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专注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2-04-28赵青梅
赵青梅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其实际学习效率并不高。对此,在小学教育中,就需要教师尝试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增添教学活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本文在结合小学生成长规律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专注力培养上的实践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生 专注力 培养
专注力指的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有意识、自主性获取教师讲授知识、信息及学习技能的能力。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受学生专注力高低的影响,同时,专注力也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加之在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因素交织影响下,使得他们表现出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生活和学习过程粗心大意、经常不思考就行动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有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上有明显的帮助,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符合自然规律及人的生命成长规律,学习传统文化,可让学生吸收天地的自然灵气,获得宇宙中正能量的加持,从而提升专注力。
1 小学生专注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要想有效利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首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专注力现状,以及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
1.1 学生的专注力现状
专注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专心在做某件事或活动的心理状态。其体现的是持久性、转移、广度等特征。其中,持久性指的是个体在某个对象上专注力持续的时间。从当前小学生课堂上表现的专注力情况来看,仍然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集中时间较分散,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持续时间非常短,主要因为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以致于他们在课堂学习时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而专注力的转移,则指的是有新任务的情况下,个体会将专注力从这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相对来说,小学生普遍缺乏转移专注力的能力,特别是在课下转移到课上时尤为体现。所谓专注力的广度,指的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中可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比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设置的问题较多,或者是制作课件中加入了许多不相关且复杂的内容,如花哨的图案、复杂的动画等,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也容易出现错答、漏答的现象。可见,目前仍然有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专注力进行有效的调控。
1.2 影响因素
影响小学生专注力的因素有许多,以下从教师、环境及学生自身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影响专注力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设计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工具等,均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首先,小学生的专注力就会受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影响,特别是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中,若教师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前导入,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专注力转移,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对此,教师不妨通过游戏、问题、情境等形式进行教学的导入,这些形式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专注力。其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也对学生的专注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不妨尝试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效结合。有意注意具体指的是在明确目标下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则是在无明确目标下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指的是生活及个人经验方面的影响。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也会对学生的专注力产生影响,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多媒体支持下,可让学生的所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但也有其局限性所在,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会使得学生的专注力分散,尤其是在教师过度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会导致大部分学生沉浸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动画的讨论中,而很难将自身的专注力转移到课堂的知识理解中。
2.环境因素
小学生的专注力通常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指的是教室内外的环境。比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室内的装饰品、桌椅舒适程度等,均会对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产生影响;另外,教室外偶尔传来的噪音等,也会对学生的上课状态产生干扰。
3.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的专注力也会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其自身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等这些因素,均会对其的专注力产生影响。具体来讲,首先,学生的专注力会受其身体健康程度的影响,若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好,在课堂学习时会容易趴在桌子上,或情绪低落,精神恍惚,因此对于课堂中的知识学习便难以集中专注力。其次,学生的专注力也会受其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当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语言不能很好地理解时,就容易呈现出“答非所问”的现象,久而久之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后,学生的专注力受情绪情感的影响也较明显,情绪情感指的是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所表现出的感受、态度。如果学生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就很容易干扰其在上课时的状态,表现为积极的情绪情感,可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更加投入于学习中,但消极的情绪情感,就会对学生的听课状态产生负向的影响。
2 传统文化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上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指明,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的精神,是很难获得成就和幸福感的。也有研究表明,学习传统文化,其最大的利益就是获得专注力。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始终是教育教学的题中之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如今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文化在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上有何作用?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及传统文化传播的工具。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含有大量的文化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比如,《嫦娥奔月》这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可挖掘和利用的文化素材就有中国古代神话和中国传统的节日。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物的特点,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正面、积极的,如炼石补天的女娲、立志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愚公、面对坏人的逼迫也没有屈服的嫦娥等,这些精神品质感动了人们,人们会通过特别的方式来纪念他们,如用月饼和中秋节来纪念嫦娥。依托这些文化素材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2.2 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传统文化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影响,比如,在传统节日,学校就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并且,在上述分析中也提到,教师更侧重的是学生实际生活与个人经验的调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紧密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目标。具体来讲,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教学设置在生活背景下,并加强课堂文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中的文化事物、文化现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专注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3 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在新课改中指出,知识教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文化教学,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并不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且也很少有文化实践的机会,这使得他们认为文化是很遥远的事物,对文化的理解也非常浅显。要想让学生提升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虽然许多小学生会背诵古诗,但是他们并不能深入理解古诗词中所营造的意境,久而久之,会逐渐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古诗词来进行文化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带领学生进入到古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化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深度,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能够爱上古诗词和语文课堂教学。
3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专注力的策略及教学实践
3.1 教学策略
教师在影响学生专注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优化教学内容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工具等方面着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实现对学生的专注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上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可在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实现专注力的转移。其次,教师需要强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文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中的文化事物、文化现象,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能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再次,教师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心理,教师也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特点,来选择合适在教学方法,比如將文化教学与游戏教学结合,以趣味成语、节日时令认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进行文化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力及专注力。最后,教师要合理使用教学工具,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黄金时期,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而实现思维发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要注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合理性,在色彩搭配、图片设置上符合学生视觉舒适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2 教学实践
以《燕子》这一篇课文教学为例,为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学生们熟知的歌曲《小燕子》,当熟悉的旋律及优美的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春天最美丽……”响起,学生们异常兴奋,并随着歌曲播放小声歌唱,陶醉其中。在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笑着说:“我们都知道燕子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那么有谁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人们每年都会过‘燕子节’吗?”,学生们纷纷表示不知道。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民庆祝“燕子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并向学生介绍,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民会将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称作是“燕子节”,因为在正月十五的前后,燕子会归来,钻进人们的屋檐底下的窝里,飞过田野。而“燕子节”的到来,也意味着侗族人民的“年”要结束了,在过完“燕子节”后,人们就开始到上山干活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传统文化习俗,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根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从当前小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专注力不够的现象,导致其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并不高。有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在培养专注力上有重要作用,所以也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对学生专注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小学生专注力情况及影响其专注力因素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进行了实践探讨,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孔文娟,孔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8):97-98.
[2] 张玉萍.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J].学周刊,2021(30):189-190.
[3] 李志杰.小学传统文化德育化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1(38):229.
[4] 孙香华.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1(09):188-189.
[5] 杜丽英.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6):95-96.
[6] 陈瑞芝.核心素养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1(26):27-28.
[7] 赵洪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