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方向探究
2022-04-28王婷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方向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的知识链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优化。音乐理论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音乐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高校怎样才能培养出综合应用的音乐专业人才?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发展?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如何持续加强?这些问题成为了高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任务型教学法,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任务为导向,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学生对知识转化的一个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来获得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做中学,用中学”为核心教学思想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按照教材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这种安排,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和学习。在任务教学中,每个任务的参与者都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学生处于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一点符合我国教育界一贯倡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①。
一、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设立音乐专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高校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音乐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發展贡献了力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音乐理论教学现状来看,依旧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果持续放任不管,将会对我国的高校音乐专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脱节
音乐理论是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我国音乐教育还处于起始阶段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制定了相关的音乐教学目标。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后都会对有关的音乐理论进行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运用。这种以学术为根基的音乐人才,在人才的能力定位以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二)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条件和保证。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②。例如,目前的教育仍然是“三段式”的学科制,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该模式更侧重于学科的系统性、专业性,更多地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与知识的关联,而忽略了培养目标的基本原理。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音乐理论课教师都会埋怨课时过短,所以在课堂上总是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更多的知识点,而忽视了课程的整体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理论课程本来就很感无聊,上课的时候更是筋疲力尽。这样的教学体制,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矛盾日益突出。
(三)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音乐专业实践能力。如有些老师曾经有过音乐方面的工作经历,然而,一些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却没有满足上述条件。比如,绝大多数的医学教师都没有掌握临床实践的知识,尽管他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也没有把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又比如,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高校在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后,加上现如今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力扩招,这也导致了音乐教师的工作量随之变得越来越大,许多老师已经不堪重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90%以上的音乐老师,在一周的时间里要上20节乐理课,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上课、备课,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因此在进行教研和教学的过程中,思想得不到升华,以至于教学质量一直停步不前。
二、高等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音乐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音乐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和身心健康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专业教师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很好地把书本理论知识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并对其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未来要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就离不开最基础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应具备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科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一位音乐人如果没有深厚的音乐理论素养做基础,是不可能进行音乐创作的,不能对音乐中所蕴藏的文化意蕴充分的理解,自然也将无法展现音乐的魅力。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对音乐的研究并不是很在意,就连学校也是如此,他们总觉得音乐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理论上的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学习当中,对于音乐技巧的学习却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多年的音乐技能训练和音乐演出实践,学生们可以熟练地运用音乐技巧,并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音乐理论的学习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学习的结果并不明显。实际上,在学生们即将完成学业且写作毕业论文时,音乐理论的学习效果就会显现。很多人连毕业论文都没办法完成,还得花钱雇人去做,这就造成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学术造假的问题。因此,音乐理论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无法估量的,它将对未来的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产生重大影响③。
三、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转变观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师应彻底摒弃传统保守的教学观念,坚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统一教学。在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年,老师要让学生们学会正确对待音乐理论,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观念和学习理论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感到厌烦,应将理论与实践两者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④。
(二)拓展音乐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的介绍,高校音乐专业传统的音乐理论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缺陷,在教材的選用上陈旧保守,教师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仅仅依靠乐理、和声等相对基础的理论知识已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各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材料、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使之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构建并研究全新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项目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计划,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性研究。⑤项目式教育法是一种以构建社会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新型教育方法,也是我国近几年教育界颇为关注的一次教学改革,目前已有许多高校都将此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且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针对音乐理论的教学方式所进行的改革创新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促使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①高萍萍:《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方向探究》,《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第96-97页。
②殷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大众文艺》,2017年,第13期,第213页。
③张娟娟:《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探究》,《音乐时空》,2015年,第1期,第106-107页。
④洪雪:《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探究》,《学园》,2018年,第2期,第160-164页。
⑤程迎接:《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探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11期,第209页。
作者简介
王婷,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