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少卫:我们要走向基于“学习科学”的教育改革

2022-04-28李香玉

教育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物理科学作业

李香玉

“双减”之下,如何引导孩子高效学习,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怎样切实帮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习方法,夯实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让孩子从心里爱上学习?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在其新作《学习治疗手记》中指出:“学习是一门科学,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理工科思维方式和科学实践方法,来改进发展相对滞后的教育。”

宋少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副主任,学习治疗创始人。

学习是一门科学

《教育家》:您长期从事学习困难专业研究,《学习治疗手记》是您20多年中小学生学习治疗经验的总结、1000多个家庭教育问题访谈案例的积淀、20000多个小时学习治疗个案的实战精华。大量个案反映出哪些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题?

宋少卫:目前,我们的教育相比其他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整体滞后的,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也一样。所以说,未来的教育改革不只是中国要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比较严重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普遍不高。这与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关,现行的教育模式是1717年在普鲁士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分科教学、大班模式,都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世界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我们的教育内核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的背后,是学科的严重割裂和教学模式的严重僵化。我在北京市一所区重点中学的调研中发现,高二学生的厌学比例竟高达60%。

第二,在当前的教育中,学习与品德教育是脱节的、割裂的。学校传统的思维逻辑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然后让学生将之运用到学习当中,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实际上这一思维是错误的。今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实中,学习是中小学生持续时间最长、从事强度最大、频次最高的日常活动,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学习这个主阵地上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同时,思想品德无时无刻不与学习发生着关系,比如拿到一道数学大题,有的学生一看就投降了,“这题太难,我做不了”,而有的学生则能够克服畏难情绪将题答好。这其实是学生的品德和价值决策对学习发挥了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想品德相结合”的互通应用(即在学习中建构品德,在品德建构之后应用于学习),学习和品德教育就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三,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选择自杀的青少年约为十万人,其中有45.5%与学业有关,这是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当前,学校、教师和家长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不排名甚至不考试的做法,为的是不去刺激孩子们。我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转向育人,培养完整的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获得足够的成就感。

第四,教与学分离、“传道”严重不足,这也是学生厌学的根源。学生怕学习吗?不怕,学生怕的是学而无趣、学而无用、学而无效。虽然教育部在倡导,学校教学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将“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把“课堂中心”转变为“活动中心”,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做好这些转变,仍有很多教师认为干预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方案是多做练习、多搞随堂测验。如果今天的教学仍然沿用一百年前那种知识传导的方式,未免太落伍了。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授业”排在第二位,“传道”是最重要的。

当前教育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知行不合一。学生学了大量知识但不知道怎么用。老师们说“你学吧,这个考试有用”,家长们说“好好学吧,等你将来长大了会有用”,可是这些知识今天怎么用、明天怎么用、在人生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没人给学生讲清楚,因此知识学习对学生没什么吸引力。

《教育家》:您强调“学习是一门科学”,但对于学习,人们常说的是“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而很少说“科学地学习”,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给学习本身和学习者带来了哪些影响?

宋少卫:首先我要解释一下“学习科学”这个词。当意识到教育模式已经严重落后,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近现代发展迅猛的学科,如计算机、AI、脑科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等,我们将这些学科综合运用到教育当中,形成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称之为“学习科学”。

“学习科学”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但在国内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糟糕的情况。其一,国内的学习科学研究主要局限在高校。其二,国内的学习科学应用主要在脑科学领域。我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是用理工科思维来做学习科学的研究,用AI和计算机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将研究重点放在学习科学的应用上,即如何运用学习科学使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得到有效提升。其三,在国内大概只有1%~2%的教师了解“学习科学”。大家普遍认为对学习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其实我们要帮助学生建构的是积极学习系统,学习方法只是其中的小技巧。

《教育家》:我们似乎更多地研究“怎么教”,而对于“怎么学”的研究比较少。这是否会阻碍我们“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和“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宋少卫:当下,中国各项发展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很多领域已经与西方国家齐头并进。我们的教育,一定是面向未来的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我们需要的是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能够有突破性发展和创新性思维的领军型人才。知识灌输、全民补课的方式,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我们需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的时间、空间。

我们有很多教育观念是需要修正的。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对象在变,考试方向也在变,可以说,今天我们的教育已经走到了必须改变的十字路口,要从教育设计的底层逻辑和顶层架构同步调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追求。这个时候,哪个国家能够率先取得突破,哪个国家就将在教育、人才、战略以及未来科技发展上获得绝对优势。

学习也需要治疗

《教育家》:家长和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双减”对教师和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宋少卫:很多人并不知道“学习也需要治疗”。一个孩子身体生了病,如果家长和教师还要求他继续学习,我们会觉得有点不人道。以前我们认为孩子心理上生了病是丢人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孩子心理生了病需要休息、干预和治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生了病的现实呢?盲目地让孩子“带病做题”往往会使学习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在我看来,接受孩子在学习上生病的现实并寻求治疗,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孩子在学习系统上做出调整,实现系统升级。

家长和教师要多了解学习系统的构造,結合积极学习系统的模型来分析孩子出现的学习问题。比如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传统做法是把答案告诉他,让他照着做一遍。但如果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孩子做不出这道题,可能是由于他的信息收集不完整。有这么一道物理题:一个小球从底部射入一个半圆形的竖直的轨道,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如果对“恰好”这个词无动于衷,这道题肯定解不了。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从学习系统的角度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今天,一位优秀教师或者一个好家长,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诊断定位的能力,你得知道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了什么问题,卡点在哪里;二是引导学生基于错误进行学习系统升级的能力;三是要具备在价值决策上引领孩子的能力。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76%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家长是不教孩子知识的,家长所做的是价值观引领,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为人处世之道以及面对困难的处理方式等。

举个例子,我上高中时跟物理老师打了一架,原因是我在物理课上做英语作业,被物理老师抓到,把我的卷子撕了。回到家,父亲看出我的情绪不大对,就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父亲问我:“那你准备怎么办?”“那我就不好好学物理,让老师知道对我不好,我物理成绩就下滑。”我脱口而出。父亲接着说:“你跟老师较劲,结果是自己成绩下滑,你图什么呢?”这句话触动了我,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上物理课时,假装不好好听讲,但实际上我竖着耳朵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在了心里,回到家第一时间完成物理作业。此后的物理考试,我连续考了六个满分。一天,物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今天,少卫又考了满分,我必须收回批评他的话,因为现在他确实不用学物理了。”当天回家后,我非常高兴地把“物理老师向我投降”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问:“那你打算怎么办?”我说:“那好办啊,以后物理课上我就想干什么干什么。”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你可能就会赢在物理成绩上,却输在人性上。”从那天起,我决定认认真真上物理课,直到高考,我的物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如果当时没有父亲的引领,我一时得意忘形,很可能物理成绩就滑下来了。这件小事,父亲可能都记不得了,但于我却是建立与学习有关的价值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教育家》: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的课堂,教师如何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高效学习者?请您结合当下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宋少卫: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有趣的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学生有价值收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一定要围绕这“三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高效课堂。一探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现象式教学,这些都是最新的教育理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点,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不再是被灌输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

我能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高中时的化学老师,是他解放了我的思维,给了我很多学生不具备的学习视角。比如他让我给全班同学出化学试卷,让我去给普通班的同学讲课,让我帮忙批改作业。这些使我不再单纯地以一个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还获得了教师和出题者的视角。我们今天的课堂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压制的对象。

另外,我们的课堂不要只肯定那些优秀的学生,还要去思考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比如,在课堂上有一些孩子总是希望通过捣乱来获取他人的关注,针对这样的“麻烦制造者”,我们要提前做好安排,给他们提供释放的机会。教师可以说,“某某某,你在上课30分钟左右的时候提醒我一下,有个任务要交给你”,这个任务可能是带着大家做一个互动游戏,那么他其实是充满期待的。当然,我们还需要改变这些学生的价值观,我经常跟他们说这样一段话:“课堂上讨论问题时,我们要抓重点还是抓笑点?一个人如果总是能够抓住笑点,他可能是生活中的开心果,但我想提醒大家,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们未来是想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还是生活中的开心果?所以大家要分清主次,在学习上会抓重点,在生活中能抓趣点。”渐渐地,那些“麻烦制造者”就变得越来越内敛。

现在的教学中,作业分层非常流行,但绝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出简单的题给后进生,出中等题给中等生,出拔高题给学优生”。对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和经验。我曾在一所学校建立了一个实验班,班里是全年级后30名的学生,没有几个人能够完成作业。我就在这个班里进行了作业改革,按照学习系统实施分步作业。我把作业分为ABCD四级,A作业只需把这道题的所有已知条件写下来,不需进行解题;B作业是在完成A作业的基础上,去看看这些已知条件都指向什么,可以运用哪个原理,并把原理公式列出来;C作业是在A作业和B作业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才能求出这道题,并画出逻辑通道图;D作业才要求学生把这道题完完整整地解出来。一个学期之后,全班同学无一人不能完成作业,一个学年之后,这个班成了全年级第一。希望这些能给教师教学带去一些启发。

猜你喜欢

物理科学作业
留言板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业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科学拔牙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