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答好“课程思政”时代问卷
2022-04-28曾秋云刘秀萍
曾秋云 刘秀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就上好思政课做出重要指示。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周洪对此记忆犹新。
三年来,在“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理念的引领下,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了“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系列实践探索,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多举措建立课程思政教师培养体系,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党建引领,协同推进思政攻坚工作
2020年12月,重庆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在即,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以下简称“三十七中”)领到了赛课任务。“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干部跟我上。”学校党委决定“以赛促教”,并将之作为攻坚项目,成立了红色攻坚小组,思想政治课教研组全员参与。小组所有成员签下红色攻坚保证书,庄严承诺全力以赴。很快,一支包含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参赛青年教师、组内新教师、课件制作教师和名师的红色攻坚小组建成。
“这是我们教研组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一次最难忘的攻坚行动,除了读懂、讲透理论外,我们还走访了重庆工业博物馆,学习、挖掘工业文化和大渡口本土的义渡文化,丰富课程资源。”三十七中思想政治课学科主任杨群芳回忆。
最终,学校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年教师刘洋执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以“新时代校园宣讲员选拔赛”为主线,融合小组探究、课堂采访、图说新时代、微宣讲等表现形式,获得了重庆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成为“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一大亮点。
“红色攻坚行动,旨在进一步明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课堂一线相融,让党建贴近教学,让党员教师成为教师榜样。这避免了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同时提升了课程思政中的研训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三十七中党委书记余位河表示。
三十七中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攻坚行动是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统筹党建与课程思政工作的成效之一。三年来,学院建立了“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负责,党员带头,教研员为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院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扩大会、全员培训等方式,学习课程思政有关理论和文件,实现党支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引领;教研员通过专题培训、理论学习、现场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人人讲党课等工作形式,把课程思政变为全体党员、全体教研人员与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为解决学校课程思政实际需求,学院以“1(学院)+N(各中小学)党建+教研”的方式,将党建与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紧密结合。各学科教研员围绕“课程思政”主题,组织一线教师开展课堂大练兵、优质课比赛、论文评比、主题教研、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三年来,我们各校党组织高度重视,把课程思政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在思想认识、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周洪表示,按照《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建引领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到2023年,学院还将逐步把党员教师培养成课程思政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课堂为源,探索思政多元“打开方式”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积极通过“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等手段激活各学科教师的思政活力,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使之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新思想进课堂,课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思想。2021年秋季,育才小学开展的“同上一堂班会课”活动,将“时代楷模”王红旭的“红旭精神”纳入思政课程学习,围绕“英雄”这一主题统一教研,各年级以适合学生参与的课程方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结合;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的“延续文化血脉——游网红重庆,品中华文化”课程则布置了“磁器口—国泰剧院—朝天门”的打卡任务,让学生感受本地文化的“根”;在寒假期间,政治学科组还设计了个性化作业——“我为家乡制名片”,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爱重庆、爱家乡”的情怀。
2019年秋季学期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入各中小学课程表。如何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思政教研员李妍带领教师们下了一番功夫。“刚开始,孩子们读起来难,教师教起来也难,我们就把每一讲的主题分解成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去感悟。”如为讲好读本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上课前,教师们反复精读读本原文、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随后,教师们带领学生来到位于长江边的大渡口区跳磴镇,实地调查牛栏坝的环境现状。回到课堂,育才小学教师陈雨烟开设了“美丽重庆,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学生们“人人为河长”,制作宣傳语,给相关部门提建议,开展针对长江、牛栏坝的“绿水保卫战”。此外,育才小学教师李雪还采用“小老师进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式探究学习。脱贫攻坚主题的“小老师”、5年级(1)班的田蕊涵说道:“我们特别喜欢上这种课,每堂课都特别开心,都积极举手发言。”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以三十七中为例,围绕“祖国的辽阔疆域”这一主题,不同年级的学生或用拼图,或用画笔,或在化学老师指导下在ph试纸上勾画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地理、美术、化学等学科,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涵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了各学科课程的同向而行。此外,三十七中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史进校园”活动,先后开发“改革开放40年家乡变迁”“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多门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热烈追捧。
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各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例如:生物课,通过案例法、游戏法和故事法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美术课,引导学生理智、批判性地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科学课,将丰富的科学史、科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力……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黄橙橙执教的“富起来到强起来”和双山实验小学思政教师霍艳执教的“欢欢喜喜庆国庆”等7节课入选,这正是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精心组织全学科、全学段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的生动诠释。目前,学院构建了全域“1+2+X”思政课程体系,“1”即保证国家思政课程,“2”即上好“法治课+安全教育课”,“X”即各学校开发特色校本思政课程,形成了一体化教学体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出版专著《中小学思政微课程设计与研究》1部、地方教材3册,开发精品校本课程48门、高质量微视频125节,产生优秀教学案例500多个,编印《大渡口区中小学思政优秀案例集》1册。
教师为本,建立思政队伍全方位培养体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全区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年前,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全区中小学思政课开展现状进行了摸底,发现思政课专职教师占比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现象的存在。于是,学院通过开展“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演讲比赛,遴选出首批50名教师,他们或转岗或兼职,被作为思政课种子教师进行培养。而后,学院以专项培训为抓手,在思政课中先行先试,教研员对一线思政课教师集中开展研训活动,形成可供其他学科参考借鉴、复制推广的方案。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员组建本学科核心团队,深入挖掘本学科课程思政重点,带领骨干教师开发相关课程。
在具体实施中,以学院小学数学教研组为例,教研员首先带领骨干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分析方法和成果在全区进行分享;随后,举办课程思政微视频制作竞赛,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优秀作品,同时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在全区推广优秀视频案例。2021年暑期,学院对全区3009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覆盖全员、全学科、全学段。“从种子教研员、种子教师到全员教师,从思政学科到全学科,我们分步实施,推行得比较顺利。”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谷小平表示。
“学校上思政课氛围很好,校级干部带头上,转岗教师认真上,专兼职教师示范上。在师资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仍配齐了50余人的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育才小学校长毛世伟说。
如何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以工作室、工作坊为抓手,“组队作战”。在中学语文谷小蓉名师工作室,13名来自全区各校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汇聚在一起,通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思政元素,开发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思政相关课程;中学历史李恩泉名师工作室,采用“大课题+小课题”方式,开展了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情思教育”等专项研究,并带领历史学科教师编写了“党史宣讲教材”;余颖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们利用教研员提供的资源,开发课程活动资源包,班级结合班会课自主开展课程活动……大渡口区小学道德与法治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成员李雪对此深有感触:“学习的方法途径很多,学理论、读教材,一起做课题、一起搞活动。尤其是以赛促训的赛课活动,不仅使执教者快速成长,任务观察者也收获颇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建立全員全学科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体系,大渡口区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理念,要从关注学业转向关注成长,从学业导师转向人生导师。”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校长杨毅谈到学校如何建立课程思政队伍时表示,教师要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行、行动上同向,尤其是提升学科协同育人的能力,加强思政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取长补短,做到“科科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育才小学则建立了全校全学科全员协同课程思政教研机制,以3月份“学雷锋”思政主题为例,学校教研组对整体思政元素进行了解构,各学科组设计课程资源包并全校共享,各班级根据实际开展课程活动。其中,音乐、美术、语文、主题班会等共上“一堂课”,像“搭积木一样”完成了协同教研、协同育人,大大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和效率。
“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大渡口区在课程思政队伍全方位培养体系上成效显著,共培养市区思政课骨干教师30名;教师参加重庆市级赛课获一等奖9项,参加2021年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课程思政优秀论文及案例大赛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25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市区级奖4300多人次;产生市区级立项课题36项,区域课程思政成果在重庆市内广泛推广应用,并辐射四川、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地区。
谷小平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机制、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力争到2023年底,培育和遴选出10个区级示范学校、30个优秀教学创新团队、100名课程思政骨干教师、500节精品课程、1000个优质课程资源、若干优秀教学案例等,形成全域中小学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