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达人,助力宁波教育走向高端
2022-04-28李优治
李优治
宁波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们自主发展、协同发展的平台,也是一个实践研究的平台。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名校长后,我开始参与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历任第一期导师,第二、三期首席导师,指导校长学员共20余名。
在不断探索建设和运行名校长工作室的过程中,校长们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办学治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室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校长们的学习共同体、互助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
自我提炼,明确定位
校长学员们都已经参加过多种类型的培训,听过不少学校管理类的报告,其中也不乏工作室导师的讲座。如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習需求,让每位学员学有所获?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十余年担任初中校长的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扎实的理论素养、系统的实践能力、崇高的责任担当、过硬的心理素质、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优秀校长的核心素养,也是名校长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导师团队将名校长工作室定位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核心价值就是释放每个学习者的潜能,让每个成员主动追求个人与其学校的共同发展,并将成为教育家型校长作为毕生的追求。
学习首先是自我学习,自我提炼,自我精进。梳理和提炼办学思想,并在丰富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是一名校长的重要任务。我在工作室提出了“适性教育”的办学思想,并鼓励学员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推动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特点提出成长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进行提炼和完善。
虽然导师管理实践的经验相对多一些,但学员也各有高招。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精心策划工作室活动,让学员们进行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在工作中反思,在实践中研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成为好校长、名校长,并促进其所在学校的发展。
帮扶成长,共建特色
在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中,每一位导师都会有一两名学员徒弟,而学员也同样会尊称同一小组的其他导师为“师傅”,两年时间里,小组的几对师徒间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名校长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中,我们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学员特点、满足个性化需求、能解决具体问题的研修方式,将名校长工作室建造成帮扶成长、共商共建、打造特色的互助共同体。
同步阅读,经验分享。我所在的工作室将读书作为日常研修的重要方式,通过读书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大教育视野,不断提升治校水平。一方面,我们在工作室内定期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并通过微信群随时交流读书心得。另一方面,我们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给校长阅读的建议”“校长如何指导教师读书”等专题讲座,引导学员们理性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确立主题,集体把脉。工作室以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专家引领,集体把脉,提升成员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室成员来自各县市区,学校所处地域、硬件条件、办学资源不一样,发展阶段和办学水平也不一样,面临不同困惑和难题。因此,我们确立了“一年一重点,一校一特色”的工作室帮扶目标,通过“现场诊断—制定计划—重点突破—集体把脉—深度反思—总结提升”的循环实现螺旋式上升。
“作业改革”是工作室的帮扶主题之一。我所在的鄞州实验中学在减负提质的作业改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我介绍了本校经验后,学员校长魏巍提出了将作业改革融于学校课改全过程的想法,并结合工作室的实践诊断和集体把脉,将其明确为分两步做,实施作业准备精细化、作业分层人性化、作业管理信息化和作业生成校本化的“两步四化”农村初中作业改革模式。在工作室的同伴交流和相互启发中,每个校长都找到了立足本校实际,指向本校需求的作业改革特色实践途径。
互学互鉴,共同助力
工作室的导师们达成共识: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渠道,助推徒弟们的真实成长。“互联互通,互学互鉴”是我们的切入点和行动力来源,“共商共享,共同助力”是工作室的目标指向——名校长工作室是成长共同体。
互为影子,同频共振。以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工作室研究的起点,开展“互为影子,身临其境”的“影子校长”计划。每学期工作室的学员都要到导师学校当一周“影子校长”,做紧跟导师身后的影子,全方位深入了解导师的办学思想、理念和策略等。
慈溪实验中学校长郑佳仪在经过两次“影子校长”学习后,从导师学校层递式德育活动中得到启示,实施了重体验、抓细节的校园“微德育”工程;慈溪市文锦书院校长孙旭明汲取了德育导师制的“品正学芳”多元评价经验,提出 “单项锦系列少年”“七彩锦绣少年”“文锦之星”系列评价。与此同时,导师校长也到徒弟的学校当影子,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诊断并提出建议。师徒互为影子、同频共振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校长理论与实践水平,也加深了师徒间的情感联系,推动了导师与学员的共同提升。
开放共享,教学相长。积极拓宽资源通道,为工作室创设多种学习交流的条件和平台。例如,在第二期工作室活动,我们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考察学习,聆听全国知名教育家马骉的主题报告;利用本地高校资源,组织学员到宁波大学、宁波教育学院参加学术沙龙活动;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四位导师将自身的办学经历、管理经验进行概括提炼,分享给学员;充分挖掘同伴资源,从身边的榜样学起,每一期工作室活动,我们都会跑遍所有成员的学校进行学习和诊断。学校间的密切交流带动了整个区域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七年时间,三批学员,几十次学习,几千公里路程。在名校长工作室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抱团取暖、披荆斩棘。无论是导师还是学员,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学员所在学校由农村薄弱校提升为农村特色学校,开发了特色校本项目,校长学员个人也获得飞跃式的成长。导师在成就学员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朝着办成区域知名学校的方向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名校长工作室的推动下,我们探索并完善了“德育导师制”和“作业改革”这两大指向“教书育人”核心任务的特色路径,助力了宁波教育品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李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