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感教学模式下高校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

2022-04-27诚,夏

科教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班会辅导员情感

潘 诚,夏 梅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13)

近年来,高校主题班会的建设与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中就强调,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除了思政课程以及其他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外,主题班会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主题班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和实用性优势。在学生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上,主题班会的作用更加无可取代。

然而,传统主题班会在组织形式上、作用发挥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一是班会的组织存在较大随意性和随机性,一些高校只给辅导员设定主题,至于什么时候开、怎么开、要达成什么效果并无具体要求,导致班会安排不合理。二是灌输式的讲授居多,辅导员或班主任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收者,这样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引起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三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辅导员需要自己组织内容,设计班会过程,凭感觉推测班会效果。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导致辅导员精力消耗巨大,很难开出高质量班会。

为使主题班会发挥应有作用,许多高校工作者积极研究和探索,认为将主题班会“课程化”是有效路径。不过在如何“课程化”问题上的具体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案和方法。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后认为,主题班会与其他课程存在质的差异,其课程化建设应当突出“以情动人”,以情感教学模式为指导和路径,强调“情理结合、知情统一”的教育方能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

1 为什么要以情感教学模式建设高校主题班会

1.1 什么是情感教学模式

情感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程中充分考虑情感因素,通过将情感要素安排进课程结构,设计激发、调动和调节学生情绪情感的教学程序,以达到优化教与学的目的。它是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符合情感规律,参照一定的情感教学策略,指向包含情感要素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包含情感要素评价。

情感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参考情感规律,建立以情感要素为核心的课程四要素。这种教学设计并不影响其他以认知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情感教学模式可以在情感维度促进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法的创新。因此,在情感教学模式基础上,多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多种教法的创新,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方向。现在的许多教学研究中设置情感态度目标、设计情绪情感唤醒、全过程施加教学激励等都属于情感教学模式的一部分。

1.2 情感教学模式善解决什么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聚焦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想听的事、关心的事、身边的事,把‘大主题’和‘小切口’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段话收录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以理服人”做得多,而忽视“以情动人”,情绪情感要素利用得少。实际上,所有课程都应当重视情绪情感要素,而主题班会教育恰恰更需要情感要素的加持。这是因为:(1)情感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导向、改革创新、问题导向、协同联动的原则要求。2017 年教育部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其中育人导向要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要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改革创新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问题导向要求要善于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着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协同联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机制健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2)主题班会教育目标需要以情感要素为主导。一方面,情感态度本身就是主题班会教育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学习动机的引导、集体意识的培养、态度与信念的形成、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建立无一不是以情感需要作为基础的。(3)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情感态度支持。主题班会通常没有硬性的认知目标,也没有严格的课程评价,不在学分制范围之内,在学生的年度综合测评中也很少体现,没有了“功利心”,学生就更需要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主题班会教育的有效性。

2 借助情感教学模式开展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策略

2.1 情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卢家楣及其研究团队多年来深耕情感教学领域,论证了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提出情感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情绪施加策略。这套理论给出情感教学模式的结构,并将其固化为教学的程序,分别是诱发、陶冶、激励和调控。诱发指的是诱导和引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的兴趣,以达到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认知活动积极性的目的。陶冶指的是将认知活动和培养学生情感有机结合,也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中同时推进认知活动和情感培养。这也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各科教学情感目标最主要的环节。激励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引发学习动机,这是充分发挥情感态度对认知的积极影响。调控是全过程监控和调整,使得教学中的情感要素有利于学习活动。这一程序需要探究哪些是符合当前学习活动的情感资源,例如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中等强度的认知任务,美感、道德感有助于情感态度的形成等。

将这四种程序以相应的施加策略渗透到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四要素中,即班会目标、班会内容、班会实施和班会评价,可得出4 4 网格化的主题班会课程化模式。(具体见表1)

表1 4 4 网格化的主题班会情感教学模式

2.2 情感教学模式下主题班会课程化具体建设办法

要想主题班会规范化、课程化,不仅仅需要具体实施者具有课程化设计思路,更需要机制保障、团队支持,全校统一思想、科学监管,才能保证主题班会科学实施,发挥育人效果。

(1)上下联动,明确职责,建立长效主题班会管理机制。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需要制度支持,建立以校级学生管理部门为主导,各院系(系部)为主体,辅导员具体实施,多部门共同发力的管理实施机制,方能有效开展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校级学生管理部门需要拿出以情感教学模式为主导思想的管理办法,给出总体目标和考核办法。各院系(系部)作出具体的主题班会实施方案,具体谋划每学期的主题清单、各专业的特色主题清单,落实监管和考核。辅导员按照既定的计划做好班会准备,按时开展主题班会,落实班会评价。

(2)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教学改革。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主题班会教研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公开课和课堂评比活动。团队以情感教学模式为核心,积极开展主题班会的教学改革,谋划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途径,研究班会设计、拓展班会内容、积累班会案例、汇总班会资料。

(3)科学论证,持续优化,开发情感教学模式下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理论论证和实践论证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持续优化,开发出一套情感教学模式下的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

建立以情感目标为核心的主题班会目标体系。仔细论证每个主题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内涵,并据此合理设定情感目标。合理的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引发求知欲;获得道德感、归属感、成功感等积极态度体验,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信心;知情统一,巩固态度和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组织充分的情感内容,包括:合理设置情绪诱发内容,如按照主题的特点安排图片、视频等等;发掘认知内容中的情感元素,在认知的同时加深情绪情感体验,促进知情的统一;加入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按照主题特性合理安排互动、问答等活动,持续推进情绪情感因素继续发挥作用。

不拘一格的班会设计,充分的问题情境创设,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引发思考;进一步优化班会形式,例如采用互动式体验、户外拓展活动等;多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模式,多种模式有机结合,调控积极态度。

建立班会评价体系,设置合理和多样化的班会任务和作业,设立及时反馈的评价环节。建立学生反馈渠道,第一时间将学生的需求反馈到教研团队和辅导员,及时调整班会实施。

(4)加强培训,汇集资源,为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组建主题班会建设团队,团队包括校级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校级学生管理部门、各院系(系部)学生管理领导、辅导员,多部门联动,整合各方面资源,为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

定期组织辅导员培训,除了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培训以外,组织一些以心理学为主的技术培训,如:房树人测验( House-Tree-Person)、心理测量培训、箱庭游戏等等,以提供多样化的主题班会实施手段。

建立主题班会课程化资料库,建设主题班会实施场所,提供活动器材。包括设置主题班会情感目标清单、内容清单,建立情感教学案例集和影音资料库,建设多功能活动室为活动课提供场所,购买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器材等。

2.3 情感教学模式下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感教学模式下主题班会课程化研究和实践,笔者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主要有以下两点。

(1)高校主题班会的建设,应当突出“课程化”而不应当完全以课程标准来建课。一是因为主题班会归根结底是“会”而不是“课”,可以把课程要素引入,这是以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而采取的优化措施;二是主题班会一般由学生处主管,各教学部门按照各专业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出台符合全校学生的课程标准;三是主题班会由辅导员主导召开,辅导员本身工作量较重,通常还会兼任一些行政事务,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应当侧重给辅导员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便利,如建立清晰的目标、确定班会的内容、建案例库、建影音资料库、建设场地和设施等,让辅导员信手拈来。

(2)高校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是一项全校上下联动,各部门统一指导思想,健全的机制持续发力,监管机制到位的“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校级层面来看,可以将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作为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三全育人”改革工作体系中去。搭上“春风”可助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顺利展开,以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从院系(系部)层面来看,想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从组建所有辅导员在内的教研团队,施加情感教学模式下的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开始,以团队为抓手建立资料库、案例集,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以达到主题班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班会辅导员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