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风丹联合基础方案治疗中风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 分析*
2022-04-27李丝雨李亚楠万小青翟华强商洪才金世元
许 岩,李丝雨,李亚楠,宋 玉,万小青,翟华强△,商洪才,金世元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调剂标准化研究中心,北京102488; 2. 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遵义563005;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化风丹(又称廖氏化风丹)有熄风镇痉、豁痰开窍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痰闭阻类疾病,如中风、偏瘫、癫痫、急性脑梗死及面神经麻痹等[1-2]。中风属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首[3],其中包含了脑血管和脊髓疾病、面神经麻痹等现代医学疾病[4],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厥、意识晕眩,甚至不省人事,同时伴口舌不利、半身麻痹等症状[5],发病快、病情易变化且严重,治疗后易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6]。本研究中对化风丹联合基础方案(西医疗法、针刺等)[7]治疗中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 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d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 年8 月23 日。中文检索词为“化风丹”“中风(病)”,英文检索词为“Huafeng Dan”“Stroke”。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8]、癫痫诊断标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9];符合脑梗死、癫痫、面神经麻痹、面瘫等中风类疾病特点;试验组采取化风丹联合基础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基础方案治疗。
排除标准:1)非RCT;2)干预措施为基础方案联合化风丹以外的中药;3)病例资料数据不完整或错误,数据无法进行合并的文献。
结局指标:神经功能分级、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位研究人员单独进行文章筛选、记录关键资料数据,互换并核对检查,若过程中遇到分歧,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筛选文献时,首先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次筛选,再全文阅读进行二次筛选,直到最后确定所有纳入的研究。记录的主要资料内容包含文章题目、第一作者、文章发表时间、研究中各组的样本数、患者年龄、疗程[10]、干预措施的具体治疗方案、结局指标和测量数据、偏倚风险评价与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要素。
1.4 文献偏倚评价
采用Cochrane 偏差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具体实施的随机分配方法,是否实施分配方案隐藏,对研究对象、试验人员及结局评估员是否采用盲法,结果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具有选择性报告结果及其他偏倚[11],最终采取高风险、低风险、风险不确定(H,L,U)评价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 Man 5.3 软件分析。二分类资料以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CI)。若有异质性(P≥0.1或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12]。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120 篇文献,最终纳入5 篇[13-17]。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5篇文献均为中文,涉及392例患者,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96 例。详见表1。表中T 为试验组,C 为对照组;基础方案中,1 包括控制颅内高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医综合治疗,2 包括拉莫三嗪,3 包括甲钴胺、常规针刺治疗,4 包括常规针刺治疗,5 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后单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结局指标中,①为总有效率,②为神经功能分级,③为不良反应发生率,④为Glasgow - Pittsburgh 量表评分,⑤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⑥为内皮素(ET)水平,⑦为一氧化氮(NO)水平,⑧为拉莫三嗪血药浓度,⑨为视频脑电图(EEG)情况,⑩为癫痫发作次数,○1为癫痫持续时间,○12为面瘫症状体征总分,○13为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14为中医证候评分,○15为颈动脉斑块情况。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结果见表2及图2、图3。
图2 偏倚风险图Fig.2 Chart of bias risk
图3 偏倚风险汇总图Fig.3 Bias risk of included studies
表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Tab.2 Assessment of bias risk of included studies
2.4 Meta 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有5篇文献[13-17]报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5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16,95%CI(1.07,1.27),P=0.000 6]。详见图4。
图4 两组总有效率Meta分析森林图Fig.4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神经功能分级:有4 篇文献[13,15-17]报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 0%,P= 0.4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RR=1.64,95%CI(1.26,2.12),P=0.000 2]。详见图5。
图5 两组神经功能分级Meta分析森林图Fig.5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gr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不良反应发生率:有3篇文献[14-16]报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 0%,P= 0.8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RR= 1.08,95%CI(0.49,2.38),P= 0.86]。详见图6。
图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森林图Fig.6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发表偏倚分析
结果见图7。临床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分级的倒漏斗图未显示明显发表偏倚,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原因主要为纳入文献太少。
A. 临床总有效率 B. 神经功能分级 C. 不良反应发生率图7 发表偏倚倒漏斗图A.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B.Neurological function grade C.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Fig.7 Funnel plot of publication bias
2.6 敏感性分析
对于纳入研究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采取单研究逐次排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18-19],结果见表3。单独排除各文献时,P值均小于0.01,表示敏感性较低,因此得出研究结果稳健性较高。
表3 临床总有效率敏感性分析结果Tab.3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of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2.7 GRADE 证据分级结果
各结局指标资料中,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分级均为低质量证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极低质量证据,详见表4。证据降级的原因主要是原始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表4 化风丹联合常规方法治疗中风的GRADE证据分级Tab.4 GRADE evidence grade of Huafeng Dan combined with bas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3 讨论
化风丹临床治疗风痰闭阻类疾病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13],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等[20-22]。
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分级均更优。陈勇[20]的研究发现,化风丹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硫酸氯吡格雷组有显著提高,且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而硫酸氯吡格雷组发生了1例不良反应/事件。郑曙光等[23]使用化风丹治疗癫痫的总有效率达93%。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纳入研究的数量和样本量均偏少,质量偏低,部分结局指标无法统一;2)未检索到灰色文献,阴性结果报道不完全;3)纳入研究的对照组中实施的基础治疗方案不一致;4)纳入研究的语言均为中文,可能会降低本研究的适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风丹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的脑部疾病用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有保证。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和局限性,说明化风丹治疗中风类疾病的临床研究偏少,依据GRADE 证据评价,本研究中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分级结局指标均为低质量证据,不良反应率结局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可在今后多进行一些相关RCT,并严格按CONSORT 报告规范[24],参考并建立核心结局指标集(COs-TCM)[25],提高关键结局指标质量分级,更好地表现出化风丹高效的药效价值,提高药物利用率。