算提高幅度,再将成绩大幅度变化的时间点找出与规则相结合,力求找出后者对前者的作用,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 研究结果
2.1 结论
2.1.1 训练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业余体校游泳训练教学大纲,了解到目前龙岗区业余体校针对青少年游泳训练模式主要是走训制,训练时间集中在放学后进行,训练时长为两个小时。在课余时间通过长期的游泳训练来提高学员的游泳技术和水平,定期参加区级、市级、省级等游泳比赛来促进学员游泳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目标是向市级、省级输送人才。业余体校内的训练按照进队时长分配训练任务,初期主要以基本游泳技术训练为主,目的在于打好基础。进队时间长的学员则进阶学习技巧,来提高比赛战术水平。
2.1.2 训练频度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龙岗区业余体校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57%每周参加训练的次数在4-6次之间,23%参加次数在2-3次之间,10%参加次数在0-1次之间,12%每周训练次数大于6次。因此可以得知队员训练时间倾向于放学之后的时间,训练频度为4-6次,而这一训练频度也能够完成教练员安排的训练任务,完成训练计划。每周的训练频度主要取决于教练员的训练计划,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更高的队员每周训练次数也高于低年级的队员。
2.1.3 训练强度
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主要表现在游泳训练时的最大游泳距离即游程,调查显示游程在4000-4500米训练强度最大的队员人数占据了27%,游程在3200-3600米训练强度较大的队员人数占据了20%,游程在2400-2800米中等训练强度的队员人数占据了22%,游程在1400-1800米小强度训练的队员人数占据了15%,游程在800-1000米最小强度训练的队员人数占据了9%。部分学校有根据队员年龄的不同安排训练强度,训练强度随年级增长而增长。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按照队员进队时间来分配训练任务。训练任务不仅包括水上的游泳项目训练,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还有陆地上的体能训练,包括耐力、力量等,水陆训练穿插进行,保障训练的科学性和综合性,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2.2 分析
经研究发现,以上游泳技术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2.2.1 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
青少年身体发育速度极快,身体变化大,可塑空间大,因此把握青少年发育特点来安排游泳训练才能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年龄优势,进而提高游泳技能。按照中国游泳项目训练的年龄分组,6-8岁是第一阶段,9-10岁是第二阶段,11-13岁是第三阶段,14-16岁是第四阶段,17岁以及以上是第五个阶段。但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目前许多体校的游泳训练并没有按照年龄段设置分组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因此导致许多青少年没有得到合适的训练阻碍了很多有天赋的青少年在游泳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技巧。此外,有部分学校存在拔苗助长的情况,让青少年过早接受不符合年齡段的训练,严重将危害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2.2.2 游泳队的训练模式
在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后,得知研究对象表示目前游泳队的训练相对枯燥乏味,大多数运动员处于被动的运动状态把游泳训练当成一种负担,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也可以看到运动员大多热情不高,这种训练模式无法调动运动员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将训练落实到位,难以实现提高游泳技术的训练目的。
2.2.3 针对性的训练
目前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技术需要掌握的是4中基本泳姿的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到边技术,其中途中游技术又包括:身体姿势、手臂技术、腿部技术、呼吸技术和完整配合技术,经调查显示,这些技术都是统一安排训练,而没有针对学员不同的情况再安排调整。以出发时的反应为例,反应时指的是游泳运动员从出发信号发出后到脚离开出发台的时间,可以反映出一名游泳运动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研究表示,男女青少年不同的出发方式成绩也有所差异,男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加速蹬伸时间比抓台式长0.15s,且差异显著而对于女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加速蹬伸时间比抓台式长0.09s,差异并不显著。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还需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其力量与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也在成长阶段,采用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无法发挥出该技术的优势。尽管在游泳技巧中这属于细节处理,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针对青少年游泳技术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需要改变传统训练模式,此外要有所创新,激发运动员训练乐趣,享受体育热爱体育。
3 业余体校青少年游泳技术优化建议
3.1 走“改变”之路
第一,要改变姿势。由于个体差异而导致训练过程中每个运动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配合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模式,来实现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游泳水平。在游泳过程中正确的泳姿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改变泳姿是提高游泳水平的核心。因此在训练时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关注到泳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正确的泳姿需要注意的是内在因素是游泳的速度以及外在因素水的阻力。游泳时如果运动员的身体呈现不规则的姿势,将导致自水体的各方面阻力增大,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状态和速度。为了尽可能降低水的阻力造成的影响,那么运动员应当将身体保持与游泳池水面的高度相对平行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减少阻力,從而提高速度。当运动员无法有效选保持与水面持平的姿势时,通常还可以选择保持身体流线型,流线型的姿势也可以降低水阻力的影响。
第二,要改变动作。优秀的运动员通常也具备管理自己身体,协调好身体与动作节奏的能力,尤其是在长赛道的比赛中,优秀的成绩与运动员身体、动作的协调密不可分。所以游泳过程中身体的律动感也十分重要。换而言之就是运动员要把握好自己的游泳节奏,尽可能实现四肢以及相关的肌肉群之间的协调统一,使全身达到最舒适的游泳状态,运动员才能将游泳动作落实到位。因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重视起运动员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并将此加入到日常训练的评价标准当中。
第三,要改变关注重点。众所周知,在游泳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重视划水的轨迹,会使运动员获得较长的冲刺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水的阻力,同时还能保证有一个更强的向前冲力,所以游泳成绩一般与力量、耐力、速度和爆发力有关,而这四个方面的训练通常都是游泳运动训练的重点。但由于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还在成长阶段,因此教练员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转变思维,转变训练重点。从加强青少年臀部与手臂之间协调配合的训练入手。从实际操作情况来说,强调臀部和手臂之间的协调性就意味着在游泳过程中,要保持肘关节处于一定高度,利用手臂的屈伸来进行划水,划水的同时也要保持肩部始终处在一个固定状态,不要随着手臂而变动,注意将手臂滑动的轨迹呈螺旋曲线。这种重点的改变可以解决青少年力量不够的问题,使得运动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实现距离和滑动力量的增加,提高游泳速度和划水频率。
3.2 走“创新”之路
第一,要创新训练模式。近年来我国奥运会金牌数量在增长,但就游泳项目来看仍然落后于许多国家,原因在于国内尤其是业余体校关于游泳技术相关训练缺乏,其中体能训练、训练强度、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更是有待加强。因此游泳创新之路应当从青少年运动员开始就要牢抓,才能从起点上真正提高国内游泳运动员水平,为国争光。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求教练员能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游泳距离、不同游泳姿势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短距离选手,可以采用低运动量,高强度的间歇性训练。而对于远距离选手,要采用长时间、大运动量以及低强度的无间歇性的持续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与速度。不仅如此,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长期封闭在训练馆训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练员不仅是游泳技术上的导师,同时也要扮演好心灵导师的角色,关注青少年心理变换,及时做好正确的疏导。同时,也要结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合理调整饮食和训练强度,保证睡眠,健康作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二,要创新知识。青少年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展开科学的训练模式,从教学方法到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才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提高游泳水平。因此教练员的专业能力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游泳训练情况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目前不少教练员尽管自身能力过硬,但在训练方法、训练概念以及训练素养上都有待提升,并且也没有做到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所以体校和相关部门要提高教练员的选拔门槛,加大考核力度,安排教练员定期参加集体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教练员才能够青少年运动员制定更加有效的训练体系,促进青少年游泳技能的提高。
第三,要创新训练计划。在制定整个训练周期计划时,要保证训练充分到位的同时要适应队员的负荷量和训练强度,稳中求进,以出现“适应——提高——适应——提高”的循环过程逐渐增强训练强度量,让队员和教练员能够有喘息的时间进行阶段性总结,针对阶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逐一突破,以保障队员的身体健康,在最理想的符合下进行训练,实现技能和负荷的同步提高。
4 总结
青少年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游泳是一个个人向的运动项目,考验了运动员游泳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能力,十分适合青少年锻炼身体。但青少年还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个体差异也较大,训练效果依赖于教练员的专业能力和运动员对自己身体的支配能力,教练员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科学训练模式,通过观察和分析为运动员制定合适的游泳技术和训练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到游泳训练和青少年的成长都是长期的发展过程,教练员不可以只参考运动员某一时间过程的参数,要在每次的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分析各个阶段的参数差异,调整最适合的技术方法。
(作者单位:龙岗区青少年业余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